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征信的法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9 12:58
   在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转型过程中,出现了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信用问题。为了克服假冒伪劣、逃废银行债务、偷税漏税、“执行难”等等问题所引起的“诚信危机”,征信这种应对机制便应运而生。但是,由于相应法律制度的缺失和现实制度的制约,征信的发展在我国相当缓慢而且极不规范,征信的正当性和合法性还受到了不少人的质疑。征信如果不能在观念上取得社会的认同、制度上受到严格的规范,它的未来将相当曲折。 基于征信在构建我国社会信用体系中的基础地位,本论文将分成四章,主要从经济、伦理、法律方面,运用历史考察、比较分析、心理和社会分析以及经济学的原理等,对征信产业和征信法律制度的理论和实务问题加以分析和思考,以图为我国征信产业的顺利发展和征信法律制度的设计提供某些支持。 第一章“揭开征信的面纱:现象与本质”主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征信通常是指对企业资信或消费者个人信用进行调查、核实的一系列行为、过程。征信涉及到众多主体之间的关系,征信的客体是信用信息,是企业和消费者个人在其社会活动中所产生的,由征信机构从信用数据提供者那里取得的、经过分析处理后提供给信用信息使用者在做出授信决策时使用的相关信息。信息是信息社会不可或缺的资源,信息共享和信息自由是征信机构采集并传播企业或个人信息的思想基础。而信用同样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无论是对于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抑或是保障正常的经济交往,无论是对于作为消费者的个人,还是对于作为生产者、经营者的企业,都影响巨大。本章还分析了信用信息的获取与征信数据的开放、信用与诚信、信任、借贷的关系等。 第二章“征信产业与征信法律制度的价值”主要回答“为什么”的问题。论证了征信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征信产业的价值及其存在的缺陷,同时也简要分析了秩序、公平、效益等法的基本价值理念在征信法中的体现。认为:在历史上,当社会分工开始、信息不对称出现的时候,征信的潜在需求就已经产生。在理论上,根据信息不对称理论和博弈理论,征信可以减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发生,变一次博弈为重复博弈。征信作为陌生人社会里的一种信息共享机制对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比如减少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降低授信人做出授信决策时所需的信息成本,
【学位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5
【中图分类】:D920.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丽娟;;对“家庭暴力”的法律理解[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1年07期

2 王小娟;李寿荣;;劳务派遣法律制度再探讨——基于劳务派遣单位的视角[J];中国经贸导刊;2011年17期

3 吕朝鑓;;试论我国道德建设的路径选择[J];理论参考;2011年05期

4 胡丽英;;对完善我国体育彩票法律规制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1年10期

5 吴栤栤;;对专利优先权制度的正确认识与合理运用[J];中国专利与商标;2011年03期

6 李锦丽;刘莉;;中国环境税收法律制度构建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15期

7 陈孜;;我国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困境与出路[J];法制与社会;2011年18期

8 吴腾;;制度性侵权下的理性分析——以高校管理工作中侵权行为为视角[J];法制与社会;2011年18期

9 韩国莉;韩作珍;;试论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构建[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10 曾庆学;;农村土地流转与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构建[J];中外企业家;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员鸿琛;王小萍;;公众参与环境资源保护法律制度研究[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4年

2 凌欣;;土壤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研究[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四)[C];2006年

3 刘静;李津津;张树兴;;我国湿地资源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杨会娟;;浅谈农村环境保护法制建设[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张慧婕;;我国旅游业相关法律制度建设研究[A];旅游学研究(第五辑)[C];2010年

6 原小宁;;浅谈病案管理的法律制度[A];第13届全国病案管理学术会论文汇编[C];2004年

7 李敏;郭萍;;循环经济理念对建立我国企业环保制度的法律思考[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5年

8 王文革;;生态环境建设立法问题研究[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精选[C];2006年

9 王楚乔;;东北振兴过程中的矿产资源法律制度浅谈[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6年

10 李琼;;浅谈公民环境权[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郭宏鹏;主题为侵权责任法律制度[N];法制日报;2009年

2 记者 全 雳;建立上市公司重整法律制度[N];证券日报;2003年

3 记者 刘欲晓 华 强;建立上市公司 重整法律制度[N];证券时报;2003年

4 杨鹏远;完善的法律制度是和谐社会的基础[N];白银日报;2008年

5 孙林;我国物流法律制度主要构成[N];现代物流报;2009年

6 记者 袁祥 王逸吟;人大常委会就我国侵权责任法律制度举行专题讲座[N];光明日报;2009年

7 通讯员 李保成 张莹;确山县仲裁分会全力推行和宣传仲裁法律制度[N];驻马店日报;2010年

8 上海金茂律师事物所主任 李志强;建立独立董事的法律制度[N];中国经济时报;2002年

9 钱进;建立上市公司重整法律制度[N];金融时报;2003年

10 西藏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 检察长 张培中;从法律制度看旧西藏的残酷与野蛮[N];检察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薄燕娜;股东出资形式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2 高战胜;企业年金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3 黄伟;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法律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4 赵廷军;商业银行破产制度设计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5 李燕;独立担保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6 谭柏平;我国海洋资源保护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7年

7 石纬林;信托法律制度的经济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8 郭冬梅;应对气候变化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9 胡改蓉;国有公司董事会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10 张益刚;民国社会救济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戴勇坚;房地产抵押法律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03年

2 段鹏翔;信息公开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3 吴文彬;构建我国股东派生诉讼法律制度的若干问题[D];苏州大学;2004年

4 张丹;论两性平等就业的法律制度[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5 罗晶;我国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6 刘晓伍;《论商号权的法律保护及法律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7 高峰;论我国上市公司收购的法律制度完善[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8 李喜燕;民营企业员工社会保险法律制度及其完善[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9 刘洋;WTO贸易便利化规则与我国相关法律的完善[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10 王宁宁;转型期我国审计公告制度的建构[D];厦门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085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8085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c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