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审转程序下“审慎”观念的现实功用——以“陈得案”为例进行分析
发布时间:2021-06-23 07:41
明代对案件审理在时间限定、地域管辖乃至刑罚适用等方面均有着相对明确且细致的文字性说明。具体到审转程序,则要求各方尽可能从案情、证据等不同角度出发对初审意见提出合理怀疑,并随之围绕该疑点进行反复的说明和修正,从而使最后审定的结论无限趋近情理法理双重标准下公平正义的客观要求,以期避免因枉法裁断而导致冤假错案现象的不断发生。其中明代"陈得"一案的审理过程以及由该案所引发的不同观点和争论,明确了为实现"推鞫得情,处断平允"的司法目的,如何通过必要的合理怀疑来影响案件性质和结论的最终认定,以及审理者追求的所谓"信谳无疑"的表像背后承审官员相互间有着怎样的差异性标准和思考。
【文章来源】:荆楚学刊. 2020,21(01)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案件初审———“谋杀”罪名的认定
二、案件复审———合理怀疑下“谋杀”向“故杀”的转变
三、结语———“信谳无疑”司法理想下审转程序的具体表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罪”“责”相异——清末“杨月楼案”的差异性归罪现象分析[J]. 石泉. 天中学刊. 2019(04)
[2]中国古代死刑行刑种类考[J]. 胡兴东.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2009(01)
[3]中国古代仵作人探究[J]. 崔勇,牛素娴.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 2007(09)
[4]略论中国古代司法公正保障制度[J]. 林明. 法学论坛. 2000(05)
博士论文
[1]中国古代证据制度及其理据研究[D]. 祖伟.吉林大学 2009
[2]清代法官的司法观念[D]. 章燕.吉林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明代审判管辖研究[D]. 韩静.郑州大学 2019
本文编号:3244544
【文章来源】:荆楚学刊. 2020,21(01)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案件初审———“谋杀”罪名的认定
二、案件复审———合理怀疑下“谋杀”向“故杀”的转变
三、结语———“信谳无疑”司法理想下审转程序的具体表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罪”“责”相异——清末“杨月楼案”的差异性归罪现象分析[J]. 石泉. 天中学刊. 2019(04)
[2]中国古代死刑行刑种类考[J]. 胡兴东.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2009(01)
[3]中国古代仵作人探究[J]. 崔勇,牛素娴.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 2007(09)
[4]略论中国古代司法公正保障制度[J]. 林明. 法学论坛. 2000(05)
博士论文
[1]中国古代证据制度及其理据研究[D]. 祖伟.吉林大学 2009
[2]清代法官的司法观念[D]. 章燕.吉林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明代审判管辖研究[D]. 韩静.郑州大学 2019
本文编号:32445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3244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