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权威形成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31 00:21
本文关键词:法律权威形成机制研究
【摘要】:法律至上是法治社会的基本原则和特征,树立法律权威是法治国家的目标。因此,努力树立法律至上权威,是我国法治化进程中应予实现的基本目标之一。从法学研究的角度上,关于法律权威,不仅仅要分析法律权威的结构形式、社会作用及实现方式,更要关注和探讨法律权威的来源和形成、剖析法律权威的内在构成和运作机理。 本课题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视角出发,对法律权威的形成机制问题进行研究,并分析借鉴西方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法治经验,力图找到较为符合我国实际的、树立法律权威的现实路径,为我国的法治化进程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明确“法律权威”的概念,将“法律”、“权威”逐一分析界定,对法律权威的根源进行详细的介绍,明确法律权威形成的来龙去脉,以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视角来进一步分析法律权威的形成线索。包括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传统中国社会、西方法学理论关于法律权威来源的探究。第二部分重点介绍法律权威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背景下,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四个环节的形成过程。此外,还要对“政府权威”和“法律权威”的互动关系进行具体的阐述,进而得出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法律至上的权威观是规制社会关系总和的根本所在,而非在我国根深蒂固的“人治”。第三部分探讨法律权威的构成与作用,分析我国当前法律欠缺权威的问题所在。最后一部分,结合法律权威形成机制的诸多特征和规律,阐述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树立法律至上、维护法律的至上权威的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法治理念 法律权威 形成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0.0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引言8-9
- 第一章 法律权威概述9-15
- 一、 法律权威的解释9-10
- (一) 权威的界定9
- (二) 法律权威的界定9-10
- 二、 法律权威观的历史考察10-15
- (一) 马克思主义法律权威观10-11
- (二) 西方法哲学的法律权威观11-12
- (三) 中国传统文化的法律权威观12-13
- (四) 邓小平的法律权威思想13-15
- 第二章 法的现实运行与法律权威的关系15-20
- 一、 法的运行环节与法律权威的关系15-18
- (一) 立法环节15-16
- (二) 执法环节16
- (三) 司法环节16-17
- (四) 守法环节17-18
- 二、 政治权威和法律权威的关系18-20
- (一) 政治权威与法律权威的冲突18-19
- (二) 政治权威与法律权威的和谐处理19-20
- 第三章 法律权威的构成及作用20-25
- 一、 法律权威的构成20-22
- (一) 法律权威的构成要素20-21
- (二) 法律权威构成的演化与发展21-22
- 二、 法律权威的作用22-25
- (一) 法律权威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起促进作用22
- (二) 发展经济需要法律保障22-23
- (三) 社会秩序需要法律的保障23
- (四) 社会安全需要法律维护23-25
- 第四章 树立符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法律权威25-33
- 一、 影响法律权威树立的因素25-26
- (一) 传统文化对树立法律权威的影响25
- (二) 影响树立法律权威的思想观念25-26
- (三) 法律制度不完善对树立法律权威的影响26
- 二、 树立法律权威的途径26-33
- (一) 和谐法治理念是法律权威的思想基础26-28
- (二) 良法是基本前提基础28-30
- (三) 完善法律制度,树立法律权威30-31
- (四) 进行普法教育,,使国民信仰法律31-33
- 结语33-34
- 参考文献34-37
- 附录37-38
- 致谢3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峰;;法律权威的实践价值 读《法律的权威——法律与道德论文集》[J];博览群书;2005年11期
2 江俊伟;;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依法治国思想的理论渊源[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8年01期
3 周永坤;;论中国法的现代性十大困境[J];法学;2006年06期
4 谢晖;法律工具论:法治的理论障碍[J];甘肃理论学刊;1995年04期
5 雷磊;;二十世纪中后期中国主流法律观的文本考察[J];西部法学评论;2008年03期
6 严存生;法治社会中的“法律上的人”的哲理思考——读拉德布鲁赫《法律上的人》有感[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7 李龙 ,张文显 ,吕世伦 ,公丕祥;“以人为本”的法哲学解读——“以人为本”四人谈[J];金陵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8 程吉生;论我国树立法律权威的理论与现实基础[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9 欧阳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问题导向、资源整合与理论创新[J];理论视野;2009年01期
10 林U
本文编号:7623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762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