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服刑人员社会适应与心理资本、应对方式相关性及其干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7 11:43

  本文关键词:服刑人员社会适应与心理资本、应对方式相关性及其干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服刑人员 社会适应 心理资本 应对方式 团体辅导


【摘要】:随着近年来重新犯罪率的不断升高,服刑人员的社会适应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服刑人员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其生活环境与社会疏离,自由受到束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服刑人员的社会适应水平普遍偏低,加之社会适应水平的高低是判断刑释人员重新犯罪的重要指标,因而,对监狱服刑人员进行社会适应性研究,提高其社会适应性是预防重新犯罪的有效手段。本研究首先探讨监狱服刑人员心理资本结构,在此基础上研究服刑人员社会适应与心理资本、应对方式之间的相关性,探索出有效的服刑人员社会适应干预方法。因而共设计了三个研究:研究—以文献综述、开方式问卷以及个案访谈等为基础,以前人编制的积极心理资本问卷为依据,探讨服刑人员心理资本结构;研究二以研究—中修订的积极心理资本问卷、劳动教养人员社会适应性问卷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作为施测问卷,对395名服刑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服刑人员社会适应性的人口统计学特点,及其与抑郁、应对方式之间的相关性;研究三从研究二的测试结果中随机选出20名社会适应性较低的服刑人员,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实验组进行团体辅导干预,对照组只进行监狱日常教育,两个月后对两组服刑人员社会适应状况进行评估。本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 (1)在原有的积极心理资本问卷基础上编制的测量服刑人员心理资本问卷符合测量学的要求,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各项效度指标均不低于心理测量学的要求,能够成为合格的测量服刑人员心理资本的问卷。 (2)服刑人员心理资本的维度可分为四个:希望、乐观、消极韧性和自信。 (3)服刑人员社会适应水平在已服刑期、家庭经济条件、文化程度和婚姻状况上有显著差异;在年龄和被判刑期上无显著差异。 (4)社会适应与心理资本、积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 (5)心理资本对社会适应主效应显著,应对方式对社会适应主效应不显著,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不显著。 (6)心理资本对社会适应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具体表现在希望、乐观和消极韧性三个维度。积极应对方式对社会适应不具有预测作用,但是消极应对能显著负向地预测社会适应。 (7)实验组服刑人员社会适应前后测有显著差异,实验组与对照组后测比较有显著差异,表明团体辅导对服刑人员社会适应性具有较好的干预效果。
【关键词】:服刑人员 社会适应 心理资本 应对方式 团体辅导
【学位授予单位】:闽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6.7;D917.2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9
  • 目录9-12
  • 引言12-14
  • 第1章 文献综述14-22
  • 1.1 相关概念界定14-15
  • 1.1.1 服刑人员14
  • 1.1.2 社会适应14
  • 1.1.3 心理资本14-15
  • 1.1.4 应对方式15
  • 1.2 社会适应现状及干预研究15-17
  • 1.2.1 社会适应性现状研究15-16
  • 1.2.2 研究方法16-17
  • 1.2.3 干预研究17
  • 1.3 心理资本相关研究17-20
  • 1.3.1 心理资本维度17-20
  • 1.3.2 心理资本测量20
  • 1.4 问题提出20-22
  • 1.4.1 任务一21
  • 1.4.2 任务二21
  • 1.4.3 任务三21-22
  • 第2章 研究构想22-26
  • 2.1 研究目的22
  • 2.2 研究意义22-24
  • 2.2.1 理论意义22-23
  • 2.2.2 实践意义23-24
  • 2.3 研究总体思路与假设24-25
  • 2.3.1 总体思路24-25
  • 2.3.2 研究假设25
  • 2.4 研究方法25-26
  • 2.4.1 访谈法25
  • 2.4.2 统计法25
  • 2.4.3 团体辅导法25-26
  • 第3章 服刑人员心理资本结构研究26-38
  • 3.1 研究目的26
  • 3.2 研究方法26-28
  • 3.2.1 被试26
  • 3.2.2 材料26-27
  • 3.2.3 程序27-28
  • 3.3 研究结果与分析28-36
  • 3.3.1 《积极心理资本问卷》正式问卷确定28-32
  • 3.3.2 《积极心理资本问卷》正式问卷信效度检验32-36
  • 3.4 分析与讨论36-37
  • 3.5 结论37-38
  • 第4章 服刑人员社会适应特征与心理资本、应对方式相关研究38-50
  • 4.1 研究目的38
  • 4.2 研究假设38
  • 4.3 研究方法38-40
  • 4.3.1 研究对象38-40
  • 4.3.3 研究程序40
  • 4.3.4 数据处理40
  • 4.4 研究结果40-47
  • 4.4.1 服刑人员社会适应水平基本状况40
  • 4.4.2 服刑人员社会适应性人口学变量差异性研究40-42
  • 4.4.3 服刑人员心理资本与社会适应、应对方式相关分析42-43
  • 4.4.4 不同心理资本水平、应对方式下服刑人员社会适应双因素方差分析43-44
  • 4.4.5 服刑人员心理资本、应对方式对社会适应的预测分析44-47
  • 4.5 分析与讨论47-49
  • 4.5.1 关于服刑人员社会适应性人口统计学特征的讨论47-48
  • 4.5.2 关于社会适应与心理资本、应对方式及其关系的讨论48-49
  • 4.5.3 社会适应与心理资本、应对方式之间的回归分析49
  • 4.6 结论49-50
  • 第5章 服刑人员社会适应干预实验研究50-62
  • 5.1 研究目的50
  • 5.2 研究假设50
  • 5.3 研究方法50-51
  • 5.3.1 研究对象50
  • 5.3.2 研究工具50-51
  • 5.3.3 研究程序51
  • 5.3.4 数据处理51
  • 5.4 团体辅导方案设计51-54
  • 5.4.1 团体辅导理论51-52
  • 5.4.2 课程结构52-53
  • 5.4.3 实验过程53-54
  • 5.5 研究结果54-57
  • 5.5.1 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前差异性比较54-55
  • 5.5.2 对照组前测后测数据差异性比较55-56
  • 5.5.3 实验组前测后测差异性比较56
  • 5.5.4 对照组、实验组后测数据差异性比较56-57
  • 5.6 效果评估57-58
  • 5.7 讨论58-59
  • 5.7.1 总体干预效果58-59
  • 5.7.2 各维度的干预效果59
  • 5.8 结论59-62
  • 第6章 总讨论62-64
  • 第7章 总结论64-66
  • 参考文献66-70
  • 附录70-84
  • 致谢84-86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成果清单8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韦小满;智力落后儿童适应行为发展的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2 张阔;张赛;董颖红;;积极心理资本:测量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0年01期

3 肖玮;肖琼;;西安地区部分大学生社会适应的影响因素[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4 蒋苏芹;苗元江;;心理资本-积极心理学研究[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5 嵇宇虹;小学生良好社会适应性的培养[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6 郑溪璐;;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及其培养[J];基础教育研究;2009年06期

7 王佳权;郑晓边;;服刑人员社会适应、父母教养方式及其应对方式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04期

8 和娟;贺根峰;李力;;女大学生社会支持与社会适应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年08期

9 包陶迅;叶芳;;贫困与富裕家庭儿童社会适应的比较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年06期

10 梁三平;王芳芳;;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与应对方式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36期



本文编号:10486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10486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94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