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之间的中国司法——诉讼社会的中国法院
本文关键词: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之间的中国司法——诉讼社会的中国法院
【摘要】:诉讼社会是社会转型和法治现代化的必经阶段,随着经济市场化和快速融入全球化,中国已经进入诉讼社会。诉讼社会具有彰显公民理性和社会文明,彰显现代司法价值和公信,彰显法律与司法的公正性与确定性等现代性与后现代性表征。在当下中国,诉讼社会在表征法律与社会现代性的同时,也存在司法机制扭曲、司法尊严和权威严重削弱、司法地方化倾向加剧、司法行政化日益严重、司法公信力缺失等现代性问题。随着中国司法现代化和法治中国建设的推进,这些问题必将在司法现代化历史进程中得到消解。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吉林大学国家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
【关键词】: 中国司法 诉讼社会 现代性 后现代性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理论体系研究”(12@ZH017) 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创新研究项目
【分类号】:D926.2
【正文快照】: 对当下的中国司法状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审视和评论。例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与当代中国司法(侧重司法制度以及运行);法治中国格局内的中国司法(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战略布局中的司法改革与建设);变革时代的中国司法(中国司法在社会变革中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晓明;;批判之后:中国后现代的艰难行程[J];中国图书评论;2006年03期
2 张莉莉;;论经济法的后现代性[J];前沿;2007年08期
3 尉利工;;现代性、后现代性与中国的现代化[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4 张小山;;后现代社会理论相关概念辨析[J];理论探讨;2007年03期
5 赵继显;;现代性、后现代性与中国国际关系学派的诞生[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6 岳友熙;;后现代主义历史文化根源之新探[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06期
7 陶日贵;;鲍曼现代性概念析义[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8 杨生平;;后现代主义: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主导——佩里·安德森《后现代性的起源》评析[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年09期
9 田静;;“现代性”、“后现代性”的反思与超越——对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种解读[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10 谭善明;后现代性[J];东南学术;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铁川;;中国的文化传统与中国司法制度的民族特色的形成[A];依法治国专题研究——司法改革与依法治国理论研讨会、中国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2 楚行军;;体验哲学的后现代性分析[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3 孟杰;;试论司法公信力的实现途径[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六辑)[C];2007年
4 张向阳;;新中国司法干部队伍建设的曲折历程[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六辑)[C];2007年
5 白清;张俊者;;志恢弘而道中庸——专业与平民思维的再造之路[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6 贾莉;;司法发展路径的微观探索——以山林承包经营权纠纷个案的调处为视角[A];“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探索科学发展新路子”理论征文活动论文集[C];2010年
7 汪习根;;论和谐司法[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五辑)[C];2006年
8 俞荣根;曾绍东;;司法改革的反思与前瞻——以董必武的司法改革思想为指导[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九辑)[C];2009年
9 张建云;;公司制律师事务所之法律问题再研究[A];规划·规范·规则——第六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10 王佐龙;;法文化多元与司法改革[A];司法体制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戴丽娟 张羽馨 ●特约记者 庄亦正 陈涛;中国司法“第一拍”[N];江苏法制报;2005年
2 早报记者 鲍志恒;解剖黄松有案:中国司法的反腐之路[N];东方早报;2010年
3 颜茂昆;中国司法:挑战与改革[N];人民法院报;2004年
4 肖扬;中国司法:挑战与改革[N];法制日报;2004年
5 ;中国司法界对外交流与合作内容丰富[N];人民法院报;2005年
6 记者 何靖;实行统一司法考试是中国司法制度的重大改革[N];人民法院报;2001年
7 黎 虹;中国司法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强[N];人民法院报;2006年
8 任鸣;完善中国司法审查制度[N];人民法院报;2000年
9 主持人 北京大学法学院 鲁倬;中国司法直面国际规则[N];工人日报;2001年
10 本报记者 蒋安杰;前进中的中国司法体制改革[N];法制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德峰;迈向新型现代性的科学发展观[D];苏州大学;2008年
2 刘永春;在后现代性的地平线上[D];山东大学;2005年
3 宋伟;后现代转向与哲学思维方式变革[D];吉林大学;2006年
4 宋彦;穿行于现代与后现代之间[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雷鸣;危机寻根:现代性反思的潜性主调[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戴俊潭;电视传播与转型期中国农民的意识现代化[D];复旦大学;2004年
7 姜福东;返回方法论的法律解释学[D];山东大学;2009年
8 周发财;鲍曼社会理论对现代性的反思[D];复旦大学;2008年
9 张大为;立体的展开[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10 郑根成;媒介载道—传媒伦理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祺;好莱坞无厘头喜剧电影的后现代性[D];汕头大学;2005年
2 周力辉;西方“终结论”思潮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3 刘威;中国反性骚扰法律制度建构的后现代向度[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4 幸娟;关于教育管理中隐喻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肖卫兵;杜威课程论的后现代意蕴[D];苏州大学;2004年
6 邬蒙;迷失于后现代的田园[D];苏州大学;2005年
7 迟维维;“第六代”电影:后现代性分析[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8 葛红刚;后现代主义和中国——全球化语境下中国艺术文化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刘江;吉登斯现代性理论及其当代启示[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10 姜东;通向翻译的后现代伦理[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0845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1084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