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结构转型:乡村调解的体系、困境与发展

发布时间:2017-11-06 07:34

  本文关键词:结构转型:乡村调解的体系、困境与发展


  更多相关文章: 乡村调解 公共领域 结构转型 发展型乡村调解


【摘要】:随着法治国家的建设,乡村调解体系初步形成,保护型调解、维控型调解和裁断型调解共同构成了乡村调解的"三角"结构。新时期的乡村调解体系不同于以往的简约治理和综合治理,而是结构"转型"的制度,体现在专业化分工形成、形式理性化和科层制强化、法律权威性建立等方面。乡村调解的转型嵌入当下的社会转型,是乡村公共领域生产的机制和法治建设的机制,乡村调解的公共化有利于树立国家法的合法性。但是,由于乡村社会及其公共领域脱胎于乡土社会,其不成熟性也造成了"功利主义"民主和"功利主义"法治的弊端。初步形成的乡村调解体系,仍面临调解效益递减、资源匮乏与纠纷悬浮、"法律能动性"不足等困境,需要建立发展型乡村调解制度,并作为基层法治建设的有效途径。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422.6;D926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基础乡村调解具有超越司法之上的意义,在中国,调解从来都不是作为一项纯粹纠纷解决技术被关注。由于调解与社会治理的关联,调解更多被解读为一项政治制度,调解可以揭示出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基本图像,〔1〕乡村调解更是国家政权建设和政治权力伸向村庄的节点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章武生;;论我国大调解机制的构建——兼析大调解与ADR的关系[J];法商研究;2007年06期

2 欧阳静;;“做作业”与事件性治理:乡镇的“综合治理”逻辑[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3 黄宗智;;集权的简约治理——中国以准官员和纠纷解决为主的半正式基层行政[J];开放时代;2008年02期

4 陈金钊;;“能动司法”及法治论者的焦虑[J];清华法学;2011年03期

5 苏力;;关于能动司法与大调解[J];中国法学;2010年01期

6 顾培东;;能动司法若干问题研究[J];中国法学;2010年04期

7 董磊明;陈柏峰;聂良波;;结构混乱与迎法下乡——河南宋村法律实践的解读[J];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丽;刘管平;巫丛;;海外对华城市史研究综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2期

2 蒋志如;;中国法学学术研究的“50岁现象”分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3 王凤涛;;迈向回应社会的法——精神慰藉困境与“常回家看看”入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4 吕明;;现代律师制度功能新探[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5 刘正刚;张家玉;;明清时期安徽沿淮女性的生活选择[J];安徽史学;2009年02期

6 韦志明;;桂东南农村农民法律意识状况的社会调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3期

7 罗雅丽;张常新;;县域村镇空间结构特征分析——以金湖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7期

8 魏小强;;律师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动力机制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4期

9 张伟;明亮;;川西茶馆文化的复兴与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5期

10 李春会;;论交通体系与市镇经济关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先红;;乡村治理转型与基层信访治理困境[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王凤涛;;年龄与职业门槛——雇用年龄限制的正当性[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周林彬;陈胜蓝;;商事审判在中国经济发展中作用探析:理论与实证[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陈文超;;外来新娘自身文化的解构与重构[A];中国社会学会2007年会“社会建设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甘品元;;改革开放以来毛南族婚姻行为变化的社会性别解读——以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南乡L屯为例[A];第18届中国社会学年会“改革开放30年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杨宇环;;农宅空间布局与建造技术变化初探及其解释——以川东和赣中地区两个案例展开[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张能;武廷海;林文棋;;农村规划中的公共服务设施有效配置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曹正汉;;分散烧锅炉——中国上下分治的威权体制及其稳定机制[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刘大可;;传统客家村落的通婚网络初探——闽西武北村落的田野调查研究[A];福建省社会学2006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郭建勇;;司法理性与司法国情:审判权功能之实证探究——以民事司法政策变迁为视角[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董传岭;建国60年华北农村社会生活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4 靳书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超越[D];南开大学;2010年

5 邓群刚;集体化时代的山区建设与环境演变[D];南开大学;2010年

6 梁辰;铜元问题研究(1900-1935)[D];南开大学;2010年

7 王双进;中共革命下的乡村金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孙瑜;唐代代北军人群体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宋丽娜;人情的社会基础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何绍辉;贫困、权力与治理[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旋;论中国特色审判方式的确定[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张雅婷;诉前调解机制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辛帅;习惯权利视角的生态补偿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周伟;审判委员会议案机制中证据规则的适用[D];湘潭大学;2010年

5 肖育文;“三调联动”机制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俞世春;我国现行巡回审判制度的改革与完善[D];湘潭大学;2009年

7 梁晨曦;马锡五审判方式的传承与运用[D];湘潭大学;2010年

8 王震;“诉调对接”机制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刘委;法律秩序的生成[D];湘潭大学;2010年

10 曾祥祯;抗战时期泰和市政建设与管理研究(1939-1944)[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金钊;;法律解释:克制抑或能动[J];北方法学;2010年01期

2 苏力;基层法院法官专业化问题——现状、成因与出路[J];比较法研究;2000年03期

3 强世功;“法律不入之地”的民事调解——一起“依法收贷”案的再分析[J];比较法研究;1998年03期

4 杨建军;;“司法能动”在中国的展开[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5 陈金钊;;法官司法的克制主义姿态及其范围[J];法律方法;2008年00期

6 苏力;;关于能动司法[J];法律适用;2010年Z1期

7 罗东川;丁广宇;;我国能动司法的理论与实践评述[J];法律适用;2010年Z1期

8 王建国;;司法能动与纠纷解决[J];法律适用;2010年Z1期

9 ;能动司法制度构建初探[J];法律适用;2010年Z1期

10 苏力;知识在法律中的力量[J];法学;2002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柏峰;乡村混混与农村社会灰色化[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1479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11479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73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