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权解释的交往能力及其司法实践价值——以司法过程中无权解释与法官解释的交往关系为中心
本文关键词:无权解释的交往能力及其司法实践价值——以司法过程中无权解释与法官解释的交往关系为中心
更多相关文章: 法律解释 无权解释 有权解释 交往能力 商谈理性
【摘要】:在司法场域内,有权解释作为一种体制性解释类型,在国家的法律生活中起着具体释明法律、解决法律纠纷的作用。但无权解释并非可有可无,反而经常构成有权解释的来源或助益性因素。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无权解释能够转化为有权解释;历史上无权解释亦曾通过民众参与司法过程发挥作用;在法治社会,律师和民众的解释作为司法过程的一个构成性要素,能够对司法判决产生重大影响;尤其在疑难或复杂案件审理过程中,法官需要参照"社会命题"以达成具有合法性的司法判决。这些都展示出无权解释的交往能力及其实践价值。以判决合法性和社会效果为重要追求的现代司法审判,因之应当是一个以法官的有权解释为主导,凝聚、吸收无权解释智慧的理性商谈过程。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法学院;
【基金】: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法律解释的原理与方法体系”(12FFX016)的阶段性成果 山东大学自主创新基金项目(青年团队项目)“走向大国的中国法治:从法律体系到法治体系”(IFYT1220)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16
【正文快照】: 在各国近代以来的法律解释实践中,由于历史的、制度的、文化的原因,其各自的法律解释类型划分虽各有特点,但又存在某些规律性和一致之处。既然司法判决不但要追求自身的合理性,又要兼顾社会效果及其合法性评价,那么,阐明不同类型法律解释相互之间发生影响的交往机制及其对于促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魏治勋;;判例法的“溯及力困境”及其制度性克服[J];北方法学;2011年05期
2 钱锦宇;;拉德布鲁赫公式的限度与法官的统治[J];环球法律评论;2010年03期
3 张志铭;;法律解释原理(下)[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志鹏;;法的和谐价值:可持续发展时期的新要求[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1期
2 强昌文;论当代中国社会法律的价值基础[J];安徽大学学报;1999年06期
3 陈宝胜;;公共管理模式嬗变的系统动力学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4 任丙强;家庭与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对马克斯·韦伯观点的阐释[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5 吴贤静,郭松;心灵环保:环境伦理的宗教向度[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6 胡文木;;构建和谐社会的法治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7 徐文军;吕军利;;刍议人与自然关系的新维度[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1期
8 方敏;;现代性的历史进程、内涵和实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9 贺飞,陈世永;传统文化的解构与重建——从文化传统看中国的现代化[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10 阮雪琴;;浅析马克斯·韦伯的宗教思想[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建德;;产业发展中的文化变迁——以江西省余江县中童镇眼镜业为例[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2 高峰;;社会秩序何以可能?——基于存在论的研究视角[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赵丹;;法律职业伦理的生成与基督教传统[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白云;;和谐社会下我国公民法治精神的培育[A];创新思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黑龙江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08年
5 周宪;;“后革命时代”的日常生活审美化[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胡晓慧;;略论转型期的法官造法及其控制[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C];2008年
7 周林彬;陈胜蓝;;商事审判在中国经济发展中作用探析:理论与实证[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8 蒋美华;李瑾瑾;;女性宗教认同研究——以郑州市为例[A];中国社会学会2007年会“社会建设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康艳;;当代美学发展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现象[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陈戈;储小平;;差序制度结构与中国管理革命——以李宁公司的发展变革为例[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广东卷)(第六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华;华人企业中的家族主义[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陈定家;论市场语境下的艺术生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张缨;信任、契约及其规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王屏;近代日本亚细亚主义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5 黄娟;当事人诉讼权利的法理分析[D];西南政法大学;2002年
6 陈昌文;都市化进程中的上海出版业(1843—1949)[D];苏州大学;2002年
7 张荣翼;冲突与重建[D];四川大学;2002年
8 吕静;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哲学思考[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9 张聪明;俄罗斯企业制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10 程巍;六十年代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宗玲;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小型私营企业诚信问题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国涛;纳税人权利保护司法论[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刘微;中古罗马天主教会经济伦理的嬗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尹彦婷;和谐社会视角下公共行政人员职业道德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梁小利;企业社会责任的三维度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王天瑞;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姚鹏;论我国政府采购程序的完善[D];湘潭大学;2010年
8 陶涛;论我国个案请示制度[D];湘潭大学;2010年
9 金yN臣;当代中国社会组织自治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陆兵;隐名股东法律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益群;论习惯和法律在司法领域中冲突与互动 兼谈司法公正的评价立场[J];法律适用;2005年01期
2 曾宪义;马小红;;中国传统法的“一统性”与“多层次”之分析——兼论中国传统法研究中应慎重使用“民间法”一词[J];法学家;2004年01期
3 于语和;于浩龙;;试论民间习惯在民间纠纷调解中的作用——以河北省某村的实地调查为个案[J];法学家;2005年03期
4 吴英姿;"乡下锣鼓乡下敲"——中国农村基层法官在法与情理之间的沟通策略[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5 次旺俊美;;西藏民风民俗资源的开发与保护[J];中国西藏(中文版);2007年01期
6 苏力;中国当代法律中的习惯——从司法个案透视[J];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玉忠;;谁有权解释《宪法》?[J];中国经济周刊;2012年26期
2 喻少茹;论行政有权解释[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4期
3 张智辉;刘瑞瑞;;刑法有权解释主体辨析[J];法学家;2004年04期
4 王志祥;关于渎职罪主体有权解释的思考及立法建议[J];法商研究;2005年06期
5 张晓飞;;有权解释论质疑——对合同解释理论的反思[J];商场现代化;2006年33期
6 王维达;应重视“法律释义”的编写工作[J];政治与法律;1999年01期
7 黄瑞敏;王仲兴;;刑法有权解释主体的重构——建立以“司法权”为中心的刑法有权解释主体[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02期
8 张晓飞;;合同解释如何产生法律效力——对有权解释论的反思[J];学术论坛;2006年08期
9 李希慧;;罪刑法定原则与刑法有权解释[J];河北法学;2009年05期
10 成光海;;对“加重处罚”应再作有权解释的建议[J];法学杂志;1985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贺英;渎职罪主体问题探究[D];吉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2442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1244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