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行为博弈理论的社会纠纷化解机制思考
本文关键词: 纠纷 互惠 第三方 出处:《中国软科学》2012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行为博弈理论认为人们不仅追求物质利益,同时还具有积极互惠与消极互惠动机。其中,消极互惠行为不仅导致效率低下的非合作结果,而且容易激化矛盾、引起纠纷。传统的社会纠纷化解机制研究多集中在司法领域,而本文以行为博弈理论为视角,在Dufwenberg and Kirchsteiger(2004)连续互惠理论基础上,引入客观第三方的行为策略,并证明在一定条件下,参与者的消极互惠行为会被弱化,从而为我国社会的纠纷化解机制提供新的研究角度。
[Abstract]:The behavioral game theory holds that people not only pursue material interests, but also have positive and negative reciprocal motives, in which negative reciprocity not only leads to inefficient non-cooperative results, but also intensifies contradictions. The traditional social dispute resolution mechanism is mainly focused on the judicial field. Based on the theory of Dufwenberg and Kirchsteiger 2004),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ehavior strategy of the objective third party, which i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Dufwenberg and Kirchsteiger 2004. It also proves that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the negative and reciprocal behavior of participants will be weakened, thus providing a new research angle for the dispute resolution mechanism in our society.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分类号】:D926;F224.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肖建华;杨兵;;对抗制与调解制度的冲突与融合——美国调解制度对我国的启示[J];比较法研究;2006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何谦;法院民事调解论[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范愉;社会转型中的人民调解制度——以上海市长宁区人民调解组织改革的经验为视点[J];中国司法;2004年10期
2 汤维建;试论美国的民事诉讼法律文化[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3 蒋安,李蓉;诉讼观念的变迁与当代司法改革[J];法学评论;2002年01期
4 韩波;人民调解:后诉讼时代的回归[J];法学;2002年12期
5 范愉;调解的重构(上)——以法院调解的改革为重点[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4年02期
6 陈弘毅;调解、诉讼与公正——对现代自由社会和儒家传统的反思[J];现代法学;2001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云宜;郑生贵;贾理芳;;当前伤害纠纷多发的原因、特点和预防对策[J];人民调解;2011年07期
2 王文广;;关于汽车维修质量纠纷调解办法的探讨[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1年09期
3 王贵财;;“百姓说事点”的那些事[J];人民调解;2011年08期
4 孟祥和;;透过公证纠纷谈公证制度预防化解矛盾纠纷的职能作用[J];中国公证;2011年06期
5 宋长州;;积极构建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机制 大力推进社会矛盾化解——未央区人民法院[J];法治与社会;2011年07期
6 陈时安;李强辉;;“田园法庭”奏响农村和谐曲[J];当代贵州;2011年17期
7 张非;;大嗓门朱双富[J];法学天地;2000年01期
8 朱帅;;常州法院构建深入化解涉诉矛盾纠纷新机制[J];中国审判;2010年11期
9 李盛安;;苦辣酸甜话调解[J];人民调解;2011年08期
10 辛思;;心系一乡安定[J];法学天地;200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桐杰;;电子文件证据研究[A];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优秀论文选编(二○○二年度)[C];2003年
2 熊明华;;排查和化解矛盾纠纷 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A];湖南省第十届公安理论研讨会“排查化解矛盾纠纷 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课题论文集[C];2008年
3 李久扬;;从保护被害人合法权益角度看公安机关对矛盾纠纷引起的轻伤案件管辖[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王灿发;;环境纠纷处理和环境诉讼证据的收集与应用[A];律师环境法律实务培训班教程[C];2001年
5 王霁虹;叶万和;周显峰;;和平解决工程款纠纷的新途径——专业非诉法律服务[A];切实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问题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钱斌;;董必武法治思想与新形势下加强司法能力建设[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辑)[C];2008年
7 肖晋;;老年人权益维护与老年审判制度的完善[A];上海市退休职工管理研究会2006年年会论文选集[C];2006年
8 钱斌;;董必武的人民司法观与涉诉信访解决的路径选择——以江苏省连云港市为分析样本[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七辑)[C];2008年
9 金赛波;;中国法院尊重和接受UCP500[A];中国律师2000年大会论文精选(下卷)[C];2000年
10 朱妙春;;知识产权律师事务所的专业化和精品化探索[A];第2届中国律师论坛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沈静芳;“私了”纠纷依然不少[N];内蒙古日报(汉);2005年
2 欧益民;海曙建立纠纷多元解决机制邀请基层干部群众参与调解[N];人民法院报;2005年
3 本报评论员;提高办案能力 依法化解纠纷[N];人民法院报;2004年
4 冯其江;漫谈“私了”[N];人民政协报;2005年
5 王云山邋张煜其;让矛盾纠纷尽早化解[N];江苏法制报;2007年
6 朱玉军;邳州妥处宅基地纠纷[N];人民法院报;2007年
7 通讯员 周峰邋辛笛 记者 管惟三;如东长沙有个“海上调解中心”[N];南通日报;2008年
8 胡维法 翟福琼;联合调解 共建和谐[N];巢湖日报;2006年
9 记者 洪广凭;全力排解各种矛盾纠纷[N];汕尾日报;2007年
10 姜小兵;海安维稳“动手早、行动快”[N];江苏法制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欢;行政解纷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张晓茹;家事裁判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左丽珍;民事纠纷可诉性及其范围扩展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2 李娟;弱势群体民事诉讼保障制度论[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3 邵s,
本文编号:15546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1554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