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检察机关不批捕案件复核工作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02 14:01

  本文选题:不批准逮捕 切入点:复核 出处:《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近年来,分、州、市级检察机关受理不批捕复核案件数量激增,处理难度加大,但不批捕后改变原不批捕决定的比例极低。造成不批捕复核案件数量激增的原因主要有不批捕案件数量攀升、复核程序启动随意、复议程序走过场、不批捕决定说理性不强等原因。为缓解不批捕复核案件激增与侦监部门办案资源紧张的矛盾,避免启动不必要的复核和防止复核走过场,在制度层面应进一步细化审查逮捕条件、严格复核程序的启动条件、废除不批捕案件复议程序、扩大当事人的程序参与权;在操作层面应建立复核案件办理的沟通与磋商机制、完善复核案件的风险评估机制、建立复核案件的案后追踪机制、制定复核案件说理规范、完善复核工作的考核机制。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number of cases received by procuratorial organs at the state, state, and municipal levels without approval for review has increased dramatically, making it more difficult to handle. However, the proportion of people who change their original decision of not approving arrest after not approving arrest is extremely low.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surge in the number of non-approved arrest cases are the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non-approved arrest cases, the arbitrary start of the review procedure, and the formality of the reconsideration procedure. In order to alleviat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proliferation of non-approved arrest cases and the tight resources of investigation and supervision departments in handling cases, to avoid initiating unnecessary reviews and preventing the conduct of reviews, At the system level, we should further refine the examination and arrest conditions, strictly review the starting conditions of the procedure, abolish the procedure of non-approval case review, expand the party's right to participate in the procedure, and establish a mechanism of communication and consultation for the handling of the review case at the operational level. We should perfect the risk assessment mechanism of the review case, establish the post-case tracking mechanism of the review case, formulate the reasoning standard of the case review, and perfect the examination mechanism of the review work.
【作者单位】: 天津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
【分类号】:D926.3;D92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浩;;外来犯罪嫌疑人逮捕适用的问题和对策[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2 苏玉华;杨善良;;修改后的刑诉法中逮捕条件初探[J];福建法学;1997年03期

3 申建城;关于审查逮捕工作的若干问题[J];中国刑事法杂志;1998年06期

4 王册;;如何理解逮捕条件[J];中国刑事警察;1999年06期

5 杨明;析刑诉法关于逮捕条件规定的缺陷[J];人民检察;2000年02期

6 黄元彪,李鸿海;浅议逮捕条件[J];江苏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3期

7 张子兴,郭晓辉;批捕环节应遵循的原则[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0年03期

8 马骏鹏,莫三中;逮捕条件的述评[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9 林宇虹;杨明;;社区矫正风险评估因素分析[J];法制与社会;2007年06期

10 黄焕才;;“逮捕”条件之我见[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S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静;张欣;齐迹;宋春;;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视角下适用逮捕措施的机制初探[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2 张笑英;;论涉检上访及群体性事件的防范——以创新检务接待方式为视角[A];第六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华永利;关景明;;浅谈刑事侦查监督与构建和谐社会[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4 孟昭武;;刑事司法实践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具体思路[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5 褚智昀;;建立健全律师事务所内部控制制度[A];第四届中国律师论坛百篇优秀论文集[C];2004年

6 陈和华;叶利芳;;我国社区矫正操作规程的规范化与不足[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7 戴萍;赵靖;;论建立保障羁押制度在检察环节正确执行的运行机制构想[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8 李明键;;检察权构成的优化配置初探[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9 杜杭明;;审查逮捕工作机制改革研究[A];当代法学论坛(二0一一年第三辑)[C];2011年

10 胡聪玲;;刍议未成年人犯罪审查批捕阶段的权益保护[A];湖南省犯罪学研究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陈军 吴建武 李湘;泰兴:稳定风险评估 化解涉检上访[N];泰州日报;2009年

2 山西省太原市人民检察院 原维宁 陈兰;构建办案风险评估机制要抓住四个关键环节[N];检察日报;2010年

3 石超亭;河南开封:“信访风险评估”起了大作用[N];检察日报;2006年

4 高传伟邋孟红梅;把说服调解工作做到最细[N];检察日报;2007年

5 通讯员 陈军 吴建武;泰兴市检察院:稳定风险评估制度避免涉检信访[N];泰州日报;2008年

6 冯玉 蒋志书;金坛“五三一风险评估”实现涉检零上访[N];江苏法制报;2010年

7 张胜利 王晗;郑州检察系统增新“工序”[N];法制日报;2007年

8 王青邋张东 张胜利;河南郑州:出台案件风险评估办法[N];检察日报;2007年

9 高传伟邋通讯员 孟红梅;开封案件信访风险评估成示范[N];检察日报;2007年

10 王一博 通讯员  王青 张胜利;批捕案件引入风险评估[N];郑州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侍东波;程序参与及其保障[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2 王守安;检察裁量权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3 汤茂宝;监视居住制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玺;论逮捕条件[D];湘潭大学;2010年

2 孙颖;论逮捕必要性条件的完善[D];山东大学;2011年

3 倪静;论逮捕[D];复旦大学;2011年

4 周健;逮捕条件论[D];中国政法大学;2012年

5 陈醉;论附条件逮捕[D];安徽大学;2012年

6 吴江;无逮捕必要的适用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7 马宁;逮捕的正当性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8 傅国庆;论逮捕条件的适用与完善[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9 邵恩泽;逮捕必要性条件的实证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10 杨晓庆;公诉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5568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15568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01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