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司法救助制度的构建
本文选题:司法救助 切入点:社会救助 出处:《江西社会科学》2012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司法救助制度是一种现代意义上的司法制度,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司法过程中弱者一方的合法权益,体现了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有机统一,体现了司法的和谐与人文关怀。司法救助制度虽然在我国已经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仍存在着许多不足和缺陷,我们有必要对其加以完善,以使其对我国和谐法治社会的构建起到更大的作用。
[Abstract]:The judicial aid system is a kind of judicial system in the modern sense, which maximizes the legal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the weak party in the judicial process, and embodies the organic unity of formal justice and substantive justice. The system of judicial aid has developed to a certain extent in our country, but there are still many shortcomings and defects, we need to perfect it. In order to make it play a greater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ruled by law in our country.
【作者单位】: 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刘森甲;田丹威;;和谐社会背景下司法救助制度之完善[J];法律适用;2008年06期
2 周成泓;;建设和谐社会视野下的民事司法救助制度[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3 王坚;;论对我国弱势群体的司法救助[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26期
4 张琴;;谈和谐社会下我国司法救助制度的完善[J];新疆社科论坛;2008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梁帅;;我国执行救助基金制度的困境与出路[J];法律适用;2011年09期
2 吴迪莱;;我国的司法救助制度:现状、缺陷与改革[J];法学杂志;2012年09期
3 周荣静;;论司法救助程序的完善[J];法制博览(中旬刊);2012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董文蕙;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基本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周荣静;论我国司法救助制度的完善[D];安徽大学;2010年
2 陶肖敏;司法救助制度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3 崔健;民事诉讼救助制度完善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4 闫玮玮;我国司法救助制度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5 贾轶杰;工程款拖欠问题法律对策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6 王海明;刑事案件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梁帅;论我国执行救助基金制度的完善[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8 赵威;我国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的制度构建[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9 廖卫平;刑事被害人司法救助制度构建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林凤章;我国法律援助的困境分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2 陶建国;日本民事诉讼费用救助制度之研究[J];河北法学;2005年03期
3 肖扬;;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审判工作 大力促进和谐社会建设[J];求是;2007年05期
4 方流芳;民事诉讼收费考[J];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本刊评论员;;完善司法救助的重要举措[J];公民导刊;2000年09期
2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人民法院课题组;;对开展司法救助的调查与思考[J];人民司法;2009年01期
3 王坚;;论对我国弱势群体的司法救助[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26期
4 王新新;;司法救助制度探析[J];开放潮;2007年09期
5 韩震;;司法救助制度构建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1年20期
6 陈立;;浅析建立司法救助金制度的必要性及其措施[J];理论与当代;2008年02期
7 张琴;;谈和谐社会下我国司法救助制度的完善[J];新疆社科论坛;2008年05期
8 肖艳;;论和谐社会下司法救助制度的完善[J];求实;2008年S1期
9 黄导;;民事司法救助适用条件探讨[J];当代经理人(中旬刊);2006年09期
10 王坚;;走向更加公正的时代——略论对弱势群体的司法救助[J];法制与社会;2008年2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勋克;苑仲达;;《社会救助法》的社会学思考[A];第二届全国边缘法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喻文光;;德国社会救助法律制度简介及其对我国的启示[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崔凤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救助事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8年
4 田文利;李云仙;;论社会救助立法的伦理基础[A];河北省第四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9年
5 石东坡;李瑞宾;;试论地方政府履行社会救助职责的实证样本与法律分析——以甘肃省政府舟曲救援为对象[A];2011年浙江省社会学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白林;;社会救助工作分析[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肖强;;基于转型期的社会救助建设方向[A];“经济转型与政府转型”理论研讨会暨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下)[C];2011年
8 张勃;;增权:社会救助工作的社会工作者介入[A];山东省社会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杨国贞;;浅谈构建“拒绝邪教的社会救助机制”[A];社区、家庭拒绝邪教——中国反邪教协会第七次报告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10 宋婉琴;;关于宝鸡市社会救助工作的思考[A];慈善事业与社会进步——宝鸡市“慈善事业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韦保新;社会转型视野下的社会救助[N];中国社会报;2003年
2 陇江 朱友雄;赫章——社会救助取得六大成效[N];毕节日报;2008年
3 廖晓林;荆州市 多项措施加大社会救助力度[N];中国社会报;2009年
4 记者 苑霞;社会救助让2.7万多贫困人口得实惠[N];巴彦淖尔日报(汉);2009年
5 记者 李邦田 通讯员 路笃书;市慈善总会举行一届五次理事会议[N];济宁日报;2009年
6 记者 伍欣;首届中国社会救助研讨会在京举行[N];中国社会报;2009年
7 刘庆顺 北京市顺义区民政局局长;社会救助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实践与思考[N];中国社会报;2009年
8 徐世旺;山阳着力健全社会救助保障体系[N];商洛日报;2009年
9 马丽 记者 董国勋;社会救助和养老福利[N];大连日报;2009年
10 记者 朱大明;让全市人民过个欢乐祥和的春节[N];长春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明睿;社会救助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2 王红兵;我国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统筹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3 蒯小明;我国农村社会救助发展中的国家责任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4 甄尽忠;先秦时期社会救助思想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5 刘琳;行政法视野下的社会救助[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6 陈珊;我国自然灾害受灾人口社会救助体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7 盛会莲;唐五代社会救助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8 杨冬民;城市贫困:从社会排斥角度分析[D];西北大学;2006年
9 高冬梅;1949-1952年中国社会救助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10 张志林;政府社会保障支出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小江;中国公民社会权与社会救助的互释、互构[D];西北大学;2010年
2 李媛媛;国际非政府组织的社会救助行为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3 赵志军;社会救助法律制度探析[D];西南政法大学;2002年
4 刘峰;城镇弱势群体社会救助问题探析[D];吉林大学;2010年
5 许金华;1898-1928年的赣南社会救助与社会变迁[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6 李薇薇;我国社会救助立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7 何芳;新时期社会救助管理站建设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陶敏;试论我国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健全和完善[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9 徐娟娟;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问题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10 王晓冲;艾滋病人社会救助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5647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156471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