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论多元化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的完善

发布时间:2018-04-13 18:25

  本文选题:多元化民事纠纷解决机制 + 联动机制 ; 参考:《内蒙古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摘要】:近几年来,由于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之间的矛盾日益增多,多元化民事纠纷解决机制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就显得尤为重要。多元化民事纠纷解决机制,指的是社会中各种纠纷解决的方法,以它们特有的功能和作用共同存在,协调发展,构成满足社会成员多元化需求的纠纷解决机制。多元化民事纠纷解决机制不仅有利于当事人纠纷的解决、减少当事人之间的对抗、使当事人的诉讼成本降低,而且还有利于国家司法资源的节约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但是,目前我国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司法实践中,都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进一步完善。本文从我国多元化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的运行现状入手,对两大法系国家的多元化民事纠纷解决机制进行比较研究,提出构建联动机制,完善我国多元化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的建议。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due to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the contradictions between people are increasing day by day, and the status of diversified civil dispute resolution mechanism in modern society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The pluralistic civil dispute resolution mechanism refers to the methods of various kinds of dispute resolution in the society, which exist together with their unique functions and functions, coordinate development, and constitute the dispute resolution mechanism to meet the diverse needs of the members of the society.The pluralistic mechanism of civil dispute resolution is not only conducive to the settlement of disputes between the parties, reduces the confrontation between the parties, and reduces the litigation costs of the parties, but also helps to save the judicial resources of the country and build a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However,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 our country's diversified dispute resolution mechanism, both in theory and in judicial practice, which need to be further improved.Starting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iversified civil dispute resolution mechanism in China, this paper make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diversified civil dispute resolution mechanism in the two legal system countrie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linkage mechanism.The suggestion of perfecting our country's diversified civil dispute resolution mechanism.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明;;纠纷解决与社会和谐——人民调解与公力救济的比较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8年02期

2 宋明;;人民调解与传统民间调解的关系探析[J];行政与法;2006年10期

3 范愉;社会转型中的人民调解制度——以上海市长宁区人民调解组织改革的经验为视点[J];中国司法;2004年10期

4 缪晓宝;关于人民调解工作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司法;2004年09期

5 林险峰,李明哲;当前人民调解工作的困境与出路[J];中国司法;2004年11期

6 宋明;;论和谐社会纠纷解决机制的科学配置[J];大连干部学刊;2008年04期

7 林姜;;建立多元化群体性纠纷解决机制[J];法制与社会;2008年09期

8 赵晓秋;重塑人民调解——访司法部副部长胡泽君[J];法律与生活;2004年10期

9 杨鸾;;论我国大调解体系的完善[J];法制与社会;2011年13期

10 孙陶;;论建立人民调解与诉前调解结合机制的必要性[J];法制与社会;2011年2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雪梅;;律师参与社区调解与社会和谐[A];第三届西部律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张云香;;新形势下人民调解创新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江西卫视“金牌调解”的启示[A];江西省宜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征文活动论文集[C];2011年

3 春杨;;完善人民调解 化解社会矛盾——从华北人民政府《关于民间纠纷调解的决定》谈起[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辑)[C];2010年

4 徐军;常永明;;论纠纷解决机制视野下的环境信访制度[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曹春风;;律师参与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基本路径[A];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宪法与人权委员会、行政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暨“律师参与化解社会矛盾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邓禾;;我国自然资源纠纷及其解决机制略论[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07年

7 陈宇;;论多元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在社区的建构——以杭州的实践为例[A];“秩序与进步:浙江社会发展60年研究”理论研讨会暨2009浙江省社会学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赖梁盟;王晓萍;吴德恩;罗红霞;;贵州省行政调解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1辑)[C];2010年

9 石佑启;张显伟;;村民自治:制度困境与路径选择——村委会选举中选民资格纠纷解决机制探索[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龙启波;;推进我市社会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工作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A];江西省宜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征文活动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简三景;漳州9个县级法院成立涉台案件审判庭[N];闽南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袁定波;人民调解立法关注九方面问题[N];法制日报;2009年

3 省委党校科研处长、教授 吴传毅;构建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N];湖南日报;2011年

4 本报通讯员 何南杰 本报记者 郭晓宇;构建多元化涉军纠纷解决机制[N];法制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吕坤良 本报通讯员 张辉;多元化解:梯级过滤定纷争[N];人民法院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刘晓鹏;我国正推动建立多元纠纷解决机制[N];人民日报;2008年

7 记者 陈永辉;健全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N];人民法院报;2009年

8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 傅蔚冈;诉讼与非诉讼对接是场及时雨[N];东方早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娄银生 本报通讯员 杨山明 李克双;78名法官的78块责任田[N];人民法院报;2010年

10 刘斌;籍山镇司法所加强人民调解促和谐[N];芜湖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国强;和谐社会视阈中的纠纷解决机制[D];吉林大学;2007年

2 李卓;公益诉讼与社会公正[D];吉林大学;2006年

3 洪冬英;当代中国调解制度的变迁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4 颜t,

本文编号:17456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17456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1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