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乡村社会嬗变与人民调解制度变迁

发布时间:2018-07-27 17:26
【摘要】:人民调解曾有"东方经验"的美誉,近年解决纠纷比重的下降,引发了学界关于人民调解的诸多讨论。考察改革开放以来乡村人民调解的诸支撑条件,我们可以发现乡村人民调解面临着调解干部的强制权力被削弱、调解经费得不到保障、大集体时代形成的乡村精英再生产机制失效,以及中国乡村从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转变过程中当事人、纠纷和群众发生新的变化等诸多深层次的挑战,《人民调解法》的制度设计虽存在一定隐忧,但其对社会转型过程中人民调解遭遇到的问题的回应总体上是到位的,在新的历史背景下为人民调解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制度支撑,为人民调解的复兴创造了条件,但国家主导的一系列强制性制度变迁和各地的实践已在某种意义上改变了人民调解群众性、民间性和自治性的性质,按照公共产品的定位重新安排人民调解的各项制度是人民调解发展的现实选择。
[Abstract]:People's mediation has the reputation of "Eastern experience", and the decline of the proportion of resolving disputes in recent years has aroused a lot of discussions about people's mediation in academic circles. By examining the supporting conditions of rural people's mediation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we can find that rural people's mediation is faced with a weakening of the compulsory power of the mediation cadres, and the mediation funds are not guaranteed. The failure of the reproduction mechanism of the rural elite formed in the great collective era,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Chinese countryside from the society of acquaintances to the society of strangers, Disputes, new changes among the masses, and many other deep-seated challenges. Although there are some hidden worries in the system design of the people's Mediation Law, its response to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by the people in the process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is generally in place. Under the new historical background, it provides institutional support for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people's mediation, and creates conditions for the revival of people's mediation. However, a series of compulsory institutional changes led by the state and the practice in various places have in a certain sense changed the nature of mass, folk and autonomy of people's mediation. Rearranging the system of people's mediation according to the orientation of public goods is the realistic choi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eople's mediation.
【作者单位】: 昆明理工大学法学院;
【基金】:201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特色的人民调解制度研究”(10AFX010)
【分类号】:D9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愉;;《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评析[J];法学家;2011年02期

2 丁敏 ,克千;曑于彶村中人民娍解委T峄岬淖饔肹J];法学;1958年06期

3 陈剑森 ,罗时润;乡规民约是群众自治的好形式[J];福建论坛;1982年05期

4 贺雪峰;;乡村的去政治化及其后果——关于取消农业税后国家与农民关系的一个初步讨论[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5 徐翔;当前农村集体经济与个体经济发展的反差[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2年01期

6 郭松;;人民调解解纷数量为何下降?——超越已有理路的新论说[J];清华法学;2010年03期

7 熊易寒;;人民调解的社会化与再组织对上海市杨伯寿工作室的个案分析[J];社会;2006年06期

8 郑杭生;黄家亮;;论现代社会中人民调解制度的合法性危机及其重塑——基于深圳市城市社区实地调查的社会学分析[J];思想战线;2008年06期

9 吴俊;;人民调解制度的再完善[J];学习与探索;2012年01期

10 柴发邦 ,李春霖;改革与完善人民调解制度[J];政法论坛;1986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本报记者 郭毅;[N];法制日报;2011年

2 记者 赵阳;[N];法制日报;2012年

3 赵桂英;[N];河北日报;2006年

4 司法部部长 吴爱英;[N];人民日报;2010年

5 张革成 本报记者 王欢;[N];四川日报;2006年

6 记者 吕金平;[N];云南政协报;2010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里峰;;经济的“土改”与政治的“土改”——关于土地改革历史意义的再思考[J];安徽史学;2008年02期

2 罗朝晖;;近百年来富农问题研究述评[J];安徽史学;2008年03期

3 朱英;赵国壮;;试论四川沱江流域的糖品流动(1900-1949)[J];安徽史学;2011年02期

4 翁有为;;法律、秩序和权势重建的努力:1927年后的民国乡村[J];安徽史学;2011年06期

5 刘伟;谭春玲;;近十年中国近代政治制度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安徽史学;2012年01期

6 鲁昆洪;;元谋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SWOT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07期

7 张朝龙;施光跃;;唯物史观视阈下城乡一体化对农村生产力的解放[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8 侯宣杰;;清代广西边疆少数民族农户兼业行为论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3期

9 曲延春;;集体化时期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经验与借鉴[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3期

10 张健;;传统社会乡村精英身份建构与权威基础——以关中庙村为个案[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臧高峰;任保平;朱子凝;;近代以来中国小农经济的制度变迁与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邢成举;;文化网络与乡村治理的世纪反思——从一起风水事件谈起[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陈文超;;外来新娘自身文化的解构与重构[A];中国社会学会2007年会“社会建设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杨宇环;;农宅空间布局与建造技术变化初探及其解释——以川东和赣中地区两个案例展开[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周祖文;;清代嘉庆朝刑科题本中的生监群体[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9年卷[C];2011年

6 王玉国;;“离土”视域下中国乡村教育问题考察——兼论乡村教育之人文重建[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鄢毅平;;从国外经验认识我国农民增收的途径[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7分会场-城乡一体化与“三农”创新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李春雨;;论超市农业[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9 陈兴华;;论我国农村环境利益冲突的法律调整机制[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10 杜靖;;五服-姻亲与宗族——一个汉人社会研究的新框架[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六辑)[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广才;大河家镇周家村家庭经济调查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林斌;福建省邵武市集体林产权改革绩效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3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祁冰;20世纪上半期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演变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5 董传岭;建国60年华北农村社会生活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6 王霞蔚;金元以降山西中东部地区的宗族与地方社会[D];南开大学;2010年

7 邓群刚;集体化时代的山区建设与环境演变[D];南开大学;2010年

8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杨迪航;农户融资困境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10 刘丁鑫;新农村道德建设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勇刚;农户农地经营规模效率及其家庭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刘黎黎;满足南宁城市居民休闲需求的对策分析[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李晓;需求导向下的农村金融供需矛盾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4 张鑫洋;常宁市郊区村村务管理模式创新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高运飞;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的司法实践[D];湘潭大学;2010年

6 吴洁;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政策执行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甘茂坤;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政治经济学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8 高贵志;新农村建设中县级政府的责任探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郑海照;从农业生产合作社到农民专业合作社[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10 王瑞妮;社会排斥视角下的失地农民与城市融合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兵;论民间调解组织之重构[J];中国司法;2004年02期

2 缪晓宝;关于人民调解工作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司法;2004年09期

3 范愉;社会转型中的人民调解制度——以上海市长宁区人民调解组织改革的经验为视点[J];中国司法;2004年10期

4 范愉;有关调解法制定的若干问题(上)[J];中国司法;2005年10期

5 范愉;有关调解法制定的若干问题(下)[J];中国司法;2005年11期

6 李玉华;杨军生;;论人民调解员的职业化[J];中国司法;2006年06期

7 冯象;秋菊的困惑[J];读书;1997年11期

8 张卫平;我国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的重构[J];法律适用;2005年02期

9 江伟,廖永安;简论人民调解协议的性质与效力[J];法学杂志;2003年02期

10 范愉;;《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评析[J];法学家;2011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春娟;;论我国人民调解制度[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人民调解的新发展——新时期人民调解制度的调研报告[J];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3 ;2009年中华全国人民调解员协会工作要点[J];人民调解;2009年04期

4 周海霞;;人民调解制度的里程碑——《人民调解法》颁布实施[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5 钟小荣;构建人民调解新机制 谱写和谐社会大文章[J];政府法制;2005年15期

6 李云雄;;关于司法调解与人民调解衔接问题的研究[J];中国司法;2008年03期

7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人民调解法》 推进人民调解工作新发展——司法部副部长郝赤勇答记者问[J];中国司法;2010年10期

8 贾京平;简论健全我国人民调解法制[J];法学;1986年10期

9 ;关于开展纪念《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施行二十周年人民调解专项活动的通知[J];人民调解;2009年06期

10 沈涧;;作为“东方经验”的人民调解——《人民调解法》颁布实施[J];民主;2010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范进学;;论现代化司法的理性基础[A];依法治国专题研究——司法改革与依法治国理论研讨会、中国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乌日根巴雅尔;人民调解制度在扎鲁特显威力[N];内蒙古日报(汉);2009年

2 河南师范大学法学院 朱鹏飞;发展完善人民调解制度[N];人民日报;2010年

3 巢敏;完善人民调解制度之我见[N];江苏法制报;2010年

4 记者 刘可;大力推广人民调解制度[N];北京日报;2010年

5 王斌林;海东将在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处理中推行人民调解制度[N];西海农民报;2010年

6 记者 张良 通讯员 杨磊 李晓斌;济南推行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制度[N];济南日报;2010年

7 本报评论员 林琳;愿“东方之花”更加绚烂[N];工人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钱卓 通讯员 李培强 万利军;万名“和事佬”说和万家事[N];青岛日报;2009年

9 通讯员 张成刚 柯小强;石泉实行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制度[N];安康日报;2010年

10 记者 陈丽平;我国将立法完善人民调解制度[N];法制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闫闯;制度变迁中的象征秩序[D];吉林大学;2011年

2 闫庆霞;法院调解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季忠芳;监狱制度变迁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2 夏杰;人民调解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3 丁乐利;对完善我国人民调解制度的法律思考[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4 国晓娇;社会转型期人民调解制度的变迁与路径探析[D];烟台大学;2011年

5 徐迈;城市社区人民调解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谭小昆;人民调解制度的复兴与困境[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7 王翠英;人民调解制度法律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8 郭露璐;论我国的人民调解制度的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曾敏;人民调解制度的历史、现状与完善[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10 刘希军;新时期我国人民调解制度的发展及完善[D];山东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1485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21485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60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