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检察权思想的中国化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Abstract]:Based on the need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oviet Russia's socialist legal system, On the basis of absorbing and drawing lessons from the procuratorial system of western countries critically and inheriting the reasonable elements of the procuratorial system in Peter I's time, Lenin, the founder of socialist country, Expounded the theory of procuratorial power with socialist characteristics. Lenin's thought of procuratorial power was applied and developed in the legal practice of procuratorial system construction in Soviet Russia, which was not only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procuratorial system in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And Lenin's thought of procuratorial power is also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rocuratorial system in New China. Lenin's theory of procuratorial power is based on the national conditions of China and the background of procuratorial system construction. After more than 60 years of tortuous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Lenin's theory of procuratorial power has been characterized by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Under the macro background of judicial reform in contemporary China, Lenin's theory of procuratorial power still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guiding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al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choice of path for the reform, development and perfection of China's procuratorial system.
【作者单位】: 郑州大学法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2011年后期资助项目《列宁检察权思想理论研究》(11FFX001) 最高人民检察院2010年检察理论研究重点课题《列宁检察权思想的中国化及其当代价值研究》(GJ2010B22)
【分类号】:A821;D926.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蔡定剑;关于前苏联法对中国法制建设的影响——建国以来法学界重大事件研究(22)[J];法学;1999年03期
2 王戬;;我国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特色”理解[J];河北法学;2010年07期
3 王建国;;列宁的司法权思想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影响[J];河北法学;2011年07期
4 陈卫东;我国检察权的反思与重构——以公诉权为核心的分析[J];法学研究;2002年02期
5 何家弘;;中国特色的检察体制的完善[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燕昭乐;;检察权性质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2 张波;;新中国的加重和从重处罚制度的考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3 陈婴虹;论农民利益的缺失——从国家与农民契约关系的角度[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4 王文华,张平;关于检察权性质的思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5 张丽琴;;村委会及集体经济组织关系构建的路径选择[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6 李雪彦;;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在基层农村的形成障碍及理性消除[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7期
7 胡国胜;;建国60年来中共领导开展纪念活动的基本经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8 姚宏志;苏海舟;;比较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本土化及其创新——马克思主义在美国的遭遇与在中国的勃兴[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9 田东奎;论彭真的执法思想[J];安康师专学报;2001年03期
10 王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秉志;阴建峰;;新中国刑法立法60年——以影响刑法立法的客观范畴为视角[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孙光骏;;论当前宪政制度下的独立行使检察权[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张河洁;刘国媛;;我国检察权的监督制约机制现状及问题研究[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4 金波;;论“谁来监督检察院”——一个概念不明晰的命题[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5 刘志成;;刑事和解与公诉权:功能互补[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6 万毅;;检察官角色与检察权配置[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温军;;刑事诉讼检察监督制度的改造与合理构建[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张健;;反贪机构外部监督的制度抉择[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桂万先;;近代中国审检关系探析[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刘涛;;公诉专业化相关问题研究[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徐悦;1949~1954年中国中央行政体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代俊兰;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及当代价值[D];南开大学;2010年
4 吕涛;检察建议法制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敬然;政府分权下大学自主的实现[D];吉林大学;2011年
6 王瑜;西方发展观研究:理论探微·殊异甄析·启迪价值[D];吉林大学;2011年
7 张亚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D];西南大学;2011年
8 李秀芳;旅大地区苏联与中共关系的演变和发展(1945.8-1950.2)[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杨坤洋;中国共产党执政安全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10 段炼;从革命型到建设型的民主模式转换[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陶敏;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中国化历史进程及实践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李军;侦查权下沉之检察监督制约模式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刘庆丰;改革开放进程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说服力初探[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4 任晓迪;利益集团对地方政府决策的影响与应对策略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陈炷响;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高校德育环境建设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李爱红;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比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刘勇;中国共产党对解决贫富差距问题的探索及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任婉丽;中国共产党对社会进步评价尺度的探索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徐剑;检察机关自侦权监督探析[D];苏州大学;2010年
10 王玉春;制度变迁视阈下的青年政治参与探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龙宗智;论检察权的性质与检察机关的改革[J];法学;1999年10期
2 谢鹏程;论检察权的性质[J];法学;2000年02期
3 贺卫方;异哉所谓检察官起立问题者——与龙宗智先生商榷[J];法学;1997年05期
4 张宏思;人民检察院基本诉讼角色定位论[J];法学;1997年09期
5 蔡定剑;关于前苏联法对中国法制建设的影响——建国以来法学界重大事件研究(22)[J];法学;1999年03期
6 王建国;;司法能动的正当性分析[J];河北法学;2009年05期
7 沈丙友;公诉职能与法律监督职能关系之检讨[J];人民检察;2000年02期
8 王琰;为检察实践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全国首届检察理论研究年会综述[J];人民检察;2000年02期
9 倪培兴;论司法权的概念与检察机关的定位——兼评侦检一体化模式(上)[J];人民检察;2000年03期
10 张智辉;“法律监督”辨析[J];人民检察;2000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国安;;论列宁的从严治党思想及其时代价值[J];理论与改革;2007年05期
2 苑淑娇;;列宁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探索历程及其时代价值[J];党史文苑;2008年22期
3 隋秀英;;列宁社会管理思想的时代价值探析[J];理论导刊;2011年07期
4 曲延春;;论列宁的马克思主义观及其时代价值[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6年05期
5 张国宏;列宁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探索;2001年02期
6 李继力;;列宁执政党党群观及其时代价值[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1年09期
7 郑宁波;;马克思主义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历史考察和时代价值——兼论马克思主义可持续发展思想中国化问题[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8 张国安;;列宁的依法执政思想及其时代价值[J];科学社会主义;2010年01期
9 陶林;;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及其时代价值新探——兼论其对邓小平理论的影响[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10 席富群;;马克思主义农民分层理论的演变及其中国化[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任培秦;;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贡献[A];陕西省毛泽东思想研究会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张公亨;;关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思考[A];马克思主义 中国探索与当代价值: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9年
3 熊杰;;试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意义与时代价值[A];“深入学习十七大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张泽森;;兴国济世的优方良策——论“和谐社会”和“和谐世界”的时代价值[A];“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前沿和热点问题”学术研讨会暨2007年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潘宁;;列宁人的全面发展思想述论[A];第八届暨第七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陈金芳;;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论人的全面发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修倜;;论列宁的喜剧美学思想[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8 董小龙;;“论“三个代表” 的时代价值[A];“三个代表”与理论创新[C];2003年
9 陈金芳;;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论人的素质[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李建平;;论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和竞争力[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3次学术研讨会福建师范大学代表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慕良;对列宁民主集中制的重新审视告诉我们什么[N];学习时报;2008年
2 本报驻莫斯科记者 李永全;“我们热爱列宁的心情没有变”[N];光明日报;2001年
3 郭立新;列宁的法律监督思想[N];检察日报;2004年
4 黄晓辉 福建师范大学法学院;列宁改组廉政机构的设想及其当代价值[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闻一;尾声:“战时共产主义”和共产主义[N];学习时报;2009年
6 中央编译局 李京洲;新版《列宁全集》译校的重要一环[N];社会科学报;2003年
7 朱同广;列宁把“科社”划在“观点”之列[N];学习时报;2002年
8 林振义;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关于党的先进性的论述[N];中国纪检监察报;2005年
9 吴敏 燕北京大学哲学系;第二届列宁学论坛:切入列宁哲学思想在当代的生长点[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王玲;“三个代表”作为指导思想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N];光明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青;马列劳动思想及其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的继承与发展[D];苏州大学;2013年
2 戴锐;列宁社会主义改革思想述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3 顾玉兰;列宁社会发展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王进芬;列宁共产党执政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许蓉;列宁农民问题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6 姚巧华;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中国化历史进程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7 李丹;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东;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林怀艺;马克思主义政党民主建设的考察与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10 王建国;列宁司法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俊峰;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D];山西大学;2003年
2 邵二辉;列宁的灌输理论及其时代价值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杨红英;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李续军;毛泽东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5 扎拉嘎夫;列宁关于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思想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年
6 张宇鹏;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中国化研究[D];佳木斯大学;2011年
7 赵海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历程及其经验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8 连睿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中国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9 任政;列宁社会主义平等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孙晓青;《进一步,退两步》中党的组织建设思想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3998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2399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