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运动式执法的司法规制与政府有效治理

发布时间:2019-01-04 21:16
【摘要】:在我国漫长的国家治理进程中,运动式治理、运动式执法作为国家治理逻辑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存在并且总以一定方式在特定阶段反复出现。运动式治理、运动式执法与法治精神完全相悖,会直接冲击正常的法治秩序。因此,在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进程中,必须对我国运动式治理、运动式执法的国家治理逻辑进行深刻反思,通过及时引入司法审查机制,把运动式治理、运动式执法控制在有限范围内。在对运动式执法案件进行司法审查时,需要直面解决社会公共问题的依法解决、公共政策的合法性审查以及大面积违法行政行为的司法应对等重要课题。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中,需要对运动式执法进行改革,其中重点需做好加强立法协调统一,推进行政决策法治化,保障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塑造政府、市场、社会良性互动关系等工作。
[Abstract]:In the long process of national governance in our country,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logic of national governance, sport governance and sport law enforcement always exist and always appear repeatedly in a certain way at a certain stage. Sports governance, law enforcement and the spirit of the rule of law completely contrary, will directly impact the normal order of the rule of law. Therefore, in the great process of running the country according to law and building a socialist country ruled by law, we must deeply reflect on the logic of national governance of our country in the form of sports governance and law enforcement by introducing the judicial review mechanism in time. Exercise-style governance, exercise-style law enforcement control in a limited range. In the judicial review of the law enforcement cases of the sports type, it is necessary to face up to the important issues such as solving the social public problems according to law, examining the legality of public policies, and dealing with the judicial problems of a large area of illegal administrative acts. In promoting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national governance system, it is necessary to reform the law enforcement of the sports style, among which the key points are to strengthen the coordination and unification of legislation, to promote the legalization of administrative decisions, to ensure that the people's courts independently exercise their judicial power according to law, and to shape the government and the market. Social positive interaction and other work.
【作者单位】: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
【分类号】:D926;D63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郑春燕;;行政裁量中的政策考量——以“运动式”执法为例[J];法商研究;2008年02期

2 徐湘林;;转型危机与国家治理:中国的经验[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0年05期

3 周雪光;;权威体制与有效治理: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J];开放时代;2011年10期

4 谢志岿;;转型期社会问题与国家治理创新——兼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内涵与路径选择[J];理论与改革;2011年04期

5 张泽想,赵娟;“法治运动化”现象评析[J];南京社会科学;2000年07期

6 周雪光;;运动型治理机制: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再思考[J];开放时代;2012年09期

7 陈毅;;中国转型社会的国家治理有效性——基于国家自主性的视角[J];社会科学;2013年01期

8 唐贤兴;;政策工具的选择与政府的社会动员能力——对“运动式治理”的一个解释[J];学习与探索;2009年03期

9 何显明;;政府转型与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建构——60年来政府体制演变的内在逻辑[J];浙江社会科学;2013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志峰;;县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研究文献评析[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2年01期

2 马立顺;;运动式行政执法的治理困境与改革对策[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3 谢盛纹;;国家治理视角下的政府审计目标与对象[J];当代财经;2012年04期

4 邓贵川;邵侃;;中国政府的运动式行为模式——中国政策工具的选择逻辑[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24期

5 陈宁;;中国视阈下的中小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思考[J];当代经济管理;2011年04期

6 冯志峰;;县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研究文献评析[J];大连干部学刊;2012年01期

7 郑春燕;;行政裁量中的政策考量——以“运动式”执法为例[J];法商研究;2008年02期

8 赵东旭;;运动式行政执法刍议[J];法制与社会;2008年20期

9 赵娟;;地方法治的理论与实践探求——兼评《地方法治建设的法理与实证研究》[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10 李斌;;政府网络舆论危机及其治理策略——社会转型、网络政治参与、政治体制改革的交集[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温顺生;;欠发达地区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创新的机理——基于广西系列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现象的分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冯威;;行政执法政策与行政法治——以公安部治理酒驾的“四个一律”为例[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陈越峰;;传染病防治与人身自由——以限制人身自由措施的合法性为中心[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孙世鳌;;美国国家构建进程中的共识与分歧——对1787年宪法制定和批准过程的分析[A];第六届珞珈国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5 臧雷振;黄建军;;治理类型的多样性演化与比较——求索国家治理逻辑[A];第六届珞珈国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6 邢健;;压力体制与政治“共谋”:央地关系视角下农村计划生育政策研究——基于湖北省S市L县的个案分析[A];第七届珞珈国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7 孔凡敏;;公共服务合作制供给模式研究——基于制度、组织、行为的三维建构[A];湖北行政管理论坛(2014)——地方大部门制改革与城市科学管理研究[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奇;市场化改革背景下的中国国家治理变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何绍辉;贫困、权力与治理[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白红义;当代中国调查记者的职业意识研究(1995-2010)[D];复旦大学;2011年

4 胡佳;跨行政区环境治理中的地方政府协作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张杰;安全生产法律制度实效评价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6 叶托;中国地方政府行为选择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7 董晓倩;论政府软执行力[D];吉林大学;2012年

8 任哓春;基于信息管理视角的信访工作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9 刘全娥;陕甘宁边区司法改革与“政法传统”的形成[D];吉林大学;2012年

10 屠飞鹏;西部贫困地区县级政府治理能力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阿华;论依法按政策行政原则[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陆欣瑜;政府治理转型:美国进步时代的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D];东华大学;2011年

3 刘娜;“脆国家”与“碎社会”:我国难点村的治理困境[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晓艳;行政裁量基准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5 夏杰;软法在警察行政中的适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6 崔晓燕;运动式执法的价值与困境[D];复旦大学;2011年

7 户瑾;中国政策工具选择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8 蒋湘陵;中国模式中的政治秩序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9 张波;论法治价值目标的定位和选择[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10 孙朝东;“革命”与“重构”下的规则制定——1949~1976年间的中国立法背景分析[D];安徽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赐江;;群体性事件类型化及发展趋向[J];长江论坛;2010年04期

2 徐勇;;“政策下乡”及对乡土社会的政策整合[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年01期

3 徐勇;;“法律下乡”:乡土社会的双重法律制度整合[J];东南学术;2008年03期

4 徐勇;;“服务下乡”:国家对乡村社会的服务性渗透——兼论乡镇体制改革的走向[J];东南学术;2009年01期

5 郭为桂;;群众路线与现代中国的国家建构——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J];东南学术;2011年04期

6 梁忠前;法效力的逻辑探寻——法律效力的文化辨析[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7 王沪宁;社会资源总量与社会调控:中国意义[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04期

8 郭道晖;论以法治官[J];法学;1998年07期

9 王晨光;法律的可诉性:现代法治国家中法律的特征之一[J];法学;1998年08期

10 吕有云;;从道家“无为而治”理念看当前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J];法制与经济;2006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晓燕,王怀章;运动式执法之弊[J];浙江人大;2005年10期

2 刘泽;;刍议运动式治国模式的得失[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年09期

3 邓贵川;邵侃;;中国政府的运动式行为模式——中国政策工具的选择逻辑[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24期

4 李忠春;;“运动式推动”病症诊治[J];人民论坛;2006年13期

5 冯志峰;;中国运动式治理的定义及其特征[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02期

6 唐贤兴;;运动式治理存在着弥补政府动员能力不足的可能性[J];学术界;2009年04期

7 唐贤兴;余亚梅;;运动式执法与中国治理的困境[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8 黄科;;运动式治理:基于国内研究文献的述评[J];中国行政管理;2013年10期

9 陈长虹;黄祖军;;从运动式到项目化:论基层政府动员转型[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4年01期

10 杨林霞;;近十年来国内运动式治理研究述评[J];理论导刊;201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杨志军;;威权主义、政府治理与常态政治——“扫黄打非”作为当代中国运动式治理模式的典型[A];第七届珞珈国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邵立;杜绝“公开的暗访”首先要杜绝运动式施政[N];南方日报;2013年

2 杨志国;抓建基层谨防“运动式”[N];战士报;2013年

3 本报评论员;反浪费要破除运动式思维[N];法制日报;2013年

4 张敬波;“运动式检查”弊端多[N];安徽日报;2004年

5 复旦大学教授 唐贤兴;政府监管失败的政治根源[N];南方日报;2012年

6 杨耕身;告别“运动式执法”[N];南方周末;2004年

7 独立学者 邓聿文;特赦的必要与条件[N];中国经营报;2014年

8 本报通讯员 杨宏宇 曹晓香 蒋耀 本报记者 郑其婷 陈炳山;淮阴:社会救助变运动式为常态化[N];新华日报;2010年

9 早报首席评论员 沈彬;周口平坟教训:政策不应挑衅滔滔民意[N];东方早报;2013年

10 知名财经评论员 马红漫;“常态治理小金库”能靠谱吗?[N];广州日报;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晓燕;运动式执法的价值与困境[D];复旦大学;2011年

2 魏佳;运动式治理模式的生成逻辑及其演变[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3 石青;论从运动式到常态化的行政管理模式转变[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4 周维四;中国运动式行政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5 庄刘成;运动式治理模式的困境与转型[D];苏州大学;2013年

6 翟元元;压力体制下政府运动式治理分析[D];贵州财经大学;2014年

7 谢晖;运动式执法与政府间合作[D];复旦大学;2009年

8 周怿;政府的动员能力与政策工具的选择:对运动式治理的解释[D];复旦大学;2009年

9 杨志军;当代中国政府“运动式”治理模式及其转型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0年

10 杨玉良;对当代中国运动式社会治理方式的政治社会学解读[D];安徽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4008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24008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3a1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