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司法方法的复杂适用
[Abstract]:Judicial method is the skill and means used by the judge to solve the case judgment in the judicial activities. Judicial methods can be divided into general judicial methods and special judicial methods. There are no conditionalities in the complex application of the general judicial method, but the parallel, comprehensive and complex application of the universal judicial method and the special judicial method, the special judicial method and the special judicial method, however, requires specific conditionalities. These specific conditions can only be observed in the face of the facts of the case and of the law.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童世骏;没有“主体间性”就没有“规则”——论哈贝马斯的规则观[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2 贺卫方;;培养高素质的法律家——日本司法研修所访问记[J];南京大学法律评论;1995年02期
3 盛晓明;从公共性到主体间性——哈贝马斯的普遍语用学转向[J];浙江学刊;1999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颖洲;李德贵;;论分权思想与近代西方宪政之建立[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1期
2 陈宏光;;立法权概念的评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1期
3 孙鹏;陈树森;;论意思自治——兼论从近代民法到现代民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4 程乃胜;;何谓法理学——读庞德的《法理学》(第一卷)[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5 杨海坤;曾祥华;;行政过程的社会正当性——利益平衡[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6 翟继光;;论经济法的运行机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7 陈宏光;;行政权力的行政法分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8 陈海平;;困境与进路:司法改革语境中的量刑程序改革[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9 田飞龙;;中国村民自治的研究现状与理论新思路[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10 金文杰;;后危机时代全球信用评级机构监管的改革及启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业进;莫志宏;;论社会科学的事实[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2 刘业进;莫志宏;;从集中控制到框架条件管理——城市规划的演化理论视角[A];2011城市国际化论坛——全球化进程中的大都市治理(论文集)[C];2011年
3 于兆波;;包容特征的法治基础与法治保障[A];北京精神:构建精神家园 提升文化软实力——第五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李婧;;规则尊重与城市公共秩序文明的构建[A];北京精神:构建精神家园 提升文化软实力——第五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孙光骏;;论当前宪政制度下的独立行使检察权[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6 种松志;;论死刑复核的法律监督[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吕家毅;;论检察制度的宪政功能[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李泽明;陈晓东;;检察官遴选制度探微[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张云平;任海新;;完善自侦工作监督制约机制的思考[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乐绍光;周彬彬;;相对不起诉权监督机制探析[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张玉堂;边沁功利主义分析法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陈玲;背信犯罪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许青松;间接正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张少林;被害人行为刑法意义之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刘源;论我国犯罪构成结构之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谢银玲;上市公司对外资敌意并购之反收购对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饶传平;论近代中国宪法中基本权利条款之演变(1908-1947)[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李冠群;论国际私法系统视野下的最密切联系原则[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廉靖;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村矛盾化解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陈志科;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征收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张兵;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于大伟;我国转基因种子市场规制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吴薇;鄱阳湖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张磊;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董海宁;环境侵权损害赔偿社会化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8 张同祯;量能课税原则法律地位探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9 王凌艳;我国知识产权滥用反垄断法规制的思考[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10 王国涛;纳税人权利保护司法论[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亚新;论民事、经济审判方式的改革[J];中国社会科学;1994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龚睿;主观与客观的互动:如何认定案件事实[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5年02期
2 李保甫;法官的法律性思维与法院判决的社会公信度——对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人民法院先例判决制度的基本认识[J];河南社会科学;2004年02期
3 于大水;简论审判中的法律推理[J];当代法学;2001年06期
4 肖建华;论法官心证的客观化[J];金陵法律评论;2002年01期
5 刘云;;法官的困惑[J];法治时代;2003年07期
6 梁开斌;;民事诉讼标的理论争鸣的终结[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7 雷鑫;黄文德;;当前法院裁判文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J];法律适用;2010年01期
8 沈经良;试论质证[J];法律适用;1995年08期
9 徐亚农;阳桂凤;;论刑事法官之听讼能力[J];人民司法;2006年06期
10 雷鑫;黄文德;;当前法院裁判文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J];法律适用;2009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邹碧华;王建平;陈婷婷;;审视与探索——要件审判九步法的提出和运用[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2 田立东;毛瑞江;;推进法官职业化建设之我见[A];2003年度全省法院“法官职业化建设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3年
3 孙文慧;;论法官职业化及其制度保障[A];2003年度全省法院“法官职业化建设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3年
4 张世国;;实现法官职业化的理性思考[A];2003年度全省法院“法官职业化建设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3年
5 赵振平;;法官员额与法官助理问题的探讨[A];2003年度全省法院“法官职业化建设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3年
6 段元玉;;浅谈法官职业化建设之实行法官助理制度[A];2003年度全省法院“法官职业化建设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3年
7 王惠民;;浅谈基层法院强化法官职业化的有效途径[A];2003年度全省法院“法官职业化建设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3年
8 严存生;;司法公平与法官“人格”[A];依法治国专题研究——司法改革与依法治国理论研讨会、中国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9 杨全好;;律师与法官关系若干问题探讨[A];第四届中国律师论坛百篇优秀论文集[C];2004年
10 刘忠元;赵淑琴;;法官职业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A];2003年度全省法院“法官职业化建设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慈海威;如何完善判决书的法理分析[N];人民法院报;2006年
2 程序;法官刑事自由裁量权的具体行使[N];江苏法制报;2006年
3 徐 阳;法官刑事诉讼指挥权的权能解构[N];人民法院报;2004年
4 蒋惠岭;法官必备的十大司法技能(二)[N];人民法院报;2006年
5 范永泉;如何提高商事庭审驾驭能力[N];江苏经济报;2008年
6 武汉大学法学院博士生 吴情树;法官自由裁量权行使的三重制约[N];人民法院报;2008年
7 侯勇;庭审小结制度应予完善[N];江苏法制报;2008年
8 李建玲 郭琳;法官庭外获取证人证言欠妥[N];检察日报;2003年
9 程东宁;使用“法官后语”要有“度”[N];中国改革报;2005年
10 郭华;话说法官的自由裁量权[N];法制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其山;司法三段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2 方金刚;案件事实认定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3 熊志海;刑事证据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4 杨艺红;诉讼突袭及其法律规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5 郑好;我国刑事证人出庭作证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6 李安;刑事裁判思维模式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7 张弘;论证据裁判原则[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8 江显和;刑事认证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9 肖波;刑事庭审调查制度的正当性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10 焦鹏;诉讼证明中的推定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志文;论司法立场的法律发现[D];山东大学;2006年
2 马明慧;刑事诉讼质证研究[D];安徽大学;2006年
3 刘珂;论民事诉讼中法言释明权[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4 郝从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裁判实务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5 林大可;公立高等学校教育中的行政诉讼若干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6 张小峰;论我国民事诉讼中法官释明制度的完善[D];安徽大学;2007年
7 罗宁;刑事诉讼中法官角色的定位[D];四川大学;2007年
8 张晓波;法官在诉讼调解中的角色定位[D];苏州大学;2007年
9 单永英;简析我国法官职业化[D];安徽大学;2003年
10 徐剑虹;我国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的改革构思[D];华东政法学院;2002年
,本文编号:24367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2436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