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典型案件的“同案异判”看过度维权与敲诈勒索罪
[Abstract]:The behavior of excessive protection of rights has certain universality in our country at present. In the practice of trial, there are different approaches to this problem, and the fairness of criminal law is affected by "different sentences in the same case". The treatment of extra-territorial trial practice is closely related to its specific social situation, but the general trend is that 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property order, the criminalization of excessive protection of rights has the trend of expansion. Based on the lack of channels for safeguarding the rights of the Chinese people, the lack of awareness of the law, the excessive sympathy of the public for the reasons for safeguarding the rights of the vulnerable groups, the trial practice of our country has acquitted some of the excessive rights-defending acts which clearly deserve to be convicted. This kind of practice has its realistic inevitability, but considering the legal society, the benign construction of the property order, violation of the criminal law provisions of excessive protection of rights should gradually be criminalized.
【作者单位】: 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刑法适用与民意互动的实证研究”(项目编号:11BFX110)之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D926.2;D92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沈志民;;对过度维权行为的刑法评价[J];北方法学;2009年06期
2 董玉庭;行使权利的疆界敲诈勒索罪与非罪的理论解析[J];法律适用;2004年09期
3 徐光华;郭晓红;;民意和媒体对刑事司法影响的考察——以两起“捡”球案同案异判为例[J];法商研究;2012年06期
4 于志刚;;关于消费者维权中敲诈勒索行为的研讨[J];中国检察官;2006年10期
5 梁根林;;许霆案的规范与法理分析[J];中外法学;2009年01期
6 叶良芳;;权利行使与敲诈勒索的界限[J];犯罪研究;2007年02期
7 胡铭;;转型社会刑事司法中的媒体要素[J];政法论坛;2011年01期
8 栗峥;;中国民事执行的当下境遇[J];政法论坛;201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川;张飞虎;;不纯正不作为犯罪等价性的判断标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2 翟中东;;法学层面上的刑罚裁量根据[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3 韩轶;;刑罚目的的实现与缓刑、减刑、假释立法的完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4 何俊;;论合同诈骗罪[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5 仇艳艳;田野;;等价生命的尴尬境地——探讨等价生命换取行为在我国的法律定位[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6 王庆廷;;法律的亲情化求证——一个法理学的视角[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7 童伟华;;财产罪的法益——修正的“所有权说”之提倡[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8 温文治,陈洪兵;对重婚罪的重新解读——兼对妨害婚姻、家庭罪整体搬迁之利弊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9 何承斌;共同犯罪与身份问题的比较研究——以贪污犯为线索评析我国共同犯罪与身份问题立法[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10 梅锦;;论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完善——以不同犯罪论体系的比较为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光骏;;关于刑事和解的几个法律问题[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刘俏;;浅析《水污染防治法》中饮用水源的保护[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党惠娟;;试论环境犯罪客体的界定及刑法规范的相关完善[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熊姝丹;;浅析我国环境刑事立法的完善[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5 黎锦;;国家赔偿责任因果关系判断之多元化[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6 郭勇;;浅论转化型抢劫[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2辑)[C];2010年
7 陈仕菊;;对刑法中故意毁坏财物罪的几点思考[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3辑)[C];2010年
8 余俊;;西部开发中危害环境罪的适用探讨[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下册)[C];2005年
9 樊鹏;;环境刑法法益初论[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8年
10 刘宪权;吴允锋;;改革开放的深入与刑法新理念的建立[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年度主题卷)[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长坤;刑事涉案财物处理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陈玲;背信犯罪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吴波;共同犯罪停止形态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许青松;间接正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刘源;论我国犯罪构成结构之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周旋;“公私财物”之内涵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李晓欧;不纯正不作为犯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白云飞;规范化量刑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张向东;基准刑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军;监督管理过失犯罪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席晓鸣;论刑民交错现象[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谈在祥;医疗事故罪司法认定疑难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崔海霞;权利行使过程中的敲诈勒索[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谢丽莉;论严格责任在我国刑法中的适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张t,
本文编号:24367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2436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