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刑事法律援助相关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9-07-29 20:03
【摘要】:到201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如期形成,这为我国依法治国的国家战略的实现奠定了基础性前提,即有法可依。但不可否认的是,一方面,既有的法律体系在科学性和完整性方面还有待改进,另一方面,建立法制之后的实践之路仍很漫长。反映在我国刑事法律中,由于刑事诉讼的严厉性,要求刑事法律更为规范和严谨,由此也导致刑事法律条文的繁杂和执行的困难。刑事法律援助成为刑事司法中必要的补充,也是世界各国刑事司法文明的重要标准。 由于长期的人治历史,而且新中国建立时间不过60年有余,强调法治也不过近30年的事,刑事法律中的援助发展相对较为滞后。虽然现在有相关的规定,但无论在立法形式、立法内容,还是司法实践都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不仅如此,我们在刑事法律援助的基本概念、内涵、发展原则与目标、具体内容、相关配套方面都有不少的误区和不足。为此,本文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孔之见,冀为包括《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在内的立法和司法完善提供一点建议。 本文除引言共有五个部分,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章主要对刑事法律援助的基本问题进行澄清,为后文的论述提供一个清晰的轮廓。首先,对作为刑事法律援助前提性概念的法律援助概念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重新界定;对与法律援助相关的概念进行辨析,明确法律援助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异同;在此基础上,从五个方面对刑事法律援助的内涵进行分析,明确刑事法律援助的基本要义。其次,对刑事法律援助得以建立并发展的基础进行分析,提出了国家职责、程序正义、无罪推定等三个基本理论;在此基础上,对发展刑事援助在当代发展的重要价值进行阐述。 第二章主要对我国刑事法律援助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首先,一方面从规范文本的角度进行理论分析,阐述当前规范的冲突、不足与漏洞;另一方面,通过有关统计数据,对刑事法律援助在实践中面临的问题进行论述。其次,对刑事法律援助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必要的总结性分析,指出可能导致的原因。 第三章主要是介绍域外的一些刑事法律援助经验。首先对联合国相关国际公约中涉及刑事法律援助的规定进行分析,明确较为公认的国际标准。其次,对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刑事法律援助情况作一简要介绍,并指出他们的共同之处,为我国刑事法律援助的发展提供借鉴。 第四章主要是对我国刑事法律援助的完善提出一些建议。首先,通过刑事法律援助的目的入手,提出了我国构建刑事法律援助的几个标准或原则。其次,在基本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刑事法律援助完善建议,具体包括从法律规范上,包括刑事法律援助的案件范围、援助的阶段、援助的对象及条件、援助的程序、援助的撤销、援助的形式和援助的机构等方面提出完善既有文本;从规范之外的配套措施上,提出加强援助宣传、制定基本规范、保障经费来源和鼓励社会介入等四个方面的建议。 第五章通过对我国刑事法律援助在当前如火如荼的刑事司法改革下的重要性,提出了新形势下的刑事法律援助的重要担当。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926.5;D92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左秀美;郭婕;;法律援助的国际视野[J];中国司法;2009年09期

2 郭婕;;各国和地区法律援助咨询比较研究[J];中国司法;2010年03期

3 许冷;;北京市法律援助工作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司法;2008年11期

4 高贞;;法律援助:我们应当为之奋斗的事业[J];中国司法;2010年08期

5 朱宇;;公民获得法律援助需要哪些条件[J];农村新技术;2010年01期

6 朱宇;;如何获得法律援助[J];农村科学实验;2010年05期

7 李才法;徐永伟;;试点示范在常州[J];法学天地;1998年08期

8 ;信息广角[J];中国司法;2007年03期

9 赵宏伟;;法律援助法: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完善路向[J];中国司法;2010年03期

10 申玉恩;;关于完善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几点思考[J];中国司法;2010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一帆;;我国应确立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制度[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张燕;;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司法制度——如何实现公正与和谐的刑事法律援助制度[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3 陈仕菊;;浅议刑事诉讼中的无罪推定制度[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2辑)[C];2010年

4 吴卫军;王婕;;刑事诉讼中法官的救助义务——以被害人为视角的分析[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5 伍光红;;刑事证明责任主体论纲[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6 江洪;蓝玉琼;车延风;;刑事诉讼中证人及鉴定人出庭作证问题[A];中国法医学会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赵刚;;法律全球化语境下的现代化控辩模式研究[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萧伯符;刘蜜;;也论刑事诉讼中的法官中立性[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六辑)[C];2007年

9 郭胜华;裴法让;;浅谈刑事诉讼中人身伤害的医学鉴定[A];全国第六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10 任联寿;;多媒体示证系统在检察刑事诉讼中的运用[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萍 陆中华;刑事诉讼证人出证率为何这么低[N];江苏经济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杨博;高盛投资评级遭下调[N];中国证券报;2010年

3 记者 王新友 通讯员 王潇潇;北京:检法联合发文规范诉审关系[N];检察日报;2010年

4 浙江省建德市人民法院 方雪莲;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刑事诉讼应有之义[N];人民法院报;2011年

5 熊秋红;我国刑事司法改革的回顾与发展趋势[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6 陆建忠;刑事诉讼证据规则应进一步完善[N];法制日报;2006年

7 顾建康;刑事诉讼应建立管辖权异议制度[N];江苏法制报;2007年

8 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研究中心 吴宏耀;现代刑事诉讼的基石与灵魂[N];人民法院报;2005年

9 记者 马珉璐;省人大常委会内司委调研组到我市就执法情况进行调研[N];廊坊日报;2007年

10 戴谦 王海声;我市刑事诉讼实行“每案监督”[N];青岛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中;刑事诉讼关系的社会学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2 魏健;刑事诉讼之宪政视角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3 杨立新;刑事诉讼平衡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4 王戬;规范与当为:宪法与刑事诉讼的良性互动[D];四川大学;2003年

5 毛建平;起诉裁量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6 张春霞;限制与保护:刑事诉讼中的隐私权[D];四川大学;2005年

7 秦宗文;自由心证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8 尹茂国;冲突与平衡:被追诉人权利保障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9 李秀娟;《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与我国刑事诉讼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10 屈新;被追诉人的人权保障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双珍;刑事法律援助制度若干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2 刘时长;论我国刑事法律援助[D];湘潭大学;2006年

3 万小刚;指定辩护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4 李云燕;论我国刑事诉讼专家意见证据制度[D];四川大学;2004年

5 刘顺林;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6 李磊;对我国刑事证据开示制度的完善与运作的思考[D];安徽大学;2005年

7 卢敏;辩诉交易制度的法理学思考[D];苏州大学;2004年

8 王建;法医学鉴定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9 孙明洁;刑事诉讼中精神病人强制医疗程序设计论[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10 陈小孟;我国刑事诉讼简易程序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5207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25207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09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