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法官裁量型证明责任分配研究

发布时间:2019-10-09 03:55
【摘要】:证明责任制度是民事诉讼证据制度中的核心问题,而证明责任分配是这个核心问题的重点,具有重大的理论探讨意义。同时,证明责任分配规则指导法官在待证事实真伪不明时作出裁判,对司法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此外,证明责任分配还是个极具复杂性的论题,至今理论界仍有较多分歧和争议。基于证明责任分配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大部分国家和地区主要通过制定法对其作出专门规定。但法律所固有的滞后性、抽象性,以及民事纠纷的复杂多样性,使得法定型证明责任分配规则无法满足解决所有民事纠纷的需求。法官裁量型证明责任分配是对法定型证明责任分配的有益补充,两者共同构成完善的证明责任分配体系。当然,赋予权力的同时应当对权力予以必要的规制,否则会造成法官自由裁量权的滥用,违背赋权的初衷。 本论文分为法官裁量型证明责任分配的原理、国内外相关立法和司法考量、制度的完善和发展三部分: 第一部分首先通过理解法官自由裁量权和证明责任分配的含义,得出法官裁量型证明责任分配的内涵。然后从克服成文法缺陷、实现个案正义和证明责任分配理论的发展轨迹三方面展开,详细论述法官裁量分配证明责任的基础,得出有必要赋予法官分配证明责任的自由裁量权的结论。接着解析了法定型证明责任分配和裁量型证明责任分配的关系,得出法定型证明责任分配为基础,裁量型证明责任分配为补充,两者共同构成完整的证明责任分配体系的结论。 第二部分通过比较考量两大法系国家有关法官裁量分配证明责任的立法规定和司法实践,总结出我国在立法方面存在证明责任分配规则体系不完善、以司法解释形式赋予法官分配证明责任的自由裁量权不符合《立法法》的规定、“谁主张,谁举证”的证明责任分配原则不具科学性这三方面的不足,以及在具体规范方面缺乏相应的规制程序。 第三部分针对第二部分总结的不足之处,从完善立法、法官裁量分配证明责任的适用条件和考量因素、具体规制程序、实现制度目标的主体保障四方面来探讨我国法官裁量分配证明责任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即我们需要在立法上完善证据规则体系,并在法律层面确定法官裁量型证明责任分配,取消“谁主张,谁举证”的证明责任分配原则。适用法官裁量型证明责任分配的条件是法庭调查和辩论结束后待证事实仍真伪不明、现行法律和司法解释对该类案件没有规定证明责任的分配、按照证明责任分配一般规则将导致判决结果显失公平。法官裁量分配证明责任时,需综合考量诚实信用原则、公平原则和当事人的举证能力。在程序上,通过强化法官的释明义务、在文书中公开心证过程、重新指定举证期限和赋予“被裁量承担证明责任方”异议权等措施规制法官自由裁量权,以保障当事人的程序利益。同时,通过科学遴选法官、完善责任制度和奖惩制度、加强培训和教育等措施保障法官的独立司法人格,提高其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作为防止自由裁量权滥用的一道坚固屏障。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925.13;D92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阳继宁;;裁量举证反思若干学说价值[J];社会科学家;2011年08期

2 莫长林;谷佳杰;;论证明责任分配理论及其完善——以“规范说”为中心[J];法制与社会;2011年19期

3 杜娟;;以控辩平衡的视角谈我国刑事诉讼证明责任的分配[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4 马丽;;略论我国刑事案件的证明责任[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5 徐继敏;;行政程序证据制度若干问题研究[J];宪政与行政法治评论;2004年00期

6 葛倩;;执法中自由裁量权的控制[J];大众标准化;2007年S2期

7 张心恬;王文军;陈蔚如;;不当得利“没有合法根据”要件的证明责任分配[J];政治与法律;2011年06期

8 张勃;;评析两个“证据规定”[J];法制与社会;2011年24期

9 刘广三;庄乾龙;;对犯罪构成刑事推定功能的质疑——兼论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之证明责任分配[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1年07期

10 胡晓霞;段文波;;主张证明责任视角下的民法——以不当得利为切入点[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雅芳;杨会永;;行政不作为裁量权的司法审查[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余睿;;公共行政给付中的裁量权治理[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3 唐民皓;杨丽娜;赵燕君;;食品药品行政处罚裁量权内部约束机制的研究[A];2009年中国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国家药物政策与《药品管理法》修订研究”论坛论文文集[C];2009年

4 汪少鹏;;刑事诉讼不起诉制度理论与实务中的几个问题[A];第三届中国律师论坛论文集(实务卷)[C];2003年

5 梁芷铭;;论地方政府的政策执行裁量权[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共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6 萧凯;;我国国际裁判管辖权的理论基础与规则体系[A];“2020年的国际法”暨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论坛会议论文集[C];2011年

7 王新环;;检察权独立行使的制度保障[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8 杜仪方;;从三鹿事件看我国行政不作为赔偿的法律空间[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李婷婷;陈玉刚;;论法官裁判解释的能动性[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C];2009年

10 陈海嵩;;论环境信息公开的范围——外国立法及对我国的借鉴[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姜明安;规范司法裁量权的六个重要途径[N];检察日报;2009年

2 杨小军;规范执法裁量权的制度建设[N];学习时报;2010年

3 海风;保险监管行政处罚裁量权的运用及内部控制[N];中国保险报;2010年

4 记者 沈刚 通讯员 黄贤华;上海进一步规范商事审判裁量权[N];人民法院报;2010年

5 重庆市荣昌县人民法院 吴杰 刘璐;交易习惯对证明责任分配的影响[N];人民法院报;2010年

6 东南大学法学院教授 周佑勇;依法行政与裁量权治理[N];人民法院报;2011年

7 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王守安;检察裁量权:依法享有的行为选择权[N];检察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任松筠;规范裁量权会不会纵容“小来来”[N];新华日报;2010年

9 海风;保险监管行政处罚裁量权的运用及内部控制[N];中国保险报;2010年

10 许安阳;深圳制定海洋与渔业行政处罚裁量权细化标准[N];中国渔业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洪兴文;论行政自由裁量权的伦理规治[D];中南大学;2012年

2 宋朝武;民事证明责任原理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3 吴兰;法治政府中行政裁量的功能与治理[D];吉林大学;2010年

4 赵俊甫;刑事推定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姜涛;刑事程序分流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6 王雄飞;检察官证明责任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7 林位强;医疗事故的认定与损害赔偿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8 陆静;国际检察官裁量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9 林卉;行政权限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张云鹏;刑事推定论[D];吉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程;证据提出责任[D];苏州大学;2010年

2 胡显发;论证明责任分配中的法官自由裁量权[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3 金燕;我国医疗损害侵权诉讼中的证明责任分配[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赵宇;论环境民事侵权诉讼的证明责任分配[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5 连晔;论证券虚假陈述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分配——以因果关系认定为中心[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6 魏俊超;论刑事诉讼证明责任[D];郑州大学;2005年

7 吴亮星;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分配制度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8 李琛;产品侵权诉讼证明责任分配研究[D];青岛大学;2010年

9 胡平;民事证明责任分配的经济学分析[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10 李予霞;民事证明责任倒置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465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25465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dc7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