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同案不同判问题反思——基于法律适用的视角

发布时间:2022-02-18 09:32
  在民事诉讼关系中,司法实践可能对同一案件存在两种不同的认定标准,即存在"同案不同判"现象。由于法官找法、法律适用、法律解释的不同,难免会产生司法裁判的差异。尽管在民事裁判中采用"高度盖然性"的审判标准,但对该标准的适用应尽可能符合法理原理,应以法律价值、法律目的、人权保障、案件公平为指引。 

【文章来源】:潍坊学院学报. 2020,20(03)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同案”概念辨析
二、同案不同判的司法表现
    (一)法官找法相同,适用不同的司法体现
    (二)法官适用、解释法律并不等于可以滥用权力
    (三)高度盖然性的适用没有一定的标准
三、为何法官在同案中会有不同的法律适用
    (一)法官应具有高水准的法律思维
    (二)司法裁判缺乏有效的监督
    (三)高度盖然性、自由心证原则的适用缺乏规范指引
四、如何保障法官正确适用、解释法律
    (一)提高法官高水准法律思维
    (二)加强对司法裁判的有效监督
    (三)加强对高度盖然性适用及自由心证的价值指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法律解释权”行使中的“尊重和保障人权”[J]. 陈金钊.  政治与法律. 2019(01)
[2]法律思维三层次论[J]. 罗迎.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8(06)
[3]我国法治进程中法官思维方式的变迁与完善[J]. 付媛.  广西社会科学. 2018(11)
[4]内心确信的外在制约[J]. 童格.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3)
[5]“同案不同判”现象的内在逻辑与治理路径[J]. 阮堂辉,陈俊宇.  学习与实践. 2018(07)
[6]论我国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J]. 周庆,邱饰雪.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3)
[7]法律论证视域中的同案同判原则[J]. 杜文静.  法律方法. 2017(01)
[8]基于腐败风险的司法腐败博弈模型及防治对策[J]. 李书金,马秀娟.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3)
[9]同案同判:一个虚构的法治神话[J]. 周少华.  法学. 2015(11)
[10]如何提升司法公信力[J]. 何家弘.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14(05)



本文编号:36305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36305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11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