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陪审制度论
发布时间:2022-02-21 06:16
<正>一、引言2005年5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颁布实施《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下称《决定》),就目前实行两年多来的情况看,该项制度在全国实行的总体情形是不平衡的,期望和现实的差距在各地域表现得也是参差不齐。而学界对其的兴趣也似乎不甚看高,不少人一谈陪审就摇头,认为是"聋子的耳
【文章来源】:法制现代化研究. 2009,12(00)
【文章页数】:18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人民陪审制度的历史溯源
三、人民陪审制度的特质与功能
(一)人民陪审制度的政治特质
(二)人民陪审的平等司法行权之本质
(三)人民陪审制度的功能
四、人民陪审制度的现行状况
(一)“编外法官”——立法本意的扭曲
(二)“棒棒军”——陪审职能的异化
(三)“万精油”——陪审功效的蜕异
五、人民陪审的完善措施
(一)确立宪法地位是完善人民陪审的第一步
(二)制定《人民陪审员法》是最终得以解决若干制度性缺陷的关键
(三)具体有关《人民陪审员法》的若干问题规定
1. 建立“草根”与“精英”陪审相结合的人民陪审员资格认定制度。
2. 缩短任期、取消连任,随机抽取、一案一选,保持人民陪审活力。
3. 科学界定陪审职权、合理设定人员比例。
4. 加强人民陪审员的培训,界定适当的培训范围。
5. 管理与监督模式的正确选择。
6. 履行陪审义务,切实保障财政待遇。
六、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陪审制度的考察及思考——论参审制在中国的命运[J]. 肖建国,肖建光.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3(01)
[2]陪审制度比较研究[J]. 李昌道,董茂云. 比较法研究. 2003(01)
[3]我国陪审制度研究[J]. 王利明. 浙江社会科学. 2000(01)
[4]论我国的陪审制度与司法改革[J]. 蒋安. 法学评论. 1999(06)
[5]陪审团审判在美国和香港的运作[J]. 赵宇红. 法学家. 1998(06)
[6]大陆法系民事诉讼与英美法系民事诉讼──两种诉讼体制的比较分析(下)[J]. 张卫平. 法学评论. 1996(05)
[7]对人民陪审员制度的理性思考[J]. 张林春. 人民司法. 2003 (06)
本文编号:3636669
【文章来源】:法制现代化研究. 2009,12(00)
【文章页数】:18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人民陪审制度的历史溯源
三、人民陪审制度的特质与功能
(一)人民陪审制度的政治特质
(二)人民陪审的平等司法行权之本质
(三)人民陪审制度的功能
四、人民陪审制度的现行状况
(一)“编外法官”——立法本意的扭曲
(二)“棒棒军”——陪审职能的异化
(三)“万精油”——陪审功效的蜕异
五、人民陪审的完善措施
(一)确立宪法地位是完善人民陪审的第一步
(二)制定《人民陪审员法》是最终得以解决若干制度性缺陷的关键
(三)具体有关《人民陪审员法》的若干问题规定
1. 建立“草根”与“精英”陪审相结合的人民陪审员资格认定制度。
2. 缩短任期、取消连任,随机抽取、一案一选,保持人民陪审活力。
3. 科学界定陪审职权、合理设定人员比例。
4. 加强人民陪审员的培训,界定适当的培训范围。
5. 管理与监督模式的正确选择。
6. 履行陪审义务,切实保障财政待遇。
六、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陪审制度的考察及思考——论参审制在中国的命运[J]. 肖建国,肖建光.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3(01)
[2]陪审制度比较研究[J]. 李昌道,董茂云. 比较法研究. 2003(01)
[3]我国陪审制度研究[J]. 王利明. 浙江社会科学. 2000(01)
[4]论我国的陪审制度与司法改革[J]. 蒋安. 法学评论. 1999(06)
[5]陪审团审判在美国和香港的运作[J]. 赵宇红. 法学家. 1998(06)
[6]大陆法系民事诉讼与英美法系民事诉讼──两种诉讼体制的比较分析(下)[J]. 张卫平. 法学评论. 1996(05)
[7]对人民陪审员制度的理性思考[J]. 张林春. 人民司法. 2003 (06)
本文编号:36366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3636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