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公司法论文 >

公司法中的权利倾斜性配置——实质的正义还是错位的公平

发布时间:2018-06-03 21:42

  本文选题:权利 + 倾斜性配置 ; 参考:《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摘要】:对权利进行倾斜性配置是保护弱势主体一方利益、彰显法的实质正义价值的惯用性方法。就公司而言,存在着小股东、员工等相关弱势主体,保护他们的既有与预期利益是维系公司效率化运营的前提性条件。然而,按照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公司是与市场相对应的一种资源配置方式,科层制下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所支撑的是一种区别于平等主体之间市场交易关系的以"权威—服从"为特质的团结性关系,而权利倾斜性配置只能针对平等主体之间具有利益博弈性与对抗性的交易关系。因此,在公司中进行权利的倾斜性配置不应是保护弱势主体的应然性选择。
[Abstract]:The oblique disposition of rights is the customary method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the vulnerable subjects and to highlight the value of the law's substantive justice. As far as the company is concerned, there are minority shareholders, employees and other relevant vulnerable subjects. Protecting their existing and expected interests is the prerequisite to maintain the company's efficient operation. However, in the view of the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companies are a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corresponding to the market. The internal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 under the hierarchy system supports a kind of unity relationship,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market transac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qual subjects,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authority-service conformability". But the disposition of the right inclination can only aim at the transac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qual subject with the benefit game and the antagonism. Therefore, the preferential allocation of rights in the company should not be the necessary choice to protect the vulnerable subject.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
【基金】:2009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09XJC820010)
【分类号】:D922.291.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冯果;李安安;;投资者革命、股东积极主义与公司法的结构性变革[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2 蒋大兴;;团结情感、私人裁决与法院行动——公司内解决纠纷之规范结构[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0年03期

3 蒋大兴;谢飘;;公司法规则的回应力——一个政策性的边缘理解[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2年03期

4 邓峰;;中国公司治理的路径依赖[J];中外法学;2008年01期

5 杨大梅;肖玉超;;国外NGOs的社会责任投资战略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软科学;2008年01期

6 廖申白;《正义论》对古典自由主义的修正[J];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05期

7 应飞虎;;权利倾斜性配置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郜绍辉;重新审视当前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从制度变迁理论的视角分析[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2 江帆;;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住房问题与政府责任[J];中国不动产法研究;2009年00期

3 林勇;简析制约东南亚华人企业发展的路径依赖[J];八桂侨刊;2004年03期

4 喻中;;乡村丧礼的逻辑:一个法人类学的考察[J];比较法研究;2011年04期

5 王株梅;马海群;;效率和公平: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和配置中信息政策法规的价值[J];图书与情报;2006年05期

6 曹如中;戴昌钧;;知识的经济学演化分析[J];图书与情报;2008年02期

7 李学文;;机关廉政文化的内涵、存在逻辑及政治价值[J];保山师专学报;2008年06期

8 杨晓猛;;制度理性与我国转轨秩序转换问题研究[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3期

9 池仁勇;从专业市场的生存基础变化看其发展趋势[J];商业研究;2003年09期

10 张悦,詹浩勇;增加农民收入的政策思考[J];商业研究;200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国栋;吴家华;;西方公平理论对和谐社会建设的借鉴作用[A];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哲学学会专场——“科学发展观与安徽崛起”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虞崇胜;;倡导“和而不同”的政治文明观[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3 卢静;;利用奥运契机,提升首都市民的国际意识[A];奥运后首都国际化进程的新趋势与新挑战——2008城市国际化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卢静;;世界城市的指标体系[A];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奠定世界城市基础——2010城市国际化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王庆华;;公共预算与分配正义[A];呼吁公共预算:来自政治学、公共行政学的声音——第一届中国公共预算研究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张修瑞;;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A];企业管理创新探索与实践——2010年河南省企业管理创新论文集[C];2010年

7 刘延生;;城乡和谐社会建设的对策性视野[A];2007经济发展与构建和谐陕西论文集[C];2007年

8 李鹏程;;“资本”的文化哲学反思[A];上海社科院马克思主义创新论坛2007论文集[C];2007年

9 陈朝晖;;跨国公司社会责任规范体系及有关问题[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经济法、国际环境法分册[C];2008年

10 郭宝亮;;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地方政府职能发挥[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岩;职业体育联盟的经济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张广才;大河家镇周家村家庭经济调查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3 尹珏林;企业社会责任前置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张富田;权力和权力博弈推动的平滑转型[D];南开大学;2010年

5 齐晶晶;创新型经济圈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江依妮;中国式财政分权下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李丹;中国族际政治整合的制度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邵传林;制度变迁下的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研究:自农户视角观察[D];西北大学;2011年

9 张红宇;公平与效率视阈下的政府经济行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刘乃源;通往自由之路[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静霞;工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刘龙;跨国公司社会责任制度建构探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夏远航;作为经济法起源的经济合作契约之解释[D];湘潭大学;2010年

4 盛祥;我国县级政府职能转变与制度创新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王小明;论医疗机构的强制缔约义务[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晏红云;城乡一体化养老保障制度建设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7 邹火英;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变迁[D];南昌大学;2010年

8 刘承通;国有控股公司治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9 江淋淋;社会转型中公共政策信用构建的行政逻辑[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郭雁冰;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及启示[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富青;;当今世界性公司法现代化改革:竞争·趋同·融合[J];比较法研究;2008年05期

2 易继明;知识社会中法律的回应性特征[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3 冯果;;网络时代的资本市场及监管法制之重塑[J];法学家;2009年06期

4 冯果;李安安;;金融创新视域下的公司治理——公司法制结构性变革的一个前瞻性分析[J];法学评论;2010年06期

5 应飞虎;制度变迁中的法律人视野[J];法学;2004年08期

6 张长龙;;金融机构的企业社会责任基准:赤道原则[J];国际金融研究;2006年06期

7 刘风景;;界分审判权与团体自治权的理论模式——以日本的部分社会论为中心[J];河北法学;2007年03期

8 甘培忠;雷驰;;司法介入公司自治与公司法解释的政策尺度[J];河北学刊;2009年01期

9 周立;浅议社会责任型投资[J];经济论坛;2005年15期

10 罗格·I.鲁茨 ,刘呈芸;法律的“乌龙”:公共政策的意外后果[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5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赵旭东;[N];人民法院报;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公晓;我国公司债债权人保护完善之思考[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2 宋尚华;;论公司合并中债权人的权利[J];经济研究导刊;2008年07期

3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享有哪些权利?[J];经营者;2002年06期

4 朱双庆;;试论技术入股股东的权利、义务与法律责任[J];现代法学;2006年01期

5 杨春宝;;新公司法下股东的十大权利(二)[J];科技创业;2006年04期

6 李红;高岚;;解读《公司法》中职工董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J];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12期

7 张倩;;论公司组织机构中权力与权利的协调[J];法制与社会;2008年30期

8 赵银;陈淑丽;;中小股东权益保护在现行公司法中的新突破[J];法制与社会;2011年10期

9 阎朝秀;母子公司的合法化机制[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11期

10 刘英;对完善公司董事权利、义务及责任配置问题的思考[J];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元小勇;;试评我国公司法的资本制度[A];中国商法年刊第三卷(2003)[C];2003年

2 马建兵;任尔昕;;商法学研究动态与综述(2005.04—2006.07)[A];中国商法年刊(2006)——合伙与合作社法律制度研究[C];2006年

3 张东平;王娜;;关联交易的法律规制前提:对关联关系的界定[A];投资者保护与公司治理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张小满;;公司股份继承所产生的法律问题[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1年

5 李光胜;;修改与完善公司法,解决股票期权(认股权)行权股票的来源问题[A];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经济专业委员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黄紫红;;名家荟萃 网络联动——记华东政法学院公司法研究中心近期工作[A];中国商法年刊创刊号(2001)[C];2001年

7 王保树;;股份公司资本制度的走向:从“资本维持原则”规制缓和中寻求真谛[A];中国商法年刊第三卷(2003)[C];2003年

8 赵旭东;;从资本信用到资产信用——公司信用基础的检讨[A];中国商法年刊第三卷(2003)[C];2003年

9 郝磊;;我国新《公司法》中出资形式制度的再探讨[A];中国商法年刊(2006)——合伙与合作社法律制度研究[C];2006年

10 张善美;;论上市公司中小股东权益保护与《公司法》的立法完善[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徐建民;新公司法有助于优化上市公司治理[N];证券日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杨傲多;股份回购政策并不抵触公司法[N];法制日报;2005年

3 徐雅玲;新《公司法》清障 一人创业有矩可循[N];中国经营报;2005年

4 乔新生;契约自由精神贯穿新《公司法》[N];证券时报;2005年

5 全国人大财经委法案室副主任 刘修文;新《公司法》的九项重大突破[N];中国化工报;2006年

6 李郁;新公司法 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的条文尚待细化[N];法制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农夫 通讯员 王尧顺;新《公司法》催生惠安“老板时代”[N];海峡财经导报;2006年

8 最高人民法院民二庭庭长 宋晓明法官 刘敏 张雪is;民商事审判若干疑难问题[N];人民法院报;2006年

9 证券时报记者  于扬;择机出台公司法更多司法解释[N];证券时报;2006年

10 袁祥;公司法新司法解释将出台[N];光明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长波;公司司法解散制度之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2 徐菁;论公司法的边界[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3 邓辉;论公司法中的国家强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4 周昊;国有企业分拆上市的法律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5 陈俐茹;从利害关系人之视野解析公司分立[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6 孙威;公司与其管理者利益冲突及法律规制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7 黄福宁;上市公司经理人员薪酬的法律规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8 米兴平;公司设立的合法性问题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9 赖武;公司僵局论[D];吉林大学;2009年

10 赵德枢;一人公司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亚军;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5年

2 韩明智;论小股东权利的保护[D];苏州大学;2004年

3 杨玲;公司清算义务人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4 杨晶晶;我国独立董事的权利、义务与责任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07年

5 向琳;独立董事之权利义务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6 王建功;派生诉讼当事人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7 杨峰;税务行政复议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8 孙淑静;受托人权利义务及责任[D];吉林大学;2006年

9 孙倩;私益信托中委托人的权利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10 贺艳梅;论社会弱势群体的经济法保护[D];湖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9742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19742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07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