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公司法论文 >

我国国有独资公司内部各监督机构相互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6 08:07

  本文关键词:我国国有独资公司内部各监督机构相互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对于我国国有独资公司来说,外部的监督力量薄弱。因此要加强对国有独资公司的监督,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迫切需要加强国有独资公司内部的监督力量。我国国有独资公司内部各监督机构主要可以归纳为三大监督系统。包括公司治理监督分系统、党委监督分系统以及职工民主监督分系统。 在我国国有独资公司的具体实践中,内部各监督机构之间的相互关系还未协调好。在监督职责方面的规定存在着相似甚至重叠的现象,在某一监督职责上存在空缺性。这不仅会在重叠性的职能上出现权责不清的现象,在空缺性的职能上出现争夺权力的不协调局面,而且缺乏有力的相互制衡关系机制以及规范的沟通合作模式。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国有独资公司的特点,把我国国有独资公司内部各监督机构归纳分为了三大监督分系统,四大主要相互关系,而且深入剖析了存在于中的问题,包括:国有独资公司内部各监督机构的职责关系范围、相互的制衡关系模式与沟通合作方式。而且通过借鉴德国国有独资公司的监督模式,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我国国有独资公司内部各监督机构的相互关系模式,包括四大主要关系,即董事会与监事会的关系,董事会与党委会的关系、董事会与职工代表大会的关系以及监事会与职工代表大会的关系,并据此提出增加或者进一步完善《公司法》中相应条款的对策建议,在法律制度层面进行了创新性的研究。
【关键词】:国有独资公司 监督职能 相互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22.291.91
【目录】:
  • 论文提要4-5
  • ABSTRACT5-10
  • 1 引言10-16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11-14
  • 1.2.1 以监事会为监督体系的核心11-12
  • 1.2.2 以财务总监为监督体系的核心12
  • 1.2.3 确立了董事会为公司治理的核心12
  • 1.2.4 财务监督权的所属12-13
  • 1.2.5 新、老三会的关系13-14
  • 1.2.6 监事会与审计委员会的关系14
  • 1.3 研究内容、目标和研究方法14-15
  • 1.3.1 研究内容和目标14-15
  • 1.3.2 研究方法15
  • 1.4 本文的创新点15-16
  • 1.4.1 角度新颖15-16
  • 1.4.2 制度创新16
  • 1.4.3 意义重大16
  • 1.4.4 学科综合16
  • 2 我国国有独资公司概述16-18
  • 2.1 国有独资公司定义16-17
  • 2.2 我国国有独资公司的特点17-18
  • 2.2.1 独特的股东会制度17
  • 2.2.2 独特的董事会产生机制17
  • 2.2.3 独特的监事会产生机制17
  • 2.2.4 独特的交叉任职机制17-18
  • 2.3 理清我国国有独资公司内部各监督机构关系的必要性18
  • 2.3.1 国有独资公司的外部监督力量薄弱18
  • 2.3.2 加强国有独资公司的内部监督力量18
  • 3 我国国有独资公司内部各监督机构概述18-23
  • 3.1 我国国有独资公司内部监督机构的构成18-20
  • 3.1.1 公司治理监督分系统19
  • 3.1.2 党委监督分系统19-20
  • 3.1.3 职工民主监督分系统20
  • 3.2 我国国有独资公司内部监督机构产生的根源20-21
  • 3.2.1 产生的理论基础20-21
  • 3.2.2 产生的内在要求21
  • 3.3 我国国有独资公司内部监督关系分类21-23
  • 3.3.1 董事会与监事会的关系22
  • 3.3.2 董事会和党委的关系22
  • 3.3.3 董事会与职工代表大会的关系22-23
  • 3.3.4 监事会和职工代表大会的关系23
  • 4 内部各监督机构存在的问题23-30
  • 4.1 我国国有独资公司内部各监督机构在职能设置上的问题23-27
  • 4.1.1 内部各监督机构在具体职能范围上的模糊性23-25
  • 4.1.2 各类监督机构职能的空缺性25-27
  • 4.2 各类监督机构间缺乏强有力的制衡机制27-29
  • 4.2.1 在内外部力量的制衡方面27
  • 4.2.2 在信息不对称的制衡方面27
  • 4.2.3 有效保证对高级管理人员的监督制衡方面27-28
  • 4.2.4 在对财务监督权保证的制衡方面28
  • 4.2.5 对内部各监督机构成员来源单一的制衡方面28
  • 4.2.6 在保证监督纠正具体措施得以实施的制衡方面28
  • 4.2.7 在保障职工监事独立性的制衡方面28-29
  • 4.2.8 对监事会违法违纪行为的制衡方面29
  • 4.2.9 在董事会对于经理层的任免方面29
  • 4.3 各类监督机构间缺乏规范的沟通机制29-30
  • 5 德国国有独资公司监督模式对我国的启示30-34
  • 5.1 德国国有独资公司内部监督机构相互关系现状分析30-32
  • 5.2 德国的监督关系对我国国有独资公司的借鉴意义32-34
  • 6 建设中国特色国有独资公司内部监督机构相互关系34-46
  • 6.1 在董事会和监事会的关系方面34-37
  • 6.1.1 关系概述34-35
  • 6.1.2 对经理层监督上的职责关系界定35-36
  • 6.1.3 监事会和审计委员会的职责关系界定36-37
  • 6.2 在董事会和党委会的关系方面37-39
  • 6.2.1 在制定决策上的关系37-38
  • 6.2.2 选派经理层高级管理人员的关系上38
  • 6.2.3 在交叉任职的关系上38-39
  • 6.3 在董事会和职工代表大会的关系方面39-41
  • 6.3.1 关系概述39-40
  • 6.3.2 在对董事会的制衡方面40
  • 6.3.3 在保证独立性方面40-41
  • 6.4 在监事会和职工代表大会的关系上41-42
  • 6.4.1 新型的关系模式41
  • 6.4.2 新型的监督职责41-42
  • 6.4.3 新型的沟通模式42
  • 6.5 在加强内部监督机构相互沟通方面42-43
  • 6.5.1 用纸质文件的传输42
  • 6.5.2 建立网上共享系统42-43
  • 6.5.3 电子邮件的传输43
  • 6.5.4 电话和飞信的沟通43
  • 6.6 在法律制度的重新设计方面43-46
  • 6.6.1 需要增加的条款43-44
  • 6.6.2 需要完善的条款44-46
  • 研究结论46-47
  • 参考文献47-50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50-51
  • 后记51-52
  • 硕士学位论文摘要52-6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红光;;论独立董事与监事会关系之建构[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2 郑海航;;内外主体平衡论——国有独资公司治理理论探讨[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07期

3 金锡华;;新时期监事会的业务监督——以中日两国董事义务为视角[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4 董佰壹;;论我国独立董事与监事会的冲突与协调[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5 张运所,秦玉彬;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监督机制模式的选择——兼及独立董事与监事会的关系[J];河北法学;2005年06期

6 崔涛;;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中的特殊关系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7 钟萍云;国有企业引进现代企业制度的监督机制问题[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8 张运所;;独立董事与监事会并存的协调性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9 孙志华 ,孙继业;建立健全国企监督机制势在必行[J];中国监察;2002年19期

10 周莹;;论监事会制度和独立董事制度运行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晓;我国独立董事制度与监事会制度的协调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国有独资公司内部各监督机构相互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85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2685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2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