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公司法论文 >

人格混同认定标准及适用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1 20:25

  本文关键词:人格混同认定标准及适用的实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2006年开始实施的公司法第一次明确规定了公司人格否认制度,但是涉及人格混同的适用并没有相关法律明文进行规定,仅靠第20条和第64条(现第63条)两个原则性的法条很难满足复杂多样的司法实践需求。因此,我国人格混同的适用存在诸多困境,笔者会在文章第一部分对其进行阐述。首先,我国人格混同的适用缺乏理论依据。我国目前没有关于人格混同适用的法律条文,人格混同的法理基础也缺失,针对这个问题,笔者通过借鉴美国、日本在人格混同适用上的法理基础、法律规则及法律适用,分析其中具有普适性的原则和规定,笔者会在文章第二部分进行阐述。其次,我国人格混同的适用没有统一的标准,在司法实践中对法官有着巨大的挑战。各级法院从自己的司法实践出发,对人格混同的适用标准进行了类型化的概括和总结。针对这个问题,笔者通过对2006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北大法宝上有关人格混同的60个司法判决作实证分析,从个案中总结分析法院在认定人格混同时所依据的标准。笔者会在文章的第三部分中进行阐述。最后,,人格混同的适用困境除了没有统一的标准之外,还存在人格混同认定程度不清的问题,即有了标准之后,混同究竟达到何种程度才能认定人格混同?针对这一问题,笔者通过对60个案件的认定标准做类型化分析,逐一分析混同因素并分析其认定程度。笔者会在文章第三部分进行阐述。另外一人公司的人格混同认定以及关联公司的人格混同认定在文章第三部分也会进行阐述。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遵循着提出问题——分析规则——研究法律适用——得出结论的法律论证思路,逐层对人格混同的适用进行分析。笔者在文章第三部分对我国人格混同的认定标准作实证研究,在北大法宝通过关键字“人格混同”搜索2006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的关于人格混同的案件,对其从总体审判情况、法院的审级、案件的地区分布、人格混同的认定标准方面作实证研究,我国各级法院在进行人格混同的认定时,通过对财产、业务、组织机构以及其他方面混同进行综合上的认定来最终判断是否适用人格混同来否认公司的独立人格,但是对这些要素的认定只是对人格混同做了表征上的认定,是否要对公司的人格进行否认还要做实质认定,即判断这些混同是否达到了损害公司独立人格的程度。笔者在研究过程中对我国法院在人格混同的认定态度、认定标准、适用程度,以及不同地区、不同审级的法院间存在的差异有了新的和更深刻的认识,对我国将来可能出台的有关人格混同认定的司法解释的发展趋势有了自己的理解和预测。
【关键词】:人格混同 理论渊源 认定标准 实证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2.291.9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9
  • 引言9-11
  • 一、我国人格混同的适用困境11-17
  • (一)人格混同和人格否认关系厘定11-12
  • (二)我国人格混同的理论依据缺失12-13
  • (三)我国人格混同的司法适用混乱13-17
  • 二、各国适用人格混同的法理研究17-35
  • (一)美国适用人格混同的法理研究17-24
  • (二)日本适用人格混同的法理研究24-29
  • (三)我国适用人格混同的法理研究29-35
  • 三、我国适用人格混同的实证分析35-42
  • (一)人格混同适用的实证数据35-37
  • (二)人格混同适用的实证分析37-42
  • 四、我国人格混同的正确适用42-45
  • (一)人格混同的适用要遵守人格否认制度的适用要件42-43
  • (二)人格混同的适用要明确各个人格要素的混同程度43-44
  • (三)人格混同的适用要注意两类特殊公司的混同认定44-45
  • 结论45-46
  • 参考文献46-48
  • 作者简介48-49
  • 致谢49

【共引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荣平;;对德国民法法人制度的借鉴与反思[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张承耀;;社会经济组织的法律形态[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杨立新;王轶;王竹;王天凡;赵可;;中国民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4 胡鸿高;;企业社会责任:政府·企业·利益相关者[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全球化趋势中跨国发展战略与企业社会责任”法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5 雷兴虎;刘斌;;强化公司社会责任与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的完善[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全球化趋势中跨国发展战略与企业社会责任”法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6 周友苏;张虹;;反思与超越:公司社会责任诠释[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全球化趋势中跨国发展战略与企业社会责任”法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7 吴越;;公司人格本质与社会责任的三种维度[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全球化趋势中跨国发展战略与企业社会责任”法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8 李青武;;中国入世后完善公司信用法律制度的对策[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二)[C];2003年

9 陈业宏;陈伟翔;;论东道国对外资并购的管制制度及母国的法律对策——以中国企业在美国的海外并购为例[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五)[C];2007年

10 阎华伟;;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完善[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1辑)[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雪;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法制演变的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黄挽澜;公司并购中的关联交易监管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晋入勤;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法律制度创新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朱晓燕;论我国破产企业环境法律责任制度的设立[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赵静;资产支持证券的监管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平力群;公司法变革与日本公司治理结构演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冬京;我国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8 冯翔;商事登记效力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贾翱;公司法上新股发行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邢丹;关联企业破产法律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卜仕;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2 赵小娟;企业环境责任探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刘超;论股东派生诉讼及其在我国的完善[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王文;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资格认定标准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温从军;《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类型化及实证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赵华;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对外转让程序限制二题[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陈老

本文编号:2999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2999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fe9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