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公司法论文 >

论股东大会出席法定数

发布时间:2017-04-18 20:15

  本文关键词:论股东大会出席法定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股东大会出席法定数,即法律或公司章程规定的,有效完成股东大会待决议案需出席股东大会会议的最少股东人数或股份数,其法律属性为:就股东大会特定事项能够合法决议的主体要件。一旦公司法就出席法定数作出规定,那么:股东大会特定事项的决议主体只有在当次股东大会出席数达到法定数时方能成立。通过章程或法律规定股东大会出席法定数,可以最大程度保证每次股东大会的参与度,避免出现少数人决定多数人意志的情形,使得股东大会决议能够在广泛的民主基础上作出,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资本多数决可能造成的少数股东“专政”情形的发生,最大程度实现可达成的股东民主。世界不少国家和地区如法国、德国、美国、我国台湾地区等都在其公司法或商法典中规定了股东大会出席法定数,以保证作出的股东大会决议能够代表最广泛的股东意思。 在我国,只有《关于股份有限公司境外募集股份及上市的特别规定》(1984年国务院颁布)、《到境外上市公司章程必备条款》(1994年国务院证券委、国家体改委颁布)等对股东大会出席法定数做了规定,但这些法规效力层级低且适用范围窄。股东大会出席法定数没有在《公司法》及其司法解释中得到体现,我国尚未形成以股东大会出席法定数和表决法定数相结合的表决制度。钱玉林、石纪虎等国内学者虽对股东大会决议制度有所研究,但其研究重点主要集中于股东大会决议瑕疵及救济制度上,对股东大会出席法定数甚少涉猎。 基于此,文章主要通过四个方面探讨股东大会出席法定数的法律属性、制度动因和立法意义。在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律制度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探索股东大会出席法定数制度的法理基础,结合我国有关出席法定数的立法现状,提出一些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立法建议。 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股东大会出席法定数的法律属性,通过对钱玉林、石纪虎等学者观点的分析,得出出席法定数的法律属性即是股东大会就特定事项能够合法决议的主体要件这一观点。 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股东大会出席法定数的制度动因。通过股东大会决议的法理分析、方法探讨、效力分析以及股东大会决议的效力剖解,指出股东大会决议在实现股东民主以及资本多数决实质正义的不足,论证分析了股东大会出席法定数制度的立法意义:股东大会出席法定数能够确保股东大会决议能够代表最广泛的股东意思,能够最大程度上保证股东民主的实现,能够降低股东大会决议的执行难度。 第三部分主要介绍分析了各国和地区有关股东大会出席法定数的立法例以及对我国立法的启示。从“人头主义”与“股份主义”的立法模式、到由章程还是法律规定出席法定数、到股东大会出席法定数计算基数以及量的规定,详尽说明了各国有关股东大会出席法定数的立法经验和立法选择,不仅要兼顾保障股东平等和发挥资本多数决效用,,还要防止股东大会出席法定数被滥用。并对是否应当将优先股、相互持股、自己股份、质押股份、特别利害关系股、中途退出股份、限制表决权事项特别股等特殊股份记入出席数及其基数做了详细分析和论证。 第四部分从我国有关股东大会出席法定数的立法现状分析与反思入手,结合第三部分的立法例分析提出适合我国立法现状的出席法定数立法建议。
【关键词】:股东大会出席法定数 资本多数决 股东民主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2.291.91
【目录】:
  • 内容摘要4-6
  • Abstract6-9
  • 引言9-11
  • 一、 股东大会出席法定数的法律属性11-14
  • 二、 股东大会出席法定数的制度动因14-20
  • (一) 股东大会决议的理念——集体决策:民主的本质14-15
  • (二) 股东大会决议的方式——资本多数决:民主的反思15-18
  • (三) 股东大会决议的效力——出席数不足法定数之决议:民主的风险18-20
  • 三、 股东大会出席法定数立法例分析及立法启示20-35
  • (一) “人头主义”与“股份主义”的模式比较22-23
  • (二) 出席法定数由谁规定:章程或公司法23-24
  • (三) 股东大会出席法定数计算基数24-34
  • (四) 出席法定数的量的规定34-35
  • 四、 我国公司法出席法定数的立法检讨与建议35-38
  • (一) 我国公司法出席法定数的立法现状检讨35-36
  • (二) 立法建议36-38
  • 参考文献38-40
  • 致谢40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沙学锋;加落木洛;曲木依古;;西部贫困地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缺位分析——四川彝族聚居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2 邓峰;;论公司的出资形式和出资监管[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1期

3 储育明;朱庆;;股份回购立法模式与适用范围问题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02期

4 钟志勇;;论股份有限公司监事规则之完善——日本立法规定及对我国的启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5 魏磊杰;;论美国公司法中的异议股东股份评估权制度[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6 钟凯;;关联交易相关概念比较与学说评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7 胡小红;论私法的强行性规范[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8 吴昕春;公共选择与公民参与集体行动的动力[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9 胡智强;;公司控制权的法律透视[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10 蒲俊丞;;董事会秘书法律地位比较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增刚;;国际关系的双层博弈框架:一个新政治经济学的思路[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倪子靖;;规制俘获理论的文献综述[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C];2008年

3 田春雷;;论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行——以企业社会责任性质分析为视角[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B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4 朱黎杰;;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经济评价成本-收益分析法[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井敏;;服务型政府概念辨析[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6 李政;;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相关法律制度的若干思考[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7 燕继荣;;政治文明、宪政与公共管理[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元文明与公共政策”政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8 史际春;肖竹;;论公司社会责任:法律义务、道德责任及其他[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全球化趋势中跨国发展战略与企业社会责任”法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9 周振华;;经济发展中的政府选择[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4)[C];2004年

10 韩利琳;;陕西资源开发中的公司环境责任法律问题研究[A];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二届(2008)学术年会“陕西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专题交流论文选编[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雪;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法制演变的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黄挽澜;公司并购中的关联交易监管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林惠玲;美国反补贴实体法律实施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张薇;国际投资中的社会责任规则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谢银玲;上市公司对外资敌意并购之反收购对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颜晓闽;美国证券法律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冯林;农村基础设施财政支出方式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8 朱晓燕;论我国破产企业环境法律责任制度的设立[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尚海涛;陕西省地方财政风险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10 张兰花;林权抵押贷款信用风险评估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进;关联交易及其法津规制[D];河北大学;2007年

2 卜仕;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3 段真真;政府行政成本结构优化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贾真真;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经费政府投入的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文;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资格认定标准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温从军;《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类型化及实证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李剑;我国公司高管信义义务的法律实证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吴双;股东资格确认的法律实证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徐文s

本文编号:3156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3156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2f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