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公司法论文 >

公司司法解散认定标准探析

发布时间:2017-05-03 22:11

  本文关键词:公司司法解散认定标准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公司司法解散制度属于英美判例法制度,我国为了适应日新月异的经济发展和各式各样经济矛盾,公司司法解散制度我国修订公司法时确立。但是因为我国属于大陆法系国家,成文法在规定此制度因为过于模糊和粗糙,产生公司司法解散条件认定标准不清等问题。为此,最高人民法院以司法解释、指导案例、请示复函的形式对公司司法解散制度进行了补充和完善。但是与国外相关制度相比,现有制度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需要相关法律进一步完善修改。对于如何明确、恰当的确定司法的介入权和公司自治权界限,如何认定公司司法解散各项条件,如何恰当的行使自由裁量权,这需要各级司法机关不断总结审判经验,加强关于公司司法解散制度案例研究,特别是最高审判机关研究具体的案例基础上,通过总结汇编以指导案例、法规修订等方式进行完善,使公司司法解散制度真正在我国确立。在司法案例和理论分析对于“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通过其他方式不能解决”标准如何界定有许多争论。本文将通过介绍公司司法解散认定条件的含义、特征来阐述相关概念,从定义、概念、内涵、学界争议、法律适用多个方面分析解散公司条件认定。通过企业权力机构产生严重困难、股东利益是否受损、企业利润情况、企业经营时间等判断公司是否经营管理严重困难,通过并同时运用期待利益理论、公司契约理论、公司社会责任理论理论阐释公司司法解散制度标准的认定标准。通过介绍在公司司法解散中自我救济、社会救济、司法救济等方式认定是否穷尽其他途径。本文共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案情简介、总结争议焦点。对本案基本案由、法院认定、裁判理由、裁判结果进行简单的介绍,为下文进行的展开做出铺垫。提出三个争议焦点。分别是:焦点一,原告林晓婵是否符合起诉资格。焦点二,企业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与否。焦点三,是否通过其他方式无法解决。第二部分,当事人诉求的适当性:司法解散之诉的适用语境。包括为何适用司法解散之诉而非其他诉讼的讨论。第三部分,公司司法解散之诉“管理严重困难”的认定标准。其中包括:“管理严重困难”认定的理论基础;“管理严重困难”若干标准的讨论;公司运营管理过程中,股东的表决权、参与权、话语权受到侵害,应当认定“公司管理严重困难”。第四部分,公司司法解散之诉“经营严重困难”的认定标准。主要包括:“经营严重困难”的内涵;“经营严重困难”认定的影响因素;“经营严重困难”与“管理严重困难”冲突与解决。第五部分,公司司法解散之诉“通过其他方式无法解决”的认定标准。主要包括:“通过其他方式无法解决”的含义以及立法价值;“通过其他方式无法解决”的实现方式。第六部分,本文的结束语。基于我国《公司法》182条规定与对《林晓婵诉被告江苏常熟尚品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解散公司纠纷案》的研究基础上,举一反三得出作者对这类案件的启示和观点。
【关键词】:公司僵局 经营管理严重困难 其他方法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2.291.91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2
  • 引言12-13
  • 一、案情简介与争议焦点13-15
  • (一)案情简介13-15
  • (二)争议焦点15
  • 二、当事人诉求的适当性:司法解散之诉的适用语境15-17
  • (一)司法解散之诉的本质价值15-16
  • (二)司法解散之诉与相关诉讼关系探讨16-17
  • (三)小结17
  • 三、公司司法解散之诉“管理严重困难”的认定标准17-23
  • (一)“管理严重困难”认定的理论基础18-19
  • (二)“管理严重困难”若干标准的讨论19-23
  • (三)小结23
  • 四、公司司法解散之诉“经营严重困难”的认定标准23-29
  • (一)“经营严重困难”的内涵23-25
  • (二)“经营严重困难”认定的影响因素25-27
  • (三)“经营严重困难”与“管理严重困难”冲突与解决27-28
  • (四)认定“经营严重困难”的标准28
  • (五)小结28-29
  • 五、公司司法解散之诉“通过其他方式无法解决”的认定标准29-37
  • (一)“通过其他方式无法解决”的含义及立法价值29-30
  • (二)“穷尽其他救济途径”的实现方式30-35
  • (三)小结35-37
  • 六、总结37-40
  • (一)研究结论37
  • (二)本案研究启示37-40
  • 参考文献4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碧英;;完善我国公司司法解散制度——建立中小股东合法权益保护机制的思考[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7年04期

2 龚媛媛;;论公司司法解散制度之程序效益最大化[J];法制与社会;2007年09期

3 曹锦秋;汤闳淼;;中日公司司法解散制度比较研究[J];日本研究;2008年01期

4 郭玉昆;;论公司司法解散的风险防范与程序设计[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年10期

5 赵慧莹;郭玉昆;;公司司法解散的理论基础[J];今日科苑;2009年11期

6 李霞;;论公司司法解散制度的立法价值[J];科技信息;2010年01期

7 龚媛媛;;公司司法解散制度的价值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0年20期

8 徐黎明;;我国公司司法解散制度的完善——以公司僵局为切入点[J];企业导报;2010年11期

9 苟长青;;我国公司司法解散制度的立法完善[J];理论导报;2011年02期

10 计红;;论我国公司司法解散的立法完善[J];特区经济;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向琳;;试论我国公司司法解散制度[A];当代法学论坛(2007年第2辑)[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公科;关于公司司法解散的解读[N];经理日报;2006年

2 程斌;公司司法解散适用要件[N];江苏经济报;2013年

3 云南省政法干部学校 潘娟;论我国公司司法解散制度的适用[N];云南经济日报;2008年

4 仪征市人民法院 赵明;浅谈有限责任公司司法解散诉讼的几个问题[N];江苏经济报;2011年

5 刘明刚;公司司法解散制度之完善[N];江苏法制报;2007年

6 易强;如何理解公司司法解散制度[N];中国工商报;2009年

7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人民法院 孙谦 李舒啸;“人合性”和“资合性”要素的丧失是判断公司司法解散的标准[N];人民法院报;2006年

8 浙江省绍兴市人民检察院 苏文玉 绍兴市中级人民法院 张帆;认定公司解散的司法标准[N];人民法院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长波;公司司法解散制度之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凤祥;公司司法解散制度研究[D];扬州大学;2008年

2 李楠;公司司法解散诉讼的当事人相关问题思考[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3 靳培丹;公司司法解散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0年

4 龚媛媛;论我国公司司法解散制度[D];宁波大学;2008年

5 白树军;兰州W公司司法解散案法律分析[D];兰州大学;2011年

6 陈勇;公司司法解散制度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7 任阿妮;论公司司法解散制度[D];西北大学;2010年

8 马建军;我国公司司法解散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9 霍伶俐;公司司法解散制度研究[D];扬州大学;2012年

10 王议晨;论公司司法解散制度[D];西南政法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公司司法解散认定标准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38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3438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550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