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类别股份法律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4 18:00
本文关键词:我国类别股份法律制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类别股份制度 社会公众股东表决 优先股 股权结构
【摘要】:类别股份制度是通过对不同类别的股份赋予不同的权利义务,进而实现股权结构多样化的制度。由于其具有构建合理的公司股权结构、满足投资者的不同投资偏好、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等方面的价值,已被纳入多个国家地区的公司法中,,尤其是美国已建立先进、完善的类别股份制度。本文在深入探索类别股份制度的实践价值和研究价值的基础上,全面比较地分析我国类别股份制度的现状,总结我国类别股份制度的缺陷与不足,考察英美法系的“授权式”和大陆法系的“法定式”两种立法模式中适合我国借鉴之处,提出构建我国完善的类别股份制度的立法建议。 本文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语,正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类别股份制度的基础理论。运用“利害关系说”和“权利说”两种界定标准对类别股、类别股东和类别股东大会的定义进行阐释。类别股份制度由来已久,它有着深化“同股同权、平等原则”、修正“一股一权、资本多数决原则”和体现公司章程自治等方面的法理依据。类别股份制度的价值和意义颇为丰富,不但可以满足不同投资者的投资偏好,合理分配股权,保护特别股东利益,同时公司也能利用类别股份制度构建理想的控制权关系,实现公司经济利益和股东控制权的合理分离,防御敌意并购,实现公司良好治理。 第二部分对我国类别股份制度的现状进行考察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缺陷。普通股和特别股、A股和H股、社会公众股等都属于我国类别股份的种类。由于立法上对类别股份分类标准的不清导致我国类别股份处于混乱的现状中,且其法律依据受到质疑,致使实践中大多已发行的类别股份最终都“流产”。同时,我国现有的有关类别股份的行政法规规章对类别股份的规定都缺少灵活性,无法对症下药发行多样化的类别股,更没有相应的操作规范指引,让大多公司止步于优先股的发行,但最终优先股也难逃被转换成普通股的命运。 第三部分在前一部分分析制度缺陷的基础上,提出构建我国类别股份制度的立法建议,此部分是写作重点和创新点。首先介绍英美法系的“授权式”立法模式和大陆法系的“法定式”立法模式,综合分析得出最适合我国类别股份制度的立法模式建议,即以“法定”为主,“授权”章程为辅的立法模式。有关立法建议重在建立一套系统化、合理化、成熟化的类别股份制度,包括类别股份的主体、内容和比例,类别股东大会制度,类别股东的救济制度和责任制度以及其他配套制度等四个部分,最后略加分析类别股份制度的局限性及与其他配套机制的综合协调发展。
【关键词】:类别股份制度 社会公众股东表决 优先股 股权结构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2.291.91
【目录】:
- 内容摘要4-6
- Abstract6-10
- 引言10-12
- 一、类别股份制度的基础理论12-21
- (一)类别股份制度的基本概念12-16
- 1.类别股份的相关定义12-13
- 2.类别股份的种类13-16
- (二)类别股份制度的法理依据16-17
- 1.“同股同权、平等原则”的深化16
- 2.“一股一权、资本多数决原则”的修正16-17
- 3.公司章程自治的体现17
- (三)类别股份制度的历史演进17-19
- (四)类别股份制度的价值意义19-21
- 二、我国类别股份制度的现状考察与缺陷分析21-30
- (一)我国类别股份制度的现状考察21-27
- 1.普通股和特别股21-23
- 2.A 股和 H 股23-24
- 3.社会公众股股东表决制度24-25
- 4.我国其他种类股份25-27
- (二)我国类别股份制度的缺陷分析27-30
- 1.类别股份的分类标准27
- 2.类别股份的法律依据27-28
- 3.类别股份的现行规定28-29
- 4.类别股份的配套制度29-30
- 三、我国类别股份制度的立法建议30-41
- (一)我国类别股份制度的立法模式30-32
- 1.英美法系的“授权式”模式30-31
- 2.大陆法系的“法定式”模式31-32
- 3.我国立法模式的选择32
- (二)我国类别股份制度的具体构建32-41
- 1.类别股份的主体、内容和比例33-35
- 2.类别股东大会制度35-38
- 3.类别股东的救济制度和责任制度38-39
- 4.其他配套制度39-41
- 结语41-42
- 参考文献42-45
- 致谢4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楼远;优先股制度及其产权意义[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2 王海平;公司章程性质与股东权益保护的法理分析[J];当代法学;2002年03期
3 朱慈蕴;;公司章程两分法论——公司章程自治与他治理念的融合[J];当代法学;2006年05期
4 林晓镍;股东利益的冲突与衡平——探寻股东关系的基本原则[J];法学评论;2001年01期
5 徐剑;;优先股法律问题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8年04期
6 宋伟;胡海洋;;优先股相关法律问题透析[J];法治研究;2009年09期
7 郭富青;股份公司设置特别股的法律透视[J];河北法学;2002年05期
8 蒋雪雁;;英国类别股份制度研究(下)[J];金融法苑;2006年03期
9 王宗正;论类别股东大会[J];求索;2002年06期
10 张耀辉;我国股市发行优先股的可能性分析[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本文编号:7929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792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