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藏南地区归属问题的国际法研究及其解决途径的探求

发布时间:2021-03-09 06:52
  藏南地区位于中印边界争端的东段,面积9万平方公里,是英国殖民势力向东扩张的产物。独立后的印度企图继承英国殖民者的遗产,强行占领了该地区,并移民百万,成立阿鲁纳恰尔邦,中国政府一直没有承认。通过对藏南地区归属问题的国际法分析,可以发现,在印度政府非法侵占该地区之前,中国就通过先占的方式取得主权,西藏地方政府在此一直行使有效的行政管辖,六世达赖就出生在藏南达旺地区。印度对该地区提出主权要求所依据的《西姆拉条约》,本身就存在同意的瑕疵,是在英国殖民者强迫,欺诈,威胁的情形下签署的。并且中国中央代表只是草签,并没有正式签署条约,而西藏地方政府签署的条约由于没有缔约权,以上的因素导致条约无效。至于“麦克马洪线”作为中印边界线,是印度单方面的主张,中国政府并没有接受。况且该线只是在地图上钩划的。从来没有实地勘察和划界,不符合作为边界线的条件。印度试图以国际继承、分水岭、默认和禁反言等国际法原则来为自己的主张辩护,同样是站不住脚的。英国从来没有得到过藏南的领土,印度不能继承。分水岭原则不是划分边界的唯一方式,实际管辖才是划分边界的基础,况且“麦克马洪线”也不是沿分水岭走的。至于中国政府默认“麦克马洪线”,只是印方错误片面理解中方意思,其指责不成立。 藏南地区归属问题的最后解决需要时间、智慧和勇气。当今国际社会,和平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中印双方应该本着互敬互谅,平等协商的精神,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谈判应当顾忌历史事实和民族感情,并与中印在西段、中段的领土争端结合起来,,一揽子解决。在和平谈判的方式破裂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司法途径、非和平途径、藏南地区水资源开发的途径求得藏南地区争端的最终解决。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823;D993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论文选题的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
    第四节 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第二章 藏南地区的地理人文状况、价值及争端的由来
    第一节 藏南地区的地理人文状况
    第二节 藏南地区的价值
    第三节 藏南争端的由来
第三章 中方在藏南地区拥有主权的国际法依据
    第一节 中国通过先占取得藏南地区主权
        一、 先占的概念
        二、 中国先占的历史依据
        三、 中国通过先占取得主权的法理分析
    第二节 《西姆拉条约》的无效
        一、 西藏地方政府没有缔约能力和缔约权
        二、 《西姆拉条约》的签订严重违反国际条约的缔约程序
        三、 《西姆拉条约》中存在同意的瑕疵
    第三节 麦克马洪线不能作为边界线
        一、 边界的概念及划界程序
        二、 麦克马洪线作为边界线的非法性
第四章 印方的主张及国际法分析
    第一节 国家继承原则
        一、 国家继承的概念
        二、 印度不能通过国家继承取得藏南地区主权
    第二节 分水岭原则
        一、 边界划分的方式
        二、 中印边界的划分不适用分水岭原则
    第三节 默认与禁止反言原则
        一、 默认与禁止反言原则的概念
        二、 印度的观点及合理性的分析
第五章 藏南争端的解决途径
    第一节 和平途径
    第二节 法律途径
    第三节 武力解决途径
    第四节 其它途径——水资源开发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理海;;非法的“麦克马洪线”[J];法学杂志;1987年04期

2 苏晓宏;大国为什么不喜欢国际司法[J];法学;2003年11期

3 向仲侠;李兰;;国际法上的禁反言原则[J];法制与社会;2010年25期

4 陈体强;;中印边界问题的法律方面[J];国际问题研究;1982年01期

5 景辉;;中印东段边界真相[J];国际问题研究;1988年01期

6 吕昭义,李志农;麦克马洪线的由来及其实质[J];世界历史;2005年02期

7 内维尔.马克斯韦尔,郑经言;中印边界争端反思(上)[J];南亚研究;2000年01期

8 孔晨旭;西姆拉会议与“麦克马洪线”[J];历史教学问题;2005年02期

9 吕昭义;关于中印边界东段的几个问题[J];历史研究;1997年04期

10 康民军;;试析中印边界问题的历史与现状[J];南亚研究季刊;2006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杜小林;从国际法看中印边界问题[D];外交学院;2006年



本文编号:15475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15475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2e8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