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保护与惩罚:未成年人犯罪责任承担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5-07-09 00:53
   儿童"最大利益原则"得到国际统一认可,在涉及未成年人犯罪时,采取最大化原则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这项政策出自《儿童权利公约》,我国刑法关于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充分体现这一原则,但近年来发生多起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引发人们广泛关注,必须平衡未成年人保护与责任承担问题。对未成年人犯罪宜采用"定性"分析法,对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行为人行为的违法性予以否定性评价;疏通未成年人犯罪后进入工读学校及改造良好的少年及时回归正规学校的路径;对于必须接受刑罚惩罚的未成年人应做好证据封存;对涉刑事案件的未成年人审判应通知合适成年人到场;认真执行附条件不起诉等相关措施,切实保障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政策的缘起
    1.儿童与未成年人的关系。
    2.儿童“最大利益原则”在我国的司法实践。
二、现有法律规定
    1.刑事责任的承担。
    2.治安违法行为的责任承担。
    3.其他法规责任的承担。
三、处罚的困境
    1.现行法律规定无法实现规制未成年人的预期目标。
    2.问题少年的管教路径不畅通。
    3.工读学校机制不健全。
四、破解困境之策
    1.用定性分析法评价未成年人犯罪行为。
    2.采用分级管理模式。
    3.完善正规学校与工读学校的衔接问题,恢复强制入学制度。
    4.完善工读学校的建校机制。
五、保护回归之路
    1.严格落实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
    2.完善附条件不起诉制度。
    3.坚持社会调查制度。
    4.保障合适成年人到场制度。



本文编号:40568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40568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7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