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合同法论文 >

“益昱祥诉成明案”分析——重点明晰完全赔偿原则中可得利益

发布时间:2018-05-21 19:17

  本文选题:违约责任 + 损害赔偿 ; 参考:《法制与社会》2012年09期


【摘要】:民法被广泛地理解为"生活法",作为民法重要组成部分的合同法,是调整市场经济关系的基本法,其实用性强的特点更是突出。当因合同发生纠纷,运用合同法及相关法律规范来处理分歧,使合同双方的利益保持均衡,是合同法的重要使命和价值所在。上海益昱祥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与甘肃成明建筑工程公司之间的诉讼,原告主张赔偿数额较大且双方争议内容集中。但双方所持立场却差异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以双方均能接受的方式合理处理案件,考验了以法律分析案情的能力。关于可得利益,法律上支持但要求严格。满足法律规定的可得利益是对非违约方损失的合理补偿,但不具备条件的可得利益主张对另一方显失公平。从法律本身出发,寻找可得利益的现实规定,从法理角度解释规定的合理性,才能恰当地解决这一纠纷。
[Abstract]:Civil law is widely understood as "life law".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civil law, contract law is the basic law to adjus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rket economy. When disputes arise due to contract, it is the important mission and value of contract law to use contract law and relevant legal norms to deal with differences and to balance the interests of both parties. In the lawsuit between Shanghai Yiyuxiang Investment Management Co., Ltd and Gansu Chengmi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mpany, the plaintiff claimed that the amount of compensation was large and the contents of the dispute between the two sides were concentrated. But the positions of both sides are quite different. In this case, how to deal with the case reasonably in a way acceptable to both sides tests the ability of analyzing the case by law. There is legal support but strict requirements with regard to available benefits. To satisfy the available benefits stipulated by law is the reasonable compensation for the loss of the non-defaulting party, but the unqualified obtainable interest claims that it is unfair to the other party.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law itself, the author tries to find the realistic regulation of the available interests and explain the reasonableness of the stipulation from the angle of legal theory, so that the dispute can be solved properly.
【作者单位】: 甘肃政法学院;中天律师事务所;
【分类号】:D923.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龙浴玉;程帆;;以当事人角度为切入点对我国民事诉讼起诉条件的反思[J];当代经理人(中旬刊);2006年13期

2 张榕;;民事诉讼收费制度改革的理念及路径[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3 王福华;融天明;;民事诉讼发回重审制度之检讨[J];法学研究;2007年01期

4 刘海蓉;股东诉权的程序保障[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5 李丽峰;;民事诉讼程序的理想价值——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的统一[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6 靳建丽;民事诉论和解制度比较研究[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7 夏锦文;许少波;;解决冲突与保护人权:论诉讼的目的——基于诉讼法哲学的研究[J];学海;2006年05期

8 齐树洁;;诉权保障与当事人适格之扩张[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年12期

9 王福华;;法院的司法能力与代表人诉讼[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10 樊涛;;我国商主体法律制度的评判与重构[J];法治论丛;2006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万柱;业主委员会的法律地位问题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2 张岩;中国法院调解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3 杨丽娟;民事诉讼中的强制答辩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4 吴丁旺;论我国民事诉讼中诚信原则的确立[D];湘潭大学;2006年

5 叶兰;驳回起诉制度之重塑[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6 王昌贯;民事审级制度若干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7 谭智崇;民事再审管辖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06年

8 孙桂香;论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完善[D];湘潭大学;2006年

9 金宏武;民事审前准备程序研究[D];湘潭大学;2006年

10 吴亦武;我国民事送达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庄银菊;;《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与我国《合同法》的比较——从违约补救角度[J];法制与社会;2006年21期

2 周德邦;;论旅游合同履行中的附随义务[J];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3 成晓霞;论违约责任的替代及其条件──从实际履行到损害赔偿[J];政法论坛;1999年03期

4 葛宁;;违约赔偿责任研究[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5 郝秀辉;损害赔偿中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的竟合与选择[J];行政与法;2002年08期

6 邵丽娜;;浅析合同的强制实际履行[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6期

7 刘华;田园;;合同违约救济的比较研究[J];经济导刊;2010年12期

8 孙宏涛;;从实际履行到损害赔偿——论我国应当建立效率违约制度[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9 李爽;邹杰华;;区域贸易合同履行中的违约责任问题分析[J];商业研究;2007年06期

10 罗光华;;旅游损害赔偿中民事责任竞合的法律探讨[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王勇;;相邻房地产损害赔偿估价初探[A];国际房地产估价论坛——估价与财产保护论文集(第一册)[C];2008年

2 周志良;张晓实;;房地产损害赔偿估价的特殊性分析[A];国际房地产估价论坛——估价与财产保护论文集(第一册)[C];2008年

3 谢军;鹿娜;;商品房买卖中逾期办证的法律问题研究[A];第三届西部律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陈红梅;;论环境侵权中纯粹经济损失的赔偿与控制[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5 赵铭;;从忠实义务方面谈婚姻问题——以筑路人为视角[A];当代法学论坛(二0一一年第三辑)[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苏燕 陆启萍;对医学美容损害赔偿问题的思考[N];江苏经济报;2004年

2 仲卫荣 宋亮;多种违约责任并用适用标准[N];江苏法制报;2009年

3 李晨光 崔占魁;工伤赔偿与雇佣损害赔偿浅析[N];中国贸易报;2006年

4 凌伟 杨小龙;合同违约如何担责[N];法治快报;2006年

5 刘伟炜;离婚诉讼中无过错方请求损害赔偿时应注意的问题[N];江苏经济报;2007年

6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秘书长 张新宝;侵权责任法立法之功能定位[N];法制日报;2009年

7 尚婀岚;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科学确定的追求[N];人民法院报;2001年

8 李义才;浅论离婚诉讼中的损害赔偿[N];山南报(汉);2010年

9 杨城;中国精神损害赔偿立法将有重大突破[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0年

10 董文彬;略论违约责任的过错归责原则[N];江苏经济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志利;违约损害赔偿的经济分析[D];辽宁大学;2008年

2 殷悦;海上人身伤亡损害赔偿法律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3 孙秋枫;合同法的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8年

4 马宁;医疗侵权责任论[D];吉林大学;2007年

5 施文泼;合同违约责任制度的经济分析[D];厦门大学;2008年

6 席志国;契约自由视角下的损害赔偿责任[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7 谢全发;汉代债法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8 龚赛红;医疗损害赔偿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9 蒋志明;两岸民事违约责任之比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10 贾敬华;不完备合同的经济分析[D];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博雅;论违约中的非财产损害赔偿[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2 唐熹;论我国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建立[D];外交学院;2008年

3 黄远;旅游合同违约责任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4 张志伟;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王红艳;论违约金责任的适用[D];湘潭大学;2005年

6 王晓刚;论违约的非财产性损害赔偿[D];山东大学;2005年

7 赵钰;违约与精神损害赔偿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8 马晓伟;效率违约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9 魏亚琼;违约损害赔偿中的可预见性规则[D];吉林大学;2005年

10 高卫中;论缔约过失责任[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9204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19204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159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