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合同法论文 >

解除权有效行使的司法认定

发布时间:2018-05-30 15:39

  本文选题:约定解除权 + 合同当事人 ; 参考:《人民司法》2011年06期


【摘要】:合同,是平等主体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义务关系的协议。订立合同的目的,在于维护正常的社会交易秩序,规范商品交换过程。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中,合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客观情况千变万化,合同得不到正常履行在所难免,我国法律允许在特定情况下当事人提前终止合同关系,以适应形势变化的需要。合同法对合同解除权的行使设定了种种限制,如适用范围的限制、程序的限制等,这些限制在一定的程度上减少了滥用解除权现象的发生。但是在实践中,由于理解和认识不尽一致,有时对合同解除条件的掌握过于严格,使合同解除权制度未能充分发挥作用。本期刊登两篇合同解除权方面的案例,供读者参考。
[Abstract]:A contract is an agreement between equal subjects to establish, modify, and termin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ivil rights and obligations. The purpose of concluding a contract is to maintain normal social transaction order and standardize the process of commodity exchange. In our country market economy development course, the contract has played the very important role. However, the objective situation is changeable, and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 contract can not be performed normally. The law of our country allows the parties to terminate the contract relationship in advance under certain circumstances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changing situation. The contract law sets a variety of restrictions on the exercise of the right to rescind the contract, such as the limitation of the scope of application, the limitation of the procedure, and so on. To a certain extent, these restrictions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abusing the right of rescission. However, in practice, due to the inconsistent understanding and understanding, sometimes the conditions of rescission of the contract are too strict, so that the system of the right to rescind the contract fails to play a full role. Two cases of termination of contract are published in this issue for readers' reference.
【作者单位】: 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人民法院;
【分类号】:D923.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明发;;信用制度的民事法律保障机制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2 王音;陈军勇;;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6期

3 李青,翁焱;第三人侵害债权的国际比较及具体形态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4 李腾宇;论缔约过失责任法律制度[J];安阳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5 李敬从;论不真正连带债务[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S1期

6 李伟;试析合同无效时返还财产的法律性质[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年03期

7 尹志强;侵权行为概念分析[J];比较法研究;2005年04期

8 程啸;共同危险行为论[J];比较法研究;2005年05期

9 幸颜静;;不当得利制度疑点探析[J];比较法研究;2005年06期

10 肖海军;;商事代理立法模式的比较与选择[J];比较法研究;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焦晓菲;;论经营服务者的安全保障义务[A];第一届全国安全科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林国荣;;侵犯著作权的构成要件——侵犯著作权的法律问题研究之一[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2003年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3 于信州;曾江波;;保险标的、保险利益与保险契约之标的[A];第三届中国律师论坛论文集(实务卷)[C];2003年

4 孙卫星;;浅议合同履行中的附随义务[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4年

5 张颖;叶金花;;论要式欠缺对合同效力的影响[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4年

6 姜丛华;朱宁;;预约研究[A];第四届中国律师论坛百篇优秀论文集[C];2004年

7 李丹;;“谁漏油,谁赔偿”原则合理性分析[A];中国律师2005年海商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沈荣华;;“赔偿与补偿基金”之理论基础探悉[A];中国律师2005年海商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东;论跨国公司治理中的责任承担机制[D];厦门大学;2001年

2 张严方;消费者保护法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谢鸿飞;法律行为的民法构造:民法科学和立法技术的阐释[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4 胡文涛;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转让的法律障碍——以交易成本为视角[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5 谢永江;资产证券化特定目的机构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6 苗鸣宇;民法典的活力之源[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7 尹志强;论民事权利在私法中的救济[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8 池漫郊;多方多合同仲裁的挑战与对策[D];厦门大学;2004年

9 曹芳;中国信托业制度变迁与业务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10 李章军;国际海运承运人责任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廉晓春;不当得利请求权的构成及抗辩[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

2 顾伟;债权人代位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3 黄台英;关于中国合同法的违约体系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4 娄正涛;债权人代位权制度之检讨[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5 谢永江;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法律问题初探[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6 杨彩霞;试论国际私法中的侵权行为[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7 尹诚;论我国违约损害赔偿法律规定的适用问题[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8 李琳;论新闻侵权责任[D];郑州大学;2001年

9 杨庆玖;破产重整营业执业人制度及债权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1年

10 许海涛;论票据付款[D];郑州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贾敬华;不完备合同的经济分析[D];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

2 谢耿亮;无效合同行为的法律后果之实证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3 周海伦;电子商务合同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徐兴祥;合同法原则的法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5 叶i吰,

本文编号:19558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19558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1d5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