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合同法论文 >

也谈劳动合同法的失衡问题——与董保华教授商榷

发布时间:2018-05-31 07:25

  本文选题:劳动合同法 + 失衡 ; 参考:《浙江学刊》2017年06期


【摘要】:董保华教授在《〈劳动合同法〉的十大失衡问题》一文中提出《劳动合同法》中存在管制与自治的系统性失衡,表现为十个方面。通过对我国劳动合同法律实践的分析,以及对中国、法国、英国、俄罗斯、越南等五个代表不同法系、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和其他更多国家劳动合同立法的比较,可以得出的结论是,除了"法律保护一刀切与分层分类适用的失衡"外,董文中其他九类失衡的论点在很大程度上难以成立。《劳动合同法》确实存在失衡,但不是管制与自治的系统性失衡,而是立法技术撑不起立法宗旨的技术性失衡。这种技术性失衡表现在法理和诸多具体制度上,在实施效果上表现为标准劳动关系和非标准劳动关系的极度失衡。
[Abstract]:Professor Dong Baohua put forward the systematic imbalance between regulation and autonomy in the "Labor contract Law", which is manifested in ten aspect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legal practice of labor contracts in China, as well as the comparison of labor contract legislation between China, France, Britain, Russia and Vietnam, five countries representing different legal systems, social systems,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s, and other countries,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in addition to the "imbalance between the one-size-fits-all and hierarchical classification of legal protection", the argument of the other nine categories of imbalances in Dong's paper is to a large extent difficult to hold. [Labor contract Law] does exist imbalance. But it is not the systematic imbalance between regulation and autonomy, but the technical imbalance that legislative technology cannot support. This kind of technical imbalance is manifested in the legal theory and many concrete systems, and the extreme imbalance between the standard labor relation and the non-standard labor relation in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作者单位】: 浙江财经大学法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公共劳动管制法律问题的系统化研究》(15YJA820023)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创新中国特色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研究》(15ZDA049)
【分类号】:D922.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亦姗;;劳动合同,你签了没有?[J];中国就业;2000年09期

2 ;怎样签订劳动合同[J];中国就业;2000年05期

3 李月胜;让劳动合同善始善终[J];中国劳动;2000年02期

4 双星;下岗协议主体应与劳动合同主体相同[J];中国劳动;2000年04期

5 董平;正确理解和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J];中国劳动;2000年12期

6 ;这份劳动合同为什么无效[J];光彩;2000年01期

7 日月;签劳动合同四注意[J];山西农机;2000年03期

8 曹吉祥;签订劳动合同不能草率[J];企业文化;2000年05期

9 双星;下岗协议主体应与劳动合同主体相同[J];劳动保障通讯;2000年03期

10 邢新民;续订劳动合同莫忘六项条件[J];中国劳动;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贯彻《劳动合同法》的策略和方法[A];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第六届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理事会会议材料[C];2008年

2 陈yN;刘阳阳;;劳动合同对于进城务工人员收入影响的有效性分析[A];经济学(季刊)第9卷第2期[C];2010年

3 苏文蔚;王建平;;关于建立劳动合同中止制度的几点认识[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徐阳;;倒签《劳动合同书》的终止日期是否有效[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5 徐连跃;;浅析非过失性解除劳动合同[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苏文蔚;;在解除劳动合同时如何认定外商投资企业中方员工的连续工作时间[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孙为新;;浅析劳动合同中约定条款的法律效力[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赵宇奇;赵星奇;;关于劳动合同几个问题的思考[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文阳;;劳动合同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法律价值[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常凯;;《劳动合同法》应对还是执行[A];第四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石美遐;方江宁;劳动合同中止:亟待规范的法律问题[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3年

2 郑爱青;立法应限制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应用[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3 王全兴;克服劳动合同短期化现象的目标选择[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4 ;《劳动合同法》释义[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5 刘勇;北京局工会举办《劳动合同法》培训班[N];人民铁道;2007年

6 ;学习贯彻宣传《劳动合同法》[N];扬州日报;2007年

7 张云鹏;劳动保障部:征集《劳动合同法》宣传语[N];中华新闻报;2007年

8 蔡方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究竟该如何解读[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7年

9 董瑞丰;劳动合同法要除“灰幕”[N];工人日报;2007年

10 柯杨;省会严查企业“突击裁员”[N];河南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凯;劳动合同不履行及其法律效果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张帆;劳动合同中的合意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3 立花聪;《劳动合同法》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3年

4 赵卫锋;《劳动合同法》与和谐劳聘关系的构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5 刁慧娜;高校教师劳动合同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孙睿君;我国就业保护法律对劳动力市场影响的实证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7 丁婷;劳动合同违约责任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8 杨彬;劳动合同效力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李国庆;解雇权限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唐庆会;劳动合同法的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戴海军;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2 yぶ竞,

本文编号:19588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19588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d9f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