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租赁权对抗力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本文选题:租赁权 + 对抗力 ; 参考:《法学评论》2007年02期
【摘要】:租赁权对抗力制度俗称“买卖不破租赁”,是民法体系中债权物权化的典型代表,我国《合同法》第229条在这一制度的规定上,不仅与相关法理相悖,而且容易导致实务中的混乱。大陆法系其他国家和地区关于租赁权对抗力制度的规定虽然各不相同,但大都值得我们借鉴。我国租赁权对抗力制度在对抗力发生的时间、对抗力的公示、租赁物所有权变动的范围限定及对抗力的法律后果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应该引起我们反思。
[Abstract]:The adversarial system of leasehold, commonly known as "buying and selling unbreakable lease", is a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the real right of creditor's rights in the civil law system. Article 229 of contract Law of our country not only contradicts the relevant legal principles in the regulation of this system. And it can easily lead to confusion in practice. Other countries and regions in the civil law system have different regulations on the adversarial power of leasehold, but most of them are worthy of our reference.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system of the adversarial force of leasehold right in the time of its occurrence, the publicity of the adversarial force, the limitation of the scope of the change of the ownership of the lease item and the legal consequences of the adversarial force should cause us to reflect on it.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章杰超;;对所谓“债权物权化”的质疑[J];政法论坛;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屈茂辉;张彪;章小兵;;产权概念的经济学与法学比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2 章正璋;关于优先购买权的几个法律问题[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3 黄茜,徐伟学;论让与担保的设定[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4 施玮;施祖斌;;罗马法占有制度对两大法系之影响[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5 白彦;独立担保制度探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6 王利明;;物权法定原则[J];北方法学;2007年01期
7 王利明;中德买卖合同制度的比较[J];比较法研究;2001年01期
8 幸颜静;《德国民法典》中先买权之法律技术性质的逻辑解读[J];比较法研究;2004年03期
9 刘德良;民法学基本理论在网络时代所面临的问题[J];比较法研究;2004年04期
10 董学立;物权公示,公示什么?[J];比较法研究;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钟爱玲;;论《物权法》中的海域使用权[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2 李云波;;缔约利益受第三人侵害时应予救济的基础原因[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3 张大安;杨爱萍;;保护耕地 加强征地制度改革 维护社会稳定[A];新技术在土地调查中的应用与土地科学技术发展-2005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李志文;;论建造中船舶及所有权归属[A];现代船舶机电维修技术(2005)[C];2005年
5 陆瓯;罗玉章;;浅析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准法律行为的异同[A];第四届中国律师论坛百篇优秀论文集[C];2004年
6 韩洪钢;;房屋拆迁权合法性之惟一标准[A];规划·规范·规则——第六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7 韩立新;;论我国海洋环境损害索赔的主体[A];2007年海商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晖;商标权利范围的比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张严方;消费者保护法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谢鸿飞;法律行为的民法构造:民法科学和立法技术的阐释[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4 赵廉慧;财产权的概念[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5 叶明;经济法实质化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6 曹兴权;保险缔约信息义务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7 胡文涛;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转让的法律障碍——以交易成本为视角[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8 冀诚;试论所有制概念对中国私法制度的影响[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9 谢永江;资产证券化特定目的机构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10 苗鸣宇;民法典的活力之源[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小娴;抵押权实现法律制度研究[D];暨南大学;2000年
2 冯旭峰;物权行为理论比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3 于春;论浮动担保[D];黑龙江大学;2001年
4 申建平;物权变动初探[D];黑龙江大学;2001年
5 何爱群;买卖合同中所有权保留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6 赵国平;房地产登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7 魏森;独立担保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8 陈智俐;权利质权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
9 傅立英;论票据无因性[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10 娄正涛;债权人代位权制度之检讨[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翟新辉;;论租赁权相关法律漏洞的补充——兼谈我国合同法及物权法相关条款的修改[J];学术交流;2011年07期
2 程艳如;;未登记物权效力探析[J];公民与法(法学版);2011年05期
3 程科;;从德日两国立法看登记公信力的制度基础[J];研究生法学;2011年02期
4 宁桂君;;论不动产转租制度的完善——以修正的“租赁权物权说”为视角[J];研究生法学;2011年02期
5 包振宇;;简论住宅租赁关系的社会控制[J];上海房地;2011年08期
6 黄丽;;不动产租赁权的性质及其物权化[J];技术与市场;2011年09期
7 吴长波;;商事登记效力之域外考察[J];理论月刊;2011年07期
8 王宗强;;租赁权性质再认识——以房屋租赁权为视角[J];知识经济;2011年14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最高人民法院 张华;租赁权对抗力制度中公示机制的缺失与完善[N];人民法院报;2009年
2 许艳;浅议所有权保留对第三人登记的对抗力[N];江苏法制报;2009年
3 商标局监督管理处 张诚;注册商标使用许可合同备案的对抗力刍议[N];中国工商报;2006年
4 常鹏翱 李富成;物权公示的决定力[N];人民法院报;2005年
5 曾宪文;物权法草案(四审稿):民法学者的五个关注点[N];检察日报;2005年
6 河南省镇平县人民法院 胡明理邋谢中宏;同一担保物上动产担保权竟存关系浅析[N];人民法院报;2007年
7 陈瑶;“钉子户”事件与公私权利[N];贵州日报;2007年
8 何 志;所有权保留的对抗效力[N];人民法院报;2003年
9 江苏省苏州市沧浪区人民法院 冯嘉林;论不动产租赁权的物权化效力[N];人民法院报;2006年
10 吕伟东;建筑承包人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如何行使?[N];建筑时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黄常青;不动产物权变动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于子亮;物权权能与效力范围的关系[D];中国政法大学;2012年
3 冯翔;商事登记效力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四海;不动产租赁权的法律性质研究—从不动产租赁权物权化到不动产租赁权物权建构[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2 王松林;论动产抵押登记的对抗力、公信力和动产善意取得制度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3 胡春梅;租赁权物权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4 安永生;租赁权的用益物权性质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高岩;对动产抵押制度的思考[D];吉林大学;2005年
6 刘雪梅;论买卖不破租赁原则[D];四川大学;2005年
7 田志钢;论登记公信力的制度基础[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8 闻莉莉;论商事登记的对抗效力[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9 闫洁;物权公示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10 赵忠平;商事瑕疵登记的效力分析[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本文编号:19838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1983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