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合同法论文 >

劳动法视域下新生代农民工权利缺失问题

发布时间:2017-09-01 13:45

  本文关键词:劳动法视域下新生代农民工权利缺失问题


  更多相关文章: 劳动法 新生代农民工 劳动者 权利


【摘要】:中国经济崛起和城市化进程过程中农民工的贡献有目共睹,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诱惑使得中国的新老两代农民工从农村流入城市,2008年1月1日的《劳动合同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让社会看到了改善农民工权利状况的希望,然而新生代农民工的权利保护尤其是作为一名劳动者的权利保护的现状依然不如人意,没有救济的权利不是真正的权利、迟来的正义是非正义,每年岁末对于农民工权益的突击性保障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把包括农民工权益保障的社会问题纳入法治框架内、通过探析新生代农民工权利阙如问题及原因进而发现从制度层面进行解决才是解决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的根本途径。
【作者单位】: 青岛农业大学人文社科学院;
【关键词】劳动法 新生代农民工 劳动者 权利
【基金】: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和谐社会视阚下新生代农民工社会心态状况及策略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1YJCZH110 2011年山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山东省农民工社会心态实证状况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J11WC02
【分类号】:D922.5
【正文快照】: 根据代际理论,“代”指的是一定社会中具有大致相同年龄和类似社会特征的人群,,具有自然和社会两重性。据此学界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的界定主流的观点是:指1980年以后出生的、具有农村户籍的进城务工人员,这是一个广义的说法。在劳动法意义上,新生代农民工首先是个劳动者,是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业松;;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和谐社会中“农民工”权益保障的法律分析[J];劳动保障世界;2008年11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林;;建立和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J];北方经济;2007年03期

2 崔凤;任希锋;;论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法律保障[J];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02期

3 张立新;;维护农民工劳动权益的法律问题[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4 于慧;;构建和谐社会与农民工权益保障[J];甘肃农业;2006年08期

5 郑岩;杨志宏;;构建“和谐社会”下的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6 何春红;;农民工权益保障与和谐社会构建[J];理论导刊;2006年06期

7 马文涛;王亭喜;;建立和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的思考[J];山东纺织经济;2007年01期

8 唐鸣;杨正喜;;农民工权利保障法律机制探讨[J];学习论坛;2006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嘉;;劳动法与现代人权观念[J];法学家;1999年06期

2 豆志旗;豆志恒;;论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之间关系的思考[J];今日财富(金融发展与监管);2011年07期

3 吴露萍;;完善我国带薪年休假制度[J];法制与社会;2007年08期

4 崔家新;滕丙业;;我国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立法探析[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5 宋祖群!杨家山大板楼7-303,243021;打工致残如何索赔[J];农村实用技术与信息;2000年01期

6 黄蕾;;试用期内劳动者的权益保护研究[J];求实;2009年08期

7 刘锴;;内退职工是否属于《劳动法》意义的劳动者?[J];工友;2009年12期

8 王向前;庞欢;;我国《劳动法》的工时控制制度[J];工会博览;2011年01期

9 安琪;;从劳动法视角探究兼职大学生遭遇侵权之原因及解决模式[J];巢湖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10 许明月;劳动法适用中劳动者身份的识别问题[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建宇;;关于劳动法若干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精选(第二辑)[C];2002年

2 王杰;;关于克扣和无故拖欠工资的法律分析[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任泳慧;;论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意义及法律效力[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姚彬;黄良军;;完善劳动合同立法 建立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A];律师事业与和谐社会——第五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5 薛济民;;合同法与劳动法关于合同效力规定的比较[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余晓光;;劳动法中若干法律问题研究[A];律师事业与和谐社会——第五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7 王中;陈曦;刘显中;侯继山;;我国劳动争议解决制度的反思与重整[A];中国律师2000年大会论文精选(上卷)[C];2000年

8 浦东新区劳动保障学会工资和保障专业委员会课题组;;工资基准法律制度研究[A];上海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与中国发展道路”理论研讨征文集[C];2011年

9 杨淑岚;;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条件、标准及方法[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韩卫军;;劳动争议诉讼的受理和立案要求[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成静 实习生 马丁;新法:劳动权利之惑[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2 叶祝颐;加班不超过3小时是无奈强调[N];人民代表报;2006年

3 记者 练情情邋李钢;七成上班族无带薪年假?[N];广州日报;2007年

4 刘小军;方太“辞退门”考验的不仅仅是售后系统[N];中国工业报;2007年

5 刘以宾;如何看待企业应对新劳动法现象[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6 吴贻伙;法律应为弱势劳动者“说话”[N];检察日报;2006年

7 刘瑛;我区贯彻实施《劳动法》成效喜人[N];广西日报;2005年

8 朱光强;发展,要向管理要利润[N];华夏时报;2007年

9 ;我国公民享有哪些劳动保护的权利[N];人民日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姜艳萍 王川;劳动合同为何跟不上劳动法节奏[N];联合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翼飞;公司管理人员的劳动法适用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2 张在范;俄罗斯劳动法利益平衡理念的实现机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3 穆随心;劳动法“倾斜保护原则”正义价值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凯;劳动合同不履行及其法律效果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胡玉浪;劳动报酬权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6 吉达珠;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实证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7 周毅;论劳动权及其法制保障[D];吉林大学;2008年

8 丁建安;企业劳动规章的法律效力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9 沈同仙;劳动力派遣中的政府规制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10 刘松珍;调职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博;我国劳动基准法律制度应对WTO劳工标准议题的策略研究[D];湘潭大学;2006年

2 曾琳;工作场所性骚扰的劳动法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3 张建伟;论劳动法上劳动者主体界定的标准[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4 yぶ竞

本文编号:7724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7724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9d9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