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全球变暖对策基本法案》简介
本文关键词:日本《全球变暖对策基本法案》简介 出处:《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2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全球变暖 可再生能源 温室气体排放 对策 排放量 信用制度 日本国 交易制度 减排 固定价格
【摘要】:正2010年日本内阁通过了《全球变暖对策基本法案》,该法案规定了与1990年相比到2020年日本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25%的中期目标,以及到2050年削减80%的长期目标。法案同时提出了创建国内
[Abstract]:In 2010, the Japanese cabinet passed the basic bill of global warming. The act stipulated the mid term goal of reducing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by 25% in 2020 compared with 1990, and the long-term goal of reducing 80% by 2050.
【作者单位】: 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
【基金】:973计划项目(2007CB411507)
【分类号】:D931.3;DD912.6;X321
【正文快照】: 2010年日本内阁通过了《全球变暖对策基本法案》,该法案规定了与1990年相比到2020年日本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25%的中期目标,以及到2050年削减80%的长期目标。法案同时提出了创建国内排放量交易制度、征收全球变暖对策税、创建可再生能源的全量固定价格买进制度这三项重要制度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初晓波;;日本的低碳城市建设——以东京都为中心的研究[J];科学中国人;2011年12期
2 天同;;二氧化碳与单身生活[J];黄金时代;2007年04期
3 李娜;;硫排放导致全球变暖暂停?[J];科技导报;2011年21期
4 ;在“城市上空”游泳[J];环境与生活;2011年07期
5 天同;;污染的味道[J];黄金时代;2007年05期
6 刘胜强;毛显强;邢有凯;;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环境影响及管理对策[J];能源环境保护;2011年03期
7 申薇;;《京都议定书》背后的政治博弈——全球变暖骗局原因的部分探析[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1年02期
8 ;污染治理反倒加剧全球变暖?[J];黄金时代;2009年03期
9 ;英科学家欲空中喷雾反射阳光解决全球变暖[J];科技传播;2011年18期
10 韩婕;武会强;李娟娟;;CO_2储存技术研究进展[J];北方环境;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海英;张骥;;发展可再生能源促进节能减排[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09年
2 俞善庆;章树荣;彭武厚;;可再生能源与崇明东滩生态化建设[A];上海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一、二、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6年
3 张泽平;李建宇;杨晓晶;师朋;;浅析山西电厂粉煤灰的综合利用[A];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梁以德;;可持~寁|展:危中有j_[A];2009GHMT第7届两岸四地工程师(台北)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刘威;尚金城;;可再生能源战略环境评价的研究[A];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吉林省第五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6 刘书越;;环境保护与气候变化中一个值得关注的科普问题[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09《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论坛暨第十六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9年
7 姚檀栋;;全球变暖与青藏高原环境变化[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8 肖俊华;魏泉源;董仁杰;;可再生能源利用对农户室内空气质量的贡献初探[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6年
9 刘志澄;;垃圾处理与气象环境——垃圾对气象环境的影响及对策[A];2008年湖北省气象学会学术年会学术论文详细文摘汇集[C];2008年
10 曹跟华;李玉杰;张素云;;浅谈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A];环境与健康:河北省环境科学学会环境与健康论坛暨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早报记者 俞懿晗;控制全球变暖,中国有责任做更多[N];东方早报;2005年
2 ;全球变暖七成珊瑚礁濒危[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3 华新;用岩石对付全球变暖[N];大众科技报;2009年
4 刘倩;全球变暖:“触角”有多长[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5 ;美科学家警告全球变暖或加剧[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6 王学健;各国应有序适应全球变暖 避免第二次人类无序活动[N];中国气象报;2009年
7 黄X;全球变暖导致北极海底释放大量甲烷[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9年
8 钟情;穷富国应对“全球变暖”战略各不同[N];中国改革报;2009年
9 罗纳德·贝利 何英 编译;政府行动比全球变暖更糟糕么?[N];中国能源报;2009年
10 国网能源研究院 王乾坤 周原冰 宋卫东;比较中德《可再生能源法》[N];国家电网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尚余;可再生能源领域CDM项目开发的关键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2 刘俊稚;几种典型植物对大气CO_2浓度升高的生理和病理响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王莺;黑河中游绿洲农业管理措施对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2年
4 李丕东;中国能源环境政策的一般均衡分析[D];厦门大学;2008年
5 王瑞彬;美国气候政策之辩(2001-2008):支持联盟框架视角[D];外交学院;2009年
6 盛丽颖;中国碳减排财政政策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7 徐婷;全球气候治理中的非正式国际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林世平;分布式能源系统中能源与环境耦合特性及优化集成模型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9 欧阳澍;基于低碳发展的我国环境制度架构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10 马建英;国内结构与制度影响:国际气候制度在中、美两国的影响研究(1990-2010)[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东生;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及案例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2 朱清清;考虑节能减排的可持续发展电力市场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3 丁海兵;清洁发展机制在中国可再生能源领域实施进展与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4 肖丽娜;绿色和白色证书交易市场在中国的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5 顾杰锋;利用清洁发展机制促进浙江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9年
6 蒋懿;中德可再生能源法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7 陈磊;全球变暖与国际贸易体系[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8 施楠;“京都时代”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控制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9 孙楠楠;东海黑潮海表温度变化及其与厄尔尼诺和全球变暖的关系[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10 徐怡平;论全球气候问题的多层次治理[D];外交学院;2009年
,本文编号:13844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1384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