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公益诉讼启动模式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国环境公益诉讼启动模式研究 出处:《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2014年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这为中国环境公益诉讼走出困局迎来了良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环境污染破坏事故频发,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环境纠纷急剧上升,而环境公益诉讼却一直被"原告资格"卡住瓶颈,环境公共利益长期陷入无人、无力、无法申请司法救济的困局。2012年修订的《民事诉讼法》第55条为环境公益诉讼打开了一扇门,但并没有明确规定环境公益诉讼到底该由谁来启动?何时启动?如何启动?所以该法实施两年多来,中国环境公益诉讼困局仍未得到明显改善。在未来《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和最高法的司法解释中,应赋予检察机关、环保组织和公民个人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主体资格,建立以检察机关为主导的多元化、系统化、规范化的环境公益诉讼启动模式。
[Abstract]:In 2014, the four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8 CPC Central Committee explicitly proposed to explore the establishment of a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system by procuratorial organs, which ushered in a good opportunity for China's environmental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to get out of the predicamen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damage accidents occur frequently in China,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ntinues to deteriorate, environmental disputes rise sharply, but environmental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has been "plaintiff qualification" stuck to the bottleneck, environmental public interest has long fallen into no one, powerless. Article 55 of the Civil procedure Law amended in 2012 opened a door for environmental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but did not specify who should start environmental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When does it start? How? Therefore,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law more than two years ago, the plight of environmental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in China has not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In the future, the civil procedure law should be revised again and the judici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Supreme Law should be given to the procuratorial org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rganizations and individual citizens bring environmental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subject qualification, and establish a pluralistic, systematic and standardized starting mode of environmental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which is dominated by procuratorial organs.
【作者单位】: 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四分院;
【基金】:国家发改委项目“促进区域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研究”(2011-47-02)
【分类号】:D925.1;D922.68
【正文快照】: 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这无疑为中国一直深陷困局的环境公益诉讼再次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中国的环境公益诉讼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虽然理论探讨活跃,但司法实践却一直处于摸索阶段,成功的案例极少。2012年修订的《民事诉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陶红英;美国环境法中的公民诉讼制度[J];法学评论;1990年06期
2 邱阳平;唐佩莹;;游离在司法救济边缘的环境公益诉讼——以诉讼主体和诉讼模式为视角[J];法治论坛;2010年02期
3 李挚萍;;中国环境公益诉讼原告主体的优劣分析和顺序选择[J];河北法学;2010年01期
4 田凯;;论环境公益诉讼的启动主体[J];理论与改革;2009年05期
5 梅宏;李浩梅;;论人民检察院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主体资格[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6 王福华;我国检察机关介入民事诉讼之角色困顿[J];政治与法律;2003年05期
7 陈兴生,宋波,梁远;民事公诉制度质疑[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8 李挚萍;;欧洲环保团体公益诉讼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中州学刊;2007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崔伟;[N];检察日报;2005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胜伟,喻煌,胡f;我国鉴定人制度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2 杨斐;;构建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法理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3 高尚;;罗马公法述略[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1期
4 孙晓光;;从家庭本位到个人本位——古代法与近代私法主体之比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5 翟继光;;论经济法的运行机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6 颜运秋;陈健誉;;集体合同纠纷与公益诉讼[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7 胡思博;;对我国民事诉讼管辖权争议处理机制的剖析与反思[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8 吴建农;民事诉讼代理制度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9 高海;;土地承包经营权之收益权融资担保[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10 高德辉;;浅析表演代理的不可行性[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迟君辉;国际流失文化财产返还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吴一鸣;英美物权法之大陆法解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邬先江;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制度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4 苏彦新;近代西欧大陆私法的历史基础[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张雪樵;经济行政权法律监督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罗向阳;当代华人社团跨境活动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7 魏树发;论我国成年监护制度改革[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吕涛;检察建议法制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9 田园;侵权行为客观归责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邢丹;关联企业破产法律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国宏;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农业投资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赵小娟;企业环境责任探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肖兴;环境权入宪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4 王佳俊;重复保险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杨臻;物之瑕疵担保责任独立性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王庆;预约法律制度演化探究及现有理论之构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张t ;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曹雅晶;带有施惠意图的买卖与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王泉泉;论委托合同任意解除权及其限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吴志强;论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设立[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许明;公益诉讼模式比较与选择[J];比较法研究;2003年02期
2 江伟;徐继军;;将“公益诉讼制度”写入《民事诉讼法》的若干基本问题的探讨[J];中国司法;2006年06期
3 武乾;试论行政公诉[J];法学评论;1999年05期
4 胡小红;现代民法、现代行政法及社会法三者关系简释[J];河北法学;2000年01期
5 高远程,张慧民;谈检察机关在民事诉讼活动、行政诉讼活动中的提诉权和参诉权的确立[J];河北法学;2000年02期
6 杨立新;民事行政诉讼检察监督与司法公正[J];法学研究;2000年04期
7 王太高;论行政公益诉讼[J];法学研究;2002年05期
8 林义全;论检察院民事审判监督权[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9 陈瑞华;;程序正义论纲[J];诉讼法论丛;1998年01期
10 杨立新;新中国民事行政检察发展前瞻[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崔伟;[N];检察日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肖潘潘;[N];人民日报;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天枢;;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之我见[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年06期
2 王勇,李世华,叶晓彬,刘军民;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J];黑龙江环境通报;2005年01期
3 李俊林;;环境公益诉讼的经济分析[J];晋中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4 陈先年;;环境公益诉讼[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5 别涛;;中国环境公益诉讼的立法建议[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6 王艳;;论建构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必要性[J];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7 ;环境公益诉讼[J];世界环境;2007年01期
8 栾志红;;印度的环境公益诉讼[J];环境保护;2007年18期
9 林秋;;试论中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J];世纪桥;2008年20期
10 张海峰;王晓;;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研究[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宁;杨芳纳;;浅议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杨春梅;;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研究[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周琪雪;许玲;高勤琴;;构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李卫国;;关于构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思考[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3辑)[C];2009年
5 曲妍;;环境公益诉讼主体问题探析[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3辑)[C];2009年
6 王亚男;;能动司法与环境公益诉讼的推进[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7 张捍卫;;新形势下建立健全环境公益诉讼的思考[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8 程守太;;浅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A];环境公益诉讼开展与律师的作用——2005年全国律协环境与资源法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郭小东;;环境公益诉讼的法律问题[A];环境公益诉讼开展与律师的作用——2005年全国律协环境与资源法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田红梅;;试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A];环境保护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集(上)[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郄建荣;环境公益诉讼扳倒洛城头号污染源[N];法制日报;2009年
2 ;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N];团结报;2009年
3 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NRDC中国项目律师 高洁;环境公益诉讼与环保法庭的生命力[N];人民法院报;2010年
4 杨建学;谁应成为环境公益诉讼的主力军[N];法制日报;2010年
5 记者 李严;环境公益诉讼案最高获20万元救济[N];昆明日报;2010年
6 胡娜;首次明确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六大主体[N];人民法院报;2011年
7 孙秀英 胡娜;海南明确环境公益诉讼主体[N];中国环境报;2011年
8 记者 徐珊珊 通讯员 张泽彪;推动我省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建设[N];海南日报;2011年
9 许平飞 曲永生;海南设立环境公益诉讼资金保护蓝天碧海[N];人民法院报;2011年
10 记者 傅勇涛;海南设立“省级环境公益诉讼资金”[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冬;环境公益诉讼研究——以美国环境公民诉讼为中心[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2 胡中华;论环境保护之为普遍义务[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黎群英;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D];贵州大学;2008年
2 陈建华;构建中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3 徐国创;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研探[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4 马莹;我国环保NGO参与环境公益诉讼之法律探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5 任权;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构建[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6 余乐;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初探[D];兰州大学;2009年
7 马晓媛;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9年
8 周立坤;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基本问题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9 骆丽莉;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10 王海涛;浅议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建构[D];河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848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1384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