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环境管理机关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定位
本文选题:环境管理机关 切入点:环境公益诉讼 出处:《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应当科学定位原告资格,而在实践中负有监管之职的环境管理机关,因为同时具备司法起诉主体资格,就会出现严重的职能错位。基于该问题,深入探究出现如此窘境的法理根源,不难发现当前制度设计存在的缺陷:环境管理机关漠视其职权,滥权无章;当事人地位不平等及结构失衡,不利于实体公正;两种身份的困顿增加了环境管理机关被诉行政不作为之虞。因此,必须激励公众和非政府性环保组织,限制环境管理机关的起诉条件和资格。
[Abstract]:The establishment of environmental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should scientifically locate the plaintiff's qualification, and in practice, th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organ which has the responsibility of supervision, because it has the qualification of judicial prosecution subject at the same time, will have serious functional dislocation. It is not difficult to find out the defects of the current system design: th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organization ignores its authority, abuses its power and has no rules, the parties' status is unequal and the structure is out of balance, which is not conducive to substantive justice; The difficulty of two kinds of identity increases the risk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gency being sued for administrative omission.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encourage the public and non-government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rganizations to limit the conditions and qualifications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gencies.
【作者单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分类号】:D925;D922.6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张明华;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刍议[J];法学论坛;2002年06期
2 齐树洁,苏婷婷;公益诉讼与当事人适格之扩张[J];现代法学;2005年05期
3 韩静;;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适格原告[J];政法学刊;2007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颜运秋;陈健誉;;集体合同纠纷与公益诉讼[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2 徐凤利;;从秸秆焚烧看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缺失[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4期
3 张先昌;万小红;;新农村建设中弱势群体环境权益的司法救济[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4期
4 刘杰;谢华卫;;论行业协会提起行政公益诉讼[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5 蒋毅;黄树标;;论环境权及其司法救济途径——兼谈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年06期
6 周小青;;浅议环境公益诉讼立法的原则[J];才智;2009年34期
7 王文晶;郭业婷;;循环经济与构建环保型社会——基于环境社会学的视野[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8 孟梅;;经济公益诉讼制度的研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9 张宁文;;构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设想[J];巢湖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10 邵道萍;;论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孙巍;;环境公益诉讼的模式比较及立法构想[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2 郭英华;李庆华;;试论环境公益诉讼适格原告[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04年
3 张海峰;;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研究[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四)[C];2006年
4 桑硕;;从《环境保护法》的修改谈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确立[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5 秦天宝;汪玲霞;;浅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原告的确定——从水污染防治出发[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王宁;杨芳纳;;浅议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王干;罗承菊;;实践中环境公益诉讼最优原告探析[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8 吴勇;;环保行政机关提起环境民事公诉辨析[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9 范小华;李刚;;突破传统诉讼理论,打开公益救济之门——民事公益诉讼原告制度研究[A];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宪法与人权委员会、行政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暨“律师参与化解社会矛盾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冬;环境公益诉讼研究——以美国环境公民诉讼为中心[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2 李卓;公益诉讼与社会公正[D];吉林大学;2006年
3 杨军;诉的利益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4 邓一峰;环境诉讼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5 张大海;德国群体诉讼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6 任文松;法律监督权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7 黄海涛;法院调解立法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8 马明生;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9 徐晓明;行政许可后续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10 陈振宇;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程序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慧婷;政府信息公开行政诉讼范围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姬美英;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3 霍娟;检察机关参与环境诉讼的制度构建[D];湘潭大学;2010年
4 黄娜;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王锦辉;论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D];苏州大学;2010年
6 徐玲;我国环境公益诉讼障碍及其出路的实证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7 卢婧Z,
本文编号:15978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1597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