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损害补偿与赔偿的科学及法律基础探析
本文选题:生态补偿 切入点:生态损害 出处:《生态环境学报》2014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生态补偿是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有效经济手段,在中国得到了广泛重视。由于受到学科范畴的限制,学术界和管理界对生态补偿的内涵、经济性质和法律性质还存在许多争论,关于生态损害的科学含义及与之对应的补偿与赔偿的法理基础尚有待完善。本文旨在梳理生态补偿的相关术语,探讨生态损害及损害补偿与赔偿的科学含义、法理差异及法律制度,从而为我国进一步开展生态补偿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论文首先从环境管理、环境经济学以及法学三层面对生态补偿的内涵进行分析,并在探究生态补偿实践的演变历程的基础上,提出生态补偿至少包含生态保护补偿、生态损害补偿与生态损害赔偿三个方面的内容;其次,文章对生态损害的科学和法律含义进行了辨析,提出:1)生态损害补偿中的生态损害是指人类活动对自由的自然资源的损害,即初级生态损害;2)从法学角度来看,生态损害可分为过错行为导致的生态损害、非过错行为导致的生态损害以及历史累积污染导致的生态损害;3)补偿与赔偿在法理上存在发生的基础、性质、承担责任的时间、承担责任的方式以及程序等方面的差别;4)在以上基础上,论文探讨不同行为造成的生态损害的责任方应当承担补偿/赔偿责任。第三,论文从归责原则、责任主体、补偿/赔偿范围、方式以及补偿/赔偿金额的计算等方面对建立和实施生态损害补偿与赔偿的法律基础和制度进行了论述与分析。最后,论文提出了完善生态损害补偿/赔偿制度的政策建议。
[Abstract]:Ecological compensation is an effective economic means to coordinat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hich has received extensive attention in China. There are still many arguments about the economic and legal nature. The scientific meaning of ecological damage and the corresponding legal basis of compensation and compensation are still to be perfected. This paper aims to sort out the relevant terms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scientific meaning, legal differences and legal system of ecological damage and its compensation and compensation, so a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further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in China.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connotation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from three aspects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law, and on the basis of probing into the evolution course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practice,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at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includes at least ecological protection compensation. Ecological damage compensation and ecological damage compensation in three aspects: secondly,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scientific and legal meaning of ecological damage.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ecological damage in the compensation for ecological damage refers to the damage caused by human activities to the free natural resources, that is, the primary ecological damage) from the legal point of view, ecological damage can be divided into ecological damage caused by the wrong behavior. Ecological damage caused by non-fault acts and ecological damages caused by historical accumulative pollution (3) the basis, nature, and time of taking responsibility for the existence of compensation and compensation in the jurisprudence, On the basis of the abov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liability of the parties responsible for ecological damage caused by different acts. Third, the thesis is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liability, the main body of responsibility, the principle of liability, the principle of liability, the principle of liability, the principle of liability, the principle of liability, the principle of liability, and the principle of liability. This paper discusses and analyzes the legal basis and system of establishing and implementing ecological damage compensation and compensation from the aspects of compensation / compensation scope, methods and calculation of compensation / compensation amount.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policy suggestions to perfect the ecological damage compensation / compensation system.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
【基金】:国家海洋局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海洋工程 海上溢油生态补偿/赔偿关键技术研究示范”(#201105006)
【分类号】:D912.6;X19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李伟芳;;论条约中环境损害赔偿范围的确定[J];法学评论;2009年03期
2 王金南;万军;张惠远;;关于我国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的几点认识[J];环境保护;2006年19期
3 彭本荣;虞杰;刘岩;;海洋管理经济刺激手段性质剖析[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1年11期
4 刘旭芳;李爱年;;论生态补偿的法律关系[J];时代法学;2007年01期
5 马世骏;现代化经济建设与生态科学——试论当代生态学工作者的任务[J];生态学报;1981年02期
6 杜群;生态补偿的法律关系及其发展现状和问题[J];现代法学;2005年03期
7 毛显强,钟瑜,张胜;生态补偿的理论探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2年04期
8 竺效;;论环境污染赔偿责任的特殊要件——兼评《侵权责任法》(草案)二审稿第68条[J];政治与法律;2009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发民;徐光华;;罪刑法定视野下的禁止类推之解读[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2 陈少英;;建立与完善我国生态补偿的财税法律机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3 仓林忠;1840-1949年中国社会性质商榷[J];安徽史学;2000年03期
4 章礼强;新解“调控说”——对“需要干预说”的扬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5 张彦;《红楼梦》中的称谓与中国传统称谓文化[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6 李小平;;越界采矿研究[J];安徽地质;2004年03期
7 冯晓东;常丹东;;水土资源抑损补偿制度探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9期
8 陈涵子;严志刚;;城市化进程中江南乡村水体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17期
9 程亚丽;;生态补偿法律制度构建的基本理论问题探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于江海;冯晓淼;;评价生态补偿实施效果的方法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云峰;;主体功能区补偿机制创新——从政府到市场的转变[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2 胡虹;;高校学报编辑的素质结构分析[A];科学评价促发展 品质服务谋共赢——第九届(2011)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蒋良勇;邹冬生;胡长青;李林;;从系统的高度构建草原生态补偿机制[A];第二届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与政策设计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马放;赵泽斌;王立;;我国流域水环境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研究[A];第二届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与政策设计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刘弘;刘雨林;;论在主体功能区建设视角下的西藏生态补偿制度[A];第二届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与政策设计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郭菊娥;刘洪涛;曹春辉;席酉民;;生态资源补偿费征收的影响效应研究:以陕西为例[A];第二届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与政策设计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许永勤;;对高等职业院校实行军事化管理的思考[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8 刘敬民;邹骥;周景博;李海萍;;北京生态城市建设研究总报告[A];2005课题调研成果汇编[C];2005年
9 刘可铄;;中国电视新闻的第二次改革:“公共新闻”——有节制的多元对话[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10 黄芳;;从chinois词条的编纂看《新小罗贝尔词典2007》的几点编纂失误之处[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欣;海洋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张雪樵;经济行政权法律监督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姜宏瑶;中国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4 姜世健;关于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文红;欠发达地区森林旅游开发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6 张志奇;北京人民大会堂室内环境艺术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7 巩芳;政府主导型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及在内蒙古的应用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8 余平;基于产业生态视角的产业竞争力分析[D];东华大学;2010年
9 王炜;水资源公允配置理论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10 金京淑;中国农业生态补偿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江婷;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雍新琴;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怯志豪;长沙市城市湿地利用保护策略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4 孙心玲;对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运动员村运行管理模式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5 王燕鹏;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6 朱宇卿;经营者集中反垄断规制的效率抗辩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李晓郛;政府信息公开中的个体信息公开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李慧敏;聚众犯罪主体刑事责任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吴菲菲;流域内产业间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10 赵瑞粉;《现代汉语词典》程度副词配例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晓青,陀正阳,杨春明,洪尚群,曾广权,夏丰,陈国谦,叶文虎,段昌群;我国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探讨[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2年02期
2 洪尚群,马丕京,郭慧光;生态补偿制度的探索[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1年05期
3 洪尚群,吴晓青,段昌群,陈国谦,叶文虎;补偿途径和方式多样化是生态补偿基础和保障[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1年S2期
4 高利红,余耀军;环境民事侵权适用惩罚性赔偿原则之探究[J];法学;2003年03期
5 周敏;;关于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07年11期
6 邓建志,陈凌;环境侵权及其民事赔偿范围研究[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7 赵岚;资源税计税方法比较研究[J];吉林财税;1997年03期
8 ;现行林业基金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J];林业财务与会计;2003年11期
9 熊鹰,王克林,汪朝辉;洞庭湖区退田还湖生态补偿机制[J];农村生态环境;2003年04期
10 陈静;张虹鸥;吴旗韬;;我国生态补偿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热带地理;2010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胡学勤;公共收费论[D];厦门大学;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娟;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进平;我国《石油法》立法研究(1)──现行立法和政策评估[J];石油规划设计;1995年04期
2 郭进平;我国《石油法》立法研究(4)──石油法框架结构[J];石油规划设计;1996年01期
3 赵旭东;环境法的“污染者负担”原则研究[J];环境导报;1999年05期
4 陈泉生;论环境立法的指导思想[J];环境导报;1994年02期
5 何德进;对制定《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的几点认识[J];水资源保护;1995年01期
6 汤波;桂林市危险废物管理现状及对策[J];中国环境管理;2004年02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周松柏;胡晓登;;建立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矿产开发生态损害补偿机制[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2 郭媛;;野生动物保护立法的完善[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康娜;;论婚姻专有性投资的法律保护[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宜振鹏;漂亮少妇遭硫酸毁容引出老话题 刑事被害人如何得到损害补偿[N];检察日报;2002年
2 朱凌志;建立药品损害补偿救济制度[N];医药经济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卜昌伟;政府为野猪“买单”[N];中国绿色时报;2002年
4 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研究室 曾萍;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N];社会科学报;2002年
5 黄松林 王跃先;野生动物伤人补偿制度问题何在?[N];中国绿色时报;2002年
6 本报记者 李成思;怎么赔?谁来赔?赔给谁?[N];中国环境报;2010年
7 孙佑海;《野生动物保护法》的修改重点[N];法制日报;2003年
8 韩国水产业协同组合中央会共济保险部部长 金重培;韩国的船员及渔船保险[N];中国渔业报;2004年
9 苏家成;替人伐树摔伤责任谁负?[N];人民法院报;2002年
10 刘以宾;燃油税的“公平意义”[N];经理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刘欣;基于亚洲象保护的我国野生动物损害补偿机制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2 张芬;药品不良反应损害补偿制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司坡森;论国家补偿[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4 王红跃;行政补偿范围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馨如;论损害补偿原则在第三领域保险中的适用[D];辽宁大学;2013年
2 杜爱霞;财产保险利益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3 马润青;保险代位求偿权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4 俞晶;论保险代位求偿权[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5 雷钢;见义勇为者受损补偿法律制度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6 王春云;论特殊环境侵权救济中的国家补偿制度[D];山东大学;2005年
7 巫满琼;重复保险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8 龙项;基于ADR相关调查和国内外ADR损害补偿制度对比研究构建中国ADR损害补偿体系[D];中南大学;2012年
9 唐丽琼;保险代位权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10 何亚峰;损害补偿原则在我国保险法中的规定及缺失研究[D];上海海运学院;2002年
本文编号:16031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1603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