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环境法论文 >

对魏伊丝代际公平说的全面反思

发布时间:2018-03-15 21:46

  本文选题:代际公平 切入点:后代人权利 出处:《现代法学》2011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保护地球环境资源而创设的代际公平理论是建立在两个错误认识的基础上的,即把集合概念的人类视为类概念的人类和把地球环境资源财产化。假如没有后代人,人们也同样应该承担保护地球环境的义务。魏伊丝舍今世而求助于后代人及其权利,其原因在于权利时代所型塑出来的权利思维模式和路径依赖。虽然代际公平理论能够给我们提供观察和解决环境问题的时间视角,但它本身并不是什么新的法律理念,无法担负起指导现代环境法制建设和环境保护实践的重任。
[Abstract]:The theory of intergenerational equity created for the protection of the Earth's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is based on two misconceptions, that is, to treat the human beings of the collective concept as human beings of the class concept and to property the Earth's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if there are no future generations, The same is true of the obligation to protect the Earth's environment. Weisher turned to future generations and their rights. Although the theory of intergenerational equity can provide us with a time perspective to observe and solv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t itself is not a new legal concept. Unable to shoulder the responsibility of guiding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environmental legal system and the practic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环境资源与能源法研究中心;
【分类号】:D91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陈红梅;后代人环境法主体地位的构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荣芳;WTO框架下贸易与环境问题的法律冲突与协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2 万俊,章玲;中美环境影响评价程序的权力机制研究[J];北方环境;2004年02期

3 廖建凯;国内环境民间组织合法性初探[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5年03期

4 张小军;;论环境参与权[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年07期

5 宋豫,吴宇;尚未出生的后代的环境权探析[J];商业研究;2002年10期

6 蔡金荣;;略论环境行政公益诉讼[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7 陈德敏,邓禾;对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立法探讨[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8 薛德合;杨文圣;;和谐社会中的人与自然[J];沧桑;2006年01期

9 罗世荣,彭弘;试论确立环境犯罪危险犯的必要性[J];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10 侯国跃,许雷;论环境侵权行为[J];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周濂;;政治社会、多元共同体与幸福生活[A];“现象学与政治学”国际现象学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第十二届现象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先玲;项目融资模式及法律问题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2 郑少华;从对峙走向和谐:循环型社会法的形成[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3 周书俊;选择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4 吕雁琴;干旱区水资源资产化管理研究[D];新疆大学;2004年

5 刘惠荣;论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的法律协调[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6 吴新叶;转型农村的政治空间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7 张艳蕊;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8 蔡志强;价值变迁与治理成长[D];复旦大学;2005年

9 李瑞昌;风险 知识与公共决策[D];复旦大学;2005年

10 扶松茂;开放与和谐[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孔石;中国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法治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1年

2 颜士鹏;中国自然保护区立法的现状评价与完善[D];东北林业大学;2001年

3 赵绘宇;论我国环境法律与自然资源法律之整合与发展[D];郑州大学;2001年

4 桂林;论环境管理中的公众参与[D];苏州大学;2002年

5 应杉;论环境侵权损害赔偿[D];东北林业大学;2002年

6 咸冬英;论环境污染民事责任[D];东北林业大学;2002年

7 辛修明;陆源污染防治与海洋环境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8 杨钦;环境污染侵害排除民事责任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9 刘文燕;论生态侵权[D];黑龙江大学;2002年

10 潘如茵;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环境保护法制建设综合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国涛;法律关系要素的内涵改良探讨——兼论后代人利益的保护[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赵大维;公民环境权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2 边孟丽;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防治法律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6169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16169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c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