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环境法论文 >

浅析环境侵权损害社会化救济的基金制度

发布时间:2018-04-15 11:00

  本文选题:社会化救济 + 企业互助基金 ; 参考:《生态经济》2014年06期


【摘要】:环境污染损害事件中最复杂、最棘手的问题是对受害人的补偿。从兼顾效率与公平两大价值来看,我国应建立企业互助基金和政府救助基金制度。企业互助基金是由危险相近的企业或同行业的潜在污染企业通过缴纳基金份额形成风险基金,当其中某一企业因环境侵权而被索赔时,先由该基金支付赔偿,其后再对被索赔的企业追偿,体现了"污染者负担"原则。当加害人难以确定或加害人破产或者被撤销主体资格,而受害人又急需救助等特殊情形时,应通过政府救助基金对受害人予以及时有效的补偿。政府救助基金由政府主导建立,是政府承担环境民事责任的体现,可以对企业互助基金难以适用的部分环境损害予以一定补充赔偿。因此,企业互助基金和政府救助基金有机地构成了完整的环境损害社会化救济的基金制度。
[Abstract]:The most complicated and intractable problem i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damage is the compensation of the victims.According to the two values of efficiency and fairness, we should establish the mutual fund of enterprises and the system of government rescue fund.An enterprise mutual fund is a venture fund formed by an enterprise with similar risks or a potentially polluting enterprise in the same industry by paying a share of the fund. When one of the enterprises is claimed for environmental infringement, the fund shall pay compensation first.Subsequently, the recovery of the claim reflects the "polluter burden" principle.When it is difficult for the offender to determine or cancel the subject's qualification, and the victim is in urgent need of assistance, the victim should be compensated promptly and effectively through the government rescue fund.The government rescue fund is set up by the government, which is the embodiment of the civil liability of the government. It can compensate some environmental damage which is difficult to apply to the mutual fund of enterprises.Therefore, mutual funds and government rescue funds organically constitute a complete social relief fund system for environmental damage.
【作者单位】: 浙江农林大学环境法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基金】:浙江省哲学与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的社会救助基金制度研究”(12JCFX07YB) 浙江省法学会课题“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的多元化救济制度研究”(2013NA21)
【分类号】:D923;D92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周珂,杨子蛟;论环境侵权损害填补综合协调机制[J];法学评论;2003年06期

2 胡震宇;;大规模侵权损害赔偿基金制度设计的思考[J];理论界;2011年08期

3 钭晓东;论环境保护责任社会化的契合——以温州模式为例[J];求索;2002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宏光;;行政机关立法角色的转换[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2 李勇军;高利红;;从国外发展状况看我国环境损害赔偿因果关系的认定[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02期

3 伏创宇;;论公务员不服从违法命令的若干问题[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4 陈宏光;;新时期法治思想的创新与发展——十七大报告蕴含的法治思想[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5 李冠杰;张忠潮;;环境权主体权利辨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5期

6 郭海丽;;农业法上的环境权和农民环境权的保护[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8期

7 张先昌;万小红;;新农村建设中弱势群体环境权益的司法救济[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4期

8 韩英杰;;药品未注册商标的使用权[J];中华商标;2008年09期

9 王荣朝;;和谐司法与律师作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龚辰;;城市公用事业特许合同初探[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毕雁英;;公立高校教师的法律身份及与学校纠纷的解决[A];通过章程的大学治理[C];2011年

2 肖能;;学术权利与行政权力:大学治理的核心范畴——以平衡论为视角[A];通过章程的大学治理[C];2011年

3 陈赛;蓝楠;;我国饮用水源污染责任保险制度探析[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4 廖建求;姜孝贤;;法经济学语境下的环境侵权归责原则重构[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王凤涛;;年龄与职业门槛——雇用年龄限制的正当性[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李京;马玮玮;;消防行政强制措施问题的研究[A];2010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张琛;邓学欣;陈正军;李锦弟;沈志娟;刘渊;苏娟;;《专利法实施细则》第51条第3款规定的修改方式的探讨[A];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2012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第三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选编(第一部分)[C];2011年

8 刘书燃;;中国行政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9 卞建林;高家伟;谭秋桂;孙锐;;中国诉讼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10 王树义;汪再祥;;中国环境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欣;海洋环境监测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钱玉英;制度建设与中国地方政府决策机制优化[D];苏州大学;2010年

3 张雪樵;经济行政权法律监督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魏晓东;银行监管权配置的法律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5 蒋润婷;行政法视阈下的行政参与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吕涛;检察建议法制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7 王锦;环境法律责任与制裁手段选择[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8 方文晖;我国大学章程制定路径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9 阳露昭;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基本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10 石时态;民事执行权配置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薇;鄱阳湖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段鹿杰;胶州湾湿地资源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董海宁;环境侵权损害赔偿社会化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周生明;论我国商业银行接管制度的完善[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蒋士锋;跨界环境损害法律责任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杨鹏章;非强制性环境行政执法行为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孙云文;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法律制度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8 刘雄;对我国旅游、体育旅游与环境保护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9 李菲;行政垄断若干问题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10 杨晰策;大学生权利救济[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朱岩;;大规模侵权的实体法问题初探[J];法律适用;2006年10期

2 钱水苗;;污染环境侵权行为民事责任的特点[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2期

3 林承亮;“温州模式研究”讨论会述要[J];浙江社会科学;1999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修卫;;重庆市建立农业自然灾害民间救助体系研究[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2 巫文勇;;问题金融机构市场退出中的国家救助法律制度研究[J];浙江金融;2011年02期

3 张运能;;要加强政府救助和社会捐赠款的管理[J];中国监察;2007年04期

4 陈姣娥;李云桂;;论慈善救助:中国社会救助的另一支柱[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02期

5 日越;路斐斐;;日越 流浪者的“爱心家园”[J];三月风;2009年04期

6 刘大洪;殷继国;;金融危机救助的反垄断法思考[J];经济法论丛;2010年01期

7 贾建伟;;我国行政救助制度之完善[J];今传媒;2011年07期

8 崔建周,白海彦;伦理学视角下政府救助弱势群体的原因分析[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4年04期

9 王樝;;论我国社会救助中非政府组织的参与[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10 ;救助经费纳入预算 河南不搞一禁了之[J];领导决策信息;2005年2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杨惠基;郑孝平;陆萍;李经中;陈洁;张黎;胡增耆;顾秋根;;上海市社会救助立法研究报告[A];1996年政府法制研究报告[C];1996年

2 严荣;;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西方国家银行国有化[A];马克思主义 中国探索与当代价值: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9年

3 姜崇寿;;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传统美德 认真关注青少年弱势群体[A];慈善事业与社会进步——宝鸡市“慈善事业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论文集[C];2004年

4 刘碧田;;董必武的社会救济思想[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辑)[C];2010年

5 李智君;;海洋政治地理区位与清政府对澎湖厅的经略——以风灾的政府救助为中心[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樊宇;“利”字当头,打击社会信心[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2 记者 方力 报道组 金骏;是邻居,更像是亲人[N];浙江日报;2010年

3 通讯员 陈东;多措并举安排好困难群众节日生活[N];三峡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孙中元;中国公司密谋收购通用汽车?[N];证券日报;2008年

5 记者 周学明;肃南着力构建大社保体系[N];张掖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高健;美欧多家银行将偿还政府救助资金[N];中国证券报;2009年

7 记者 李新和;市慈善总会5万元惠及23名困难学子[N];焦作日报;2010年

8 李英华 本报记者 杜兴旭;大暴雨造成10乡镇受灾 正安紧急转移9000多群众[N];贵州日报;2010年

9 记者 尹文盛 实习生 高霞;百姓遭灾 政府救助[N];东营日报;2005年

10 徐衍;八千低保户得到政府救助[N];盘锦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赵高翔;政府金融救助研究:理论与经验[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孙颖;金融危机政府救助:理论与实践[D];辽宁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利君;秦皇岛XX非政府救助组织发展问题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2 王然;金融危机中政府救助行为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3 杨春;流浪儿童救助中政府与民间组织合作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4 汤佩s

本文编号:17538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17538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df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