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经济学方法在东北老工业基地环境执法工作中的应用
本文选题:“十三五”规划 + 东北老工业基地 ; 参考:《环境保护》2014年17期
【摘要】:"十三五"规划对地区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东北老工业基地由于受传统计划经济思维的影响,环境执法部门在执法过程中过分强调政府的行政干预,忽视了市场经济的作用,环境执法工作亟需得到有效的改进和提高。本文从环境执法立法和配套措施构建、执法理念转变、执法能力建设和执法方式创新等方面探讨了排污权交易、经济赔偿和市场准入限制等环境执法经济手段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应用经验与方法,提出环境执法经济手段与行政手段并重的思想观念,以期为东北地区"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提供参考和借鉴。
[Abstract]:The 13th five-year Plan has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region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ork.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traditional planned economy thought, the environmental law enforcement departments put too much emphasis on the administrative intervention of the government in the process of enforcing the law and neglected the role of the market economy. Therefore, the environmental law enforcement work needs to be improved and improved effectively.This paper discusses emission trading from the aspects of legislation and supporting measures of environmental law enforcement, transformation of law enforcement concept, construction of law enforcement capacity and innovation of law enforcement methods.The application experience and method of economic means of environmental law enforcement, such as economic compensation and market access restriction, in the old industrial base of Northeast China, and put forward the idea of paying equal attention to economic and administrative means of environmental law enforcement.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reference for the third five-year Plan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Northeast China.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商学院财务管理系;吉林大学商学院;
【基金】:吉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基金项目:振兴十年吉林省改革开放专题研究(2012(520));吉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基金项目:吉林省老工业基地振兴规划研究(2011(507)2012(28))
【分类号】:D922.1;D922.6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尚福泉;陈洪梅;;浅谈环境执法在具体执法实践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和提高环保执法能力的对策[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年05期
2 高为;笪晓菲;王学建;;环境执法的经济机制及经济手段探讨[J];环境保护;2006年1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韦炳高;韦仁矿;;当前环境执法工作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科技致富向导;2014年21期
2 靳俊霞;张瑞霞;;破解基层环境执法工作难题的思考[J];神州;2013年1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铀;张成连;陈正基;葛文庆;;用先进表面工程服务新材料产业发展[J];黑龙江冶金;2010年01期
2 崔洚尘 ,李玉亭;“沈阳模式”——烟囱经济的成功转型[J];世界环境;2005年03期
3 陈瑛;李艳;杨永生;;循环经济模式对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启示[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4 胡礼梅;;转型中的资源型城市与老工业基地的比较[J];资源与产业;2008年01期
5 王丽;洪明强;;“鞍山工业遗产”研究[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Z1期
6 ;资讯[J];纺织服装周刊;2010年27期
7 孟昭永;老工业基地沈阳的压铸业[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00年S1期
8 刘兴平,邱继勇;优化产业结构实现老工业基地的可持续发展[J];鞍山钢铁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9 袁俊斌,王恩德;清洁生产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必由之路[J];环境保护科学;2004年06期
10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沈阳化工集团三大项目开竣工[J];当代化工;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丽娜;;以体制创新为关键环节和根本动力加快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步伐[A];“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经济长春论坛文集[C];2003年
2 焦方义;;论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A];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热点问题探讨[C];2003年
3 孙世强;;国家政策与振兴老工业基地的研究[A];“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经济长春论坛文集[C];2003年
4 张莲莲;;充分就业、振兴山西老工业基地、加快工业化、城市化同步发展进程的战略思考[A];“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经济长春论坛文集[C];2003年
5 祝尔娟;;老工业基地的跨越式发展问题研究[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6 臧学英;;国际资本流动的新趋势及其对我国老工业基地的影响[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7 宋冬林;;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资金“入口”与市场“出口”[A];“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经济长春论坛文集[C];2003年
8 徐充;;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调整与竞争力再造[A];第四届国有经济论坛——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制度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王鹤春;王家斌;;沈阳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策略研究[A];创新沈阳文集(C)[C];2009年
10 胡小平;方敏;;老工业基地传统资源产业改造与发展研究[A];第四届全国青年地质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廖晓飞 鲍晓倩 魏劲松;老工业基地的新型工业化之路[N];经济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张华 通讯员 马聚勇;老街旧厂上崛起“新经济”[N];青岛日报;2009年
3 沈阳市政协主席 赵金城;在沈阳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中施展新作为[N];人民政协报;2004年
4 记者 王虹;网络通,黑土地崛起富裕家园[N];人民邮电;2009年
5 本报记者 王海坤;资源型老工业基地“回春”有术[N];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
6 本报记者 王科;实现老工业基地的复兴[N];人民日报;2003年
7 邱继勇;关注老工业基地老龄人口“养”的问题[N];中国社会报;2003年
8 卞源;团结就是力量 团结就能胜利[N];抚顺日报;2006年
9 薛秀颖;东北四市互补联动将成振兴规划重点[N];哈尔滨日报;2007年
10 ;全力建设新型工业基地[N];太原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覃朝晖;成渝老工业基地可持续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翟璐;辽宁省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3 杨春霆;虚拟经济发展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隋忠诚;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国际经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杨振凯;老工业基地的衰退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任晶;我国老工业基地创新系统构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黄蕾;“后单位社会”城市新失业群体的就业适应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蹇彪;区域经济转型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9 潘爽;资源约束条件下区域经济发展的国际经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10 赵丽;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机制构成及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迎春;黑龙江老工业基地科技资源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1年
2 宫宇;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中的就业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3 罗海涛;老工业基地技术创新的制度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0年
4 昌思达;“老工业城市”的新名片[D];安徽大学;2013年
5 张彩梅;振兴老工业基地的财税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6 李博浩;沈阳市铁西区老工业基地工业景观构建的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3年
7 吴嫦娥;吉林中部城市组群功能关系优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李刚;吉林省老工业基地工业结构调整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高珊;区域科技创新与吉林经济发展[D];吉林大学;2004年
10 王义;关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理论思考与政策建议[D];吉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7610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1761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