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环境法论文 >

地质调查法律体系框架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25 00:08

  本文选题:地质调查 + 公益性 ; 参考:《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3年03期


【摘要】:系统分析了我国地质调查法律体系状况,提出构建地质调查法律体系的基本思路,应遵循法制统一原则、立足公益原则、体制创新原则、注重国情原则和借鉴国外经验原则。地质调查立法应是程序法与组织法的结合,是经济法和社会法的结合,是科学与管理的结合。从地质调查的时间(作业流程)、空间(作业范围)和专业(基础、矿产、环境)等3条主线,初步探讨了我国的地质调查法律体系框架;提出按照"抓龙头、补空白、修现行、快配套"的原则,优先出台"地质调查条例",尽快制定和完善我国地质调查相关法律法规等建议。
[Abstract]: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the situation of the legal system of geological survey in China, and puts forward the basic idea of constructing the legal system of geological survey, which should follow the principle of the unification of legal system, the principle of public welfare, the principle of system innovation, the principle of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the principle of drawing lessons from foreign experience. Geological survey legislation should be the combination of procedural law and organic law, economic law and social law, and the combination of science and management. From three main lines of geological survey time (operation flow, space (scope of operation) and specialty (foundation, mineral resources, environment), this paper preliminarily discusses the framework of the legal system of geological survey in our country, and puts forward that according to "grasping the head, filling up the blank, repair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quick matching", the regulations of geological survey should be issued first, and the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of geological survey should be formulated and perfected as soon as possible.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评价专项(1212011120357)
【分类号】:D922.17;D92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新安;;关于地质调查立法若干问题的思考[J];国土资源情报;2009年07期

2 方克定;;国土资源战略研究的起点和基点[J];国土资源情报;201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浩科;;关于中国地质调查局建设有关问题思考[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8年01期

2 刘景义;;当前国土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J];才智;2012年19期

3 刘云忠;成金华;尤孝才;;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的经济学分析[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6年11期

4 夏英煌;王文;罗晓玲;陈元旭;;我国地质调查工作的发展与未来需求分析[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7年01期

5 宋时锐;;做好组织人事工作 促进地质工作改革发展——改革开放三十年地勘行业组织工作回顾与展望[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8年12期

6 张润丽;王文;;对我国地质调查开展战略研究的思考[J];中国矿业;2010年07期

7 张宇;李晓莉;;经济社会发展对地质调查形势与需求的影响[J];中国矿业;2011年09期

8 唐金荣;朱丽丽;金玺;;发达国家地质调查机构的共同特征及其启示[J];中国矿业;2011年S1期

9 吴曦;赵连荣;;国土资源大调查成果社会化服务制度体系研究[J];资源与产业;2008年02期

10 罗晓玲;张润丽;;我国地质工作未来发展趋势浅析[J];资源与产业;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李虹;;美国公益性地质工作发展方向[A];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青年分会2006年学术交流论文汇编[C];2006年

2 夏英煌;王文;罗晓玲;陈元旭;;我国地质调查工作的发展与未来需求分析[A];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青年分会2006年学术交流论文汇编[C];2006年

3 罗晓玲;夏英煌;王文;;新时期我国地质调查工作的发展与未来需求分析[A];地质工作体制改革30年座谈会文集[C];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吴曦;基础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调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2 刘凯;中央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人才培养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3 杨添天;中加地质勘查行业对比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4 王寅;中国地质调查局人才队伍建设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5 庞剑波;我国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运行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盛雷鸣;公益性建设项目拆迁立法之探讨[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张弘;;论完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J];口岸卫生控制;2006年03期

3 高媛;;环境诉讼的公益性及诉讼法保障探析[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4 刘哲石;;试论我国动物保护法律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的建议[J];法制与社会;2007年05期

5 翁晓霞;;论我国劳动保障法律体系的建立与完善[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6 王岩芳;高晓春;;论体育法的地位——从法的体系划分谈起[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7 傅丽;;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调控立法新构想[J];法制与社会;2008年05期

8 张琳;;完善我国应急法律体系[J];城市与减灾;2009年01期

9 吴建军;;浅析环境诉讼权[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09年03期

10 胡兰玲;;国外循环经济立法状况及对我国的启示[J];商业时代;2009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梁剑琴;;论循环经济立法的科学内涵[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5年

2 严利;叶鹏飞;赵燕;;突发事件应急法制体系的国际比较与框架设计[A];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韦剑;;完善的法律体系是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根本保障[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8年

4 李庆保;孙豁然;;完善我国矿业法律体系的思考[A];全国金属矿山采矿新技术学术研讨与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5 周岚;;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体系的完善[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4年

6 张苏飞;;我国循环经济立法刍议[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三册)[C];2005年

7 陈兴华;;论法律在我国石油储备战略中的重要地位[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三册)[C];2005年

8 文伯屏;;论环境资源法律体系[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三册)[C];2005年

9 成红;张辉;;论我国电力法律体系的完善[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四)[C];2006年

10 韦剑;朱燕燕;龚秋;;我国循环经济法律体系现状、问题及建议思考[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国务院法制办主任 曹康泰;建立完备法律体系 推进政府廉政建设[N];人民日报;2003年

2 唐俊;完善相关法律体系破解食品安全难题[N];法制日报;2007年

3 宫瑞国;尽快完善食品药品安全法律体系[N];人民代表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张际达;突破城乡二元体系的关键一步——《城乡规划法》[N];中国建设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高丽;完善保护儿童的法律体系和保护机制[N];中国妇女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孙立群;法律体系 投诉机制的基础保障[N];政府采购信息报;2006年

7 谢圣华;北京研讨构建中国特色未成年人法律体系[N];人民法院报;2007年

8 邵金荣;公益性民办社会服务组织的规范[N];法制日报;2004年

9 通讯员 高薇;建立控制“生物入侵”的法律体系[N];光明日报;2005年

10 记者  翟帆;我们用什么来保护未成年人?[N];中国教育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彦杰;国有森林资源法制化管理体系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2 苏冰;国防医学的法律体系探讨[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9年

3 左佳;完善中国环境规制法律体系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4 申少君;道路交通安全规律及法律体系研究[D];长安大学;2003年

5 韦伟强;中国危机管理法制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刘聪;清朝医药法制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8年

7 蔡磊;非营利组织基本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8 周帆;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府际关系:一种法律的途径[D];复旦大学;2004年

9 范亚东;中俄土地资源保护立法比较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5年

10 张淑芳;行政法援用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黎平;论我国动物保护法律体系的重构[D];东北林业大学;2003年

2 赵春;构建我国石油资源法律体系初探[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3 赵冬梅;城市森林建设的立法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4 刘洁;我国电力监管法律体系研究[D];北京工商大学;2006年

5 贺书霞;中国循环经济立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6 张春燕;论循环经济法律制度建设[D];湖南大学;2007年

7 周静;水上搜救责任主体及其法律责任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7年

8 宋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及相关法律问题[D];兰州大学;2008年

9 曹瑾;可再生能源法律若干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7年

10 李婉;论我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法律制度构建[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7988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17988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9a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