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环境法论文 >

气候变化的应对:排污权交易抑或碳税

发布时间:2018-04-29 21:04

  本文选题:气候变化 + 命令控制 ; 参考:《法学论坛》2011年01期


【摘要】:不管从环境问题管理的理论来看,还是经验来看,市场机制相对于命令控制而言,更加适宜作为气候变化的应对措施。作为市场机制的排污权交易和碳税如今成为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选项,但是由于气候变化存在不确定性,所以很难对排污权交易和碳税的优劣做出一般判断,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我国的国情来看,借助碳税而不是排污权交易来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符合我国的政治、经济和外交利益。
[Abstract]:In terms of the theory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nd experience, the market mechanism is more suitable as a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 than the command control. Emission trading and carbon tax as a market mechanism are now the main option for various countries to cope with climate change, but because of the uncertainty of climate change, it is very important. It is difficult to make a general judgement on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emission trading and carbon tax. It is necessary to analyze specific problems. 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 conditions of our country, it is consistent with the political, economic and diplomatic interests of our country to deal with the climate change with the use of carbon tax instead of emission trading.

【作者单位】: 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
【基金】:司法部2009年度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一般项目《中国绿色税制法律问题研究》(09SFB2054) 教育部2010年度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我国应对气候贸易壁垒的法律对策研究》(10YJC820108) 上海市教委科研基金项目《气候贸易壁垒及其法律对策研究》(11YS147)的部分成果
【分类号】:D922.6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曹明德;排污权交易制度探析[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2 吴巧生,成金华;论全球气候变化政策[J];中国软科学;2003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杨兴;论《京都议定书》对国际政治和国际经济的潜在影响[J];时代法学;2005年03期

2 宋婧;;排污权的法律属性分析[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10期

3 谢晓琳;我国排污权交易法律制度构建[J];求索;2005年03期

4 贾引狮,骆鑫;西部大开发中环境保护的博弈分析与法律制度创新——一种法律经济学观点[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仇永胜;黄环;;美国水污染防治立法研究[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一册)[C];2005年

2 王征;;论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交易制度[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一册)[C];2005年

3 朱清;;论排污权交易制度的构建[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4 谭柏平;;论排污权交易制度对促进我国钢铁工业生态化的积极作用[A];中国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2007年会暨第五届全国财税法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董超;;浅议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法律制度[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6年

6 田密;孙晓宁;;试析排污权交易在火电行业的应用[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6年

7 田义文;张哲;田甜;;排污权交易制度探析[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7年

8 田坚坚;;建设用地指标市场化与耕地保护研究[A];节约集约用地 促进可持续发展[C];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欣颖;公害防治与污染防止的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2 郭志伟;中国排污权交易制度研究与河北省排污权交易制度构建[D];河北大学;2006年

3 蒙志敏;排污权交易法律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4 万丽丽;我国水权配置体制改革及农业水权的发展[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5 袁静;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外交博弈[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6 王英平;《京都议定书》及后京都时代的国际气候制度[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7 张红梅;可交易排放许可权会计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8 张学平;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9 于惠燕;我国排污权交易的立法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

10 郑方荣;环境保护与合同制度的生态化[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黄桂琴;论排污权交易制度[J];河北学刊;2003年03期

2 徐华清;发达国家能源环境税制特征与我国征收碳税的可能性[J];环境保护;1996年11期

3 高鹏飞,陈文颖;碳税与碳排放[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10期

4 蒋亚娟;关于设立排污权的立法探讨[J];生态经济;2001年12期

5 吕忠梅,刘长兴;试论环境合同制度[J];现代法学;2003年03期

6 潘家华;人文发展分析的概念构架与经验数据——以对碳排放空间的需求为例[J];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廖建凯;;英国的碳减排法律制度[J];世界环境;2011年02期

2 ;温家宝研究部署当前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讨论并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修订草案)》[J];中国建设信息;2007年14期

3 张梓太;;中国气候变化应对法框架体系初探[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4 张勇;;略论应对气候变化与《能源法》的制度选择[J];公民与法(法学版);2010年07期

5 董勤;;美国2005年《能源政策法》“气候变化”篇评析——兼论对我国制定《能源法》的启示[J];前沿;2011年06期

6 焦冶;;构建法治下的公共气象服务体系——以气候变化为视角[J];学习与探索;2010年02期

7 ;中国将出台碳交易管理办法[J];造纸信息;2010年12期

8 王立宽;谢军安;;关于发展低碳经济的法律对策[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0年05期

9 宋秀慧;;低碳经济与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立法完善[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李静云;别涛;;清洁发展机制及其在中国实施的法律保障[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苏苗罕;;美国气候变化立法进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2 杨惜春;;我国气候资源保护立法刍议[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张艳;刘翰聪;;浅谈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措施碳基金——以英国为借鉴[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刘芳;;气候变化适应法初论[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11年

5 史明萍;;风险社会背景下的环境风险——以气候变化为侧重[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11年

6 刘召彬;;应对气候变化立法的现状和对策[A];经济策论(下)[C];2011年

7 曾文革;张婷;;后京都时代中国能源法制面临的挑战与对策[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曾文革;袁振华;;气候变化背景下美国温室气体排放许可立法的进展与影响[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11年

9 马存利;武妍蓉;;低碳经济与我国森林法律制度变革[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10 王兆平;;论气候变化和国际金融危机下的碳标识制度[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李韶辉;我国将考虑立法应对气候变化[N];中国改革报;2010年

2 记者 焦玉海;2009环境资源立法与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举行[N];中国绿色时报;2009年

3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法律系法学博士 董勤;建议我国能源法设立“应对气候变化”章[N];人民法院报;2008年

4 董勤;《能源法》中应增加“应对气候变化”的内容[N];中国改革报;2008年

5 绿杨子;欧洲经验:法律杠杆撬动“环保战争”[N];南方周末;2008年

6 任春;能源类法律制定修订工作加速进行[N];中国电力报;2007年

7 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律师 李季先;气候立法可考虑分三阶段进行[N];证券时报;2008年

8 记者 程晖 实习记者 齐添;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立法研究项目启动[N];中国经济导报;2011年

9 记者 王恩瑞 通讯员 李国英;我省应对气候变化办法出台[N];山西日报;2011年

10 ;美通过限制温室气体排放法案[N];北京商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赵爽;能源法律制度生态化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2 刘明明;温室气体排放管制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3 贾甲;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法律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孙法柏;现代环境法的运行机制[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珏;应对气候变化在能源法中的制定问题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2 高大力;英国和苏格兰《气候变化法》述评[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3 燕方;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立法之适应性选择[D];复旦大学;2011年

4 刘晓靖;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法律机制之建立[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5 宋秀慧;应对气候变化构建我国低碳经济法律体系的设想[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6 孔令颖;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法律体系的完善[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7 苏耀光;中国气候变化应对立法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8 柳珉;应对气候变化行政法律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9 汤钊;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法律对策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10 李鹏;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法律规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8215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18215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d92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