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环境法论文 >

我国矿山环境治理法律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30 09:16

  本文选题:矿山环境 + 矿山环境治理 ; 参考:《山西财经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摘要】:矿产资源的非可再生性决定了它是一国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民生活的重要物质保障。我国又是世界上矿产资源较为丰富、矿种较为齐全的少数国家中的一个,其中有20多种矿产的探明储量位居世界前列。然而我国为了发展经济,,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同时在此过程中也忽视了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矿山环境问题以及与其相伴而生的各种社会问题。矿山环境的急剧恶化已经严重影响了矿区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也阻碍着整个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 本文通过对矿山环境治理的法律制度进行概述,从我国矿山环境问题的现状入手,分析建立矿山环境治理法律制度的法律依据,依照现存的矿山环境问题,对建立矿山环境治理法律制度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就我国现存的矿山环境治理法律制度而言,从立法现状和相关法律制度两个方面的现状入手,探究制度不健全所存在的缺陷。同时通过借鉴美国和澳大利亚治理矿山环境方面的经验,进而提出建立我国矿山环境治理法律制度的建议。 通过完善已有的相关法律法规,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与制度创新,在坚持清洁生产原则、坚持环境法“谁受益、谁治理”原则、坚持“开发与保护并举”的基础上,做到从源头上降低矿山环境问题发生的可能性,构建完善的矿山环境治理法律制度,进而积极开展矿山环境治理工作,有效遏止矿山环境进一步恶化,从而真正实现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可以说,建立矿山环境治理法律制度不仅可以弥补并完善我国环境法律制度,同时为督促矿山企业进行环境保护也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Abstract]:The non-renewable mineral resource determines that it is an important material guarantee for a country's economy, social development and people's life. China is also one of the few countries with abundant mineral resources and complete mineral resources in the world. Among them, 20 kinds of proven reserves of mineral resources are among the top in the world. However, in order to develop the economy, the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 in China has caused some damage to a certain extent, and a series of min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various social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them have been neglected in the process. The rapid deterioration of mine environment has seriously affected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living environment of the people in mining area, and also hindered the normal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society and economy. By summarizing the legal system of mine environmental control, starting with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min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legal basis for establishing the legal system of min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nd 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min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The necessity of setting up legal system of mine environmental control is analyzed. As far as the existing legal system of mine environment management in China is concerned, the defects of the imperfect system are explored from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egislation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related legal system. At the same time, by drawing lessons from the exper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Australia in the field of mine environment management,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establishing the legal system of mine environment management in China. By perfecting the existing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relying on advanc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on the basis of adhering to the principle of cleaner production, adhering to the principle of "who benefits, who governs" in environmental law, and adhering to the principle of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simultaneously", In order to reduce the possibility of min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occurring at the source, to construct a perfect legal system of min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nd to carry out the work of min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ctively, and to effectively stop the further deterioration of mine environment, so as to realize the real population, Harmoniou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t can be said that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legal system of min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can not only make up for and perfect the environmental legal system of our country, but also provide a powerful legal guarantee for urging mining enterprises to carry ou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2.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政,严洪元,张建军;村安万事兴──河南省洛阳市实施“千村依法治理工程”[J];中国司法;1998年08期

2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单位资质管理办法[J];国土资源通讯;2005年12期

3 ;南水北调汉江中下游四项治理工程[J];政策;2003年10期

4 ;安徽 率先立法保护矿山环境[J];资源与人居环境;2007年16期

5 张君型;;泗河治理工程移民迁占工作的做法与体会[J];山东水利;2008年05期

6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辽西北草原沙化治理工程建设方案的通知[J];辽宁省人民政府公报;2008年18期

7 彭磊;;我国矿山土壤污染防治立法研究[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0年04期

8 朱岳松;刘佳明;;涡河欢歌[J];江淮;2008年06期

9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2008年度农村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通知[J];山西政报;2008年10期

10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将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移交地方管理的通知[J];湖北省人民政府公报;2010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青锁;赵承勇;杨进朝;刘占时;;河南省矿山环境现状与趋势[A];河南省地质调查与研究通报2007年卷(下册)[C];2007年

2 ;矿山环境生态、水文、工程地质的新进展[A];中国实用矿山地质学(上册)[C];2010年

3 梁刚;陈俊峰;申瑞婷;刘晓峰;;我国矿山环境治理技术及对策研究[A];“地球·资源”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陈修森;;矿山环境治理模式及其适用性分析[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11年卷(下册)[C];2011年

5 郭文秀;张艺露;;济源市矿山环境现状与趋势分析[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9年卷(下册)[C];2009年

6 赵承勇;齐登红;郑拓;;河南省矿山环境问题与保护措施[A];河南省地质调查与研究通报2007年卷(下册)[C];2007年

7 吴梅;郭文秀;杨皓宇;;灵宝市矿山环境现状与趋势[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8年卷(中册)[C];2008年

8 倪师军;张成江;徐争启;陈翠华;施泽明;;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在矿山环境研究中的应用[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彭觥;;关于矿山地质学理论与实践发展的评述[A];中国实用矿山地质学(上册)[C];2010年

10 冯德利;;发展循环经济 创建资源化绿色矿山[A];2010水泥矿山开采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论坛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扬正;泽被子孙铸伟业[N];中国矿业报;2003年

2 韩良华;我市矿山环境整治经验在无锡推广[N];宜兴日报;2009年

3 韩良华;矿山环境整治突出五项重点[N];宜兴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刘晓星;中央投入50亿治理矿山环境[N];中国环境报;2009年

5 记者 康维海;青海投3亿保护矿山环境和地质遗迹[N];地质勘查导报;2009年

6 康维海;海北争取中央补助资金1.48亿加大矿山环境治理[N];青海日报;2009年

7 王莉;我省矿山环境治理取得新进展[N];青海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王琼杰;绿色矿山向我们疾步走来[N];中国矿业报;2010年

9 蔡彦辉 闫淑娟;古莲河煤矿打造低碳生态矿山[N];黑龙江日报;2010年

10 贺介飞;黄石大冶3年投8.7亿元治理矿山环境[N];中国矿业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奇;矿山环境治理技术与治理模式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9年

2 韩博;辽源煤矿区矿山公园规划与建设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3 马嘉铭;矿山环境治理绩效评价与预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2年

4 胡培兴;京津风沙源成因分析与防治对策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5 赵汀;基于遥感和GIS的矿山环境监测与评价[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7年

6 李武斌;九寨沟马脑壳金矿露天矿山生态恢复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张涪平;藏中拉屋铜矿区生态恢复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8 姜宏汝;福建省矿业循环经济发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9 付薇;矿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协同机制与对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10 王虹;新疆阿勒泰地区矿产资源规划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小燕;矿山环境治理多元化投融资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2 安娜;我国矿山环境治理法律对策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3年

3 张文宁;我国矿山环境治理法律制度问题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4 许珍;我国矿山环境治理法律制度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5 张津;论我矿山环境治理中的政府环境责任[D];江西理工大学;2012年

6 许萍;矿山公园规划设计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7 黄彪;南非矿山工伤管理法律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山西大学;2010年

8 张巍;黑龙江省矿山环境修复工程措施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9 高原;矿山公园景观设计探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10 梁春艳;论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D];广西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8239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18239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095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