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清洁生产经济激励制度研究
本文选题:清洁生产 + 经济激励制度 ; 参考:《湖南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摘要】: 清洁生产不仅是环境管理手段,更是有别于传统发展模式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我国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导致“环境瓶颈”的制约日益明显,发展清洁生产,改变粗放型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展清洁生产,应当首先从立法入手。我国清洁生产的立法较早,但是随着现代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清洁生产立法的不足也逐渐暴露出来。更新陈旧的立法观念,将清洁生产与现行环境法律法规紧密结合起来,可以消除法律体系自身非逻辑性的弊端。同时,还需要在法律实施的制度层面加以完善,不被信仰的法律,形同虚设。在实施环境管理法律规范时,应当将各项具体的环境管理制度与激励制度紧密结合,相互促进。 环境经济激励制度是指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通过立法充分利用环境经济激励手段,引导经济行为人实施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和持续利用自然资源行为的基本法律制度,它是针对环境资源外部不经济性问题的,具体可分为庇古手段和科斯手段两大类。典型的代表是环境税、补贴制度和排污权交易制度。环境税制度通过增加规定环境税收优惠措施的税种,加强优惠措施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充分运用加速折旧、投资抵免等间接优惠形式,加大税收优惠措施的力度,对清洁生产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补贴是各种类型财政资助的通称,主要有现金补助、利率低于市场利率的软贷款、税收补贴等表现形式。可以由国家发展银行为主导,向采用清洁生产方式的单位提供利率低于市场利率的软贷款,并通过颁布产业贷款指导目录,鼓励商业银行向清洁生产的单位提供优惠的信贷支持,解决补贴的资金来源问题。排污权交易是一种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政策和经济刺激手段。排污企业为了减少费用,必然要采用先进的污染治理技术,并不断地开发更加有效的技术,由技术进步而带来的排污权节余又会给企业带来收益,从而体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这是排污权交易的法律价值所在。以构建完善的地方排污制度为基础,加快推进国家排污管理制度的健全与完善。环境税、补贴、排污权交易制度各具特色,综合运用,才能妥善解决环境管理问题。
[Abstract]:Cleaner production is not only a means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but also a new mod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development model. The tradi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 of our country leads to the increasingly obvious restriction of "environmental bottleneck". Only by developing cleaner production, changing the extensive growth mode and taking the new road of industrialization can we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o develop cleaner production, we should first start with legislation. The legislation of cleaner production is earlier in our country, but with the increasing of modern environmental problems, the deficiency of clean production legislation is gradually exposed. Updating the outdated legislative concept and combining cleaner production with current environmental laws and regulations can eliminate the illogical drawbacks of the legal system itself. At the same time, we also need to perfect the system of law enforcement.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laws and regulations, the specific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 and incentive system should be closely combined and mutually promoted. On the basis of the law of value, the environmental economic incentive system is to guide the economic actors to implement the basic legal system 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 environmental quality and the sustainable use of natural resources by making full use of the environmental economic incentives through legislation. It is aimed at the external diseconomy of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and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Pigou means and Coase means. Typical representatives are environmental tax, subsidy system and emission trading system. The environmental tax system strengthens the coordination and coordination among the preferential measures by increasing the types of taxes that stipulate the preferential measures of environmental taxation, makes full use of indirect preferential forms such as accelerated depreciation and investment credits, and increases the intensity of preferential tax measures. Clean production has a great role in promoting. Subsidy is a general term for various types of financial aid, mainly in the form of cash subsidies, soft loans with interest rates lower than market rates, tax subsidies, and so on. May be led by 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Bank to provide soft loans with interest rates lower than market rates to units adopting cleaner production methods, and through the issuance of an industrial loan guidance catalogue, Commercial banks are encouraged to provide preferential credit support to cleaner production units to solve the funding problem of subsidies. Emission trading is a market-based economic policy and economic stimulus. In order to reduce the cost, sewage enterprises must adopt advanced pollution control technology and continuously develop more effective technology. The savings of emission rights brought by technological progress will bring benefits to enterprises, thus reflecting the unity of efficiency and fairness. This is the legal value of emissions trading. 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a perfect local sewage system, we should speed up the improvement of the national sewage management system. Environmental tax, subsidy and emission trading system have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205;D92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磷酸二氢钾清洁生产技术获鉴定[J];硫磷设计与粉体工程;2011年04期
2 鲁运东;;畜牧养殖业污染分析与清洁生产技术探讨[J];吉林农业;2011年07期
3 吴小艳;;绿色再制造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运作管理研究[J];当代经济;2011年16期
4 孟祥芳;唐家龙;夏来保;;我国化学工业节能减排与清洁生产技术发展战略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年17期
5 ;磷化工力推黄磷清洁生产方案[J];江苏氯碱;2011年03期
6 ;工信部下发造纸行业清洁生产要求[J];华东纸业;2011年03期
7 ;2011年热处理行业厂长经理会议暨“十二五”热处理节能减排高峰论坛会议通知[J];热处理技术与装备;2011年04期
8 童勇;;创新创优 转型发展——泰格林纸集团“十一五”回顾和“十二五”展望[J];造纸信息;2011年08期
9 詹玉飞;李小波;;广安市广安区建设生态畜牧业的探索[J];四川畜牧兽医;2011年07期
10 梁龙;;印染加速节能环保转型战[J];中国纺织;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姜进强;;清洁生产技术驱动企业发展[A];推动绿色转型,,打造清洁钢企——2011中国钢铁工业科技与竞争战略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杨再鹏;;清洁生产技术和清洁生产[A];第六届化学工程与生物技术展览暨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郝福安;张红;王耀辉;;机械工业清洁生产技术发展研究[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4 诸献雨;;浅谈电熔镁工业的清洁生产技术[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8年
5 钟善锦;曾广庆;赵军;;甘蔗制糖业清洁生产技术指标体系[A];广西环境科学学会2002—2003年度学术论文集[C];2003年
6 马新华;徐谷仓;;张家港三得利染整厂实施清洁生产的步骤和体会[A];2006第三届全国染整清洁生产、节水节能、降耗新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7 徐广锋;;家具生产中的清洁生产技术[A];环境与健康:河北省环境科学学会环境与健康论坛暨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徐非凡;;清洁生产在油田开发环境保护中的前景[A];环境保护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集(上)[C];2007年
9 何德文;文罡;柴立元;杨晓光;宋丹娜;黄良辉;金艳;;铝冶炼清洁生产评价体系研究[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上册)[C];2005年
10 吴丽涵;兰卓;;发展中国循环经济的环境税收制度[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小红;农药清洁生产技术目标确定[N];农资导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刘晓星;5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推行方案发布[N];中国环境报;2011年
3 农工民主党营口市委员会 栾明拥;加大清洁生产力度 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性发展[N];营口日报;2007年
4 日报记者 刘丽虹;营造碧水蓝天[N];柳州日报;2009年
5 记者 姚耀富;扬子研究院清洁生产技术创实效[N];中国化工报;2009年
6 记者 季英德;山东新建煤矿项目实行环保一票否决[N];中国环境报;2008年
7 唐一达;清洁生产技术应大力推广[N];科技日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班健;清洁生产技术要求诞生记[N];中国环境报;2002年
9 王蔷;建材业9项清洁生产技术列入国家导向目录[N];中国建材报;2003年
10 孔凡涛;工信部公布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推行方案[N];中国石化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王林秀;清洁生产驱动因素及调控机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2 孙承廷;基于循环经济的生态税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3 王晶;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运行机制、模式及评价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罗X;中国能源密集型产品贸易的环境扭曲效应及矫正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5 李长友;我国循环经济的法制保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6 陈彬;循环经济的生态技术观解析[D];东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康木世;我国清洁生产经济激励制度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2 衣晶;我国循环经济激励制度的法律思考[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3 温惠妹;甜菜碱清洁生产技术方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王悦;可再生能源经济激励主要制度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5 谢金玲;我国清洁生产法律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6 曲思禹;钢铁行业清洁生产指标体系建立及评价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张满;半导体材料制造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问题和对策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
8 刘云飞;湖南韶峰水泥集团清洁生产实施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9 杨如松;基于清洁生产的水泥生产企业内部发展循环经济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10 李军德;采油厂清洁生产管理模式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0204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2020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