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证书交易制度研究
本文选题:节能证书 + 产权交易 ; 参考:《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摘要】:欧盟的实践与中国“十五”及“十一五”规划节能减排的实践证明,从政府强制节能到政府强制和市场诱致节能是节能减排绩效大于成本的路径依赖。在节能技术及技术创新日臻成熟,节能效果却不明显的情势下,法律制度创新就成为节能减排的契机。而节能证书交易制度设计与安排就成为中国节能减排法律制度创新的焦点。 无论怎样定性,节能的主体都是企业或个人。节能证书交易制度就是从企业或个人作为经济人与理性人的本质出发,建构产权交易规则,形成节能市场,让企业或个人在追逐价值与效率中,使节能资本化、产业化。 节能指标的质与量是其价值化与资本化的基础,节能投资者的参与是节能市场形成的条件,节能证书则是节能交易规则与空间,因而节能绩效取决于节能证书交易制度的合理性。 欧盟等国的范式与经验的借鉴,中国政府强制节能的教训足以为交易节能证书在中国设计与安排的必然性提供依据。 客观的制度需求与主观的制度供给的均衡,将成就节能证书交易制度在中国从理论走向现实,而法律进步将见证这一历史过程。
[Abstract]:The practice of EU and China's "10th Five-Year Plan" and "11th Five-Year Plan" prove that the path dependence of energy saving performance over cost is from government compulsory energy saving to government enforcement and market induced energy saving. In the situation that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re maturing, but the effect of energy saving is not obvious, the innovation of legal system becomes the opportunity of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The design and arrangement of energy-saving certificate trading system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the innovation of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legal system in China. No matter how qualitative, the main body of energy saving is enterprise or individual. The trading system of energy saving certificate starts from the essence of enterprise or individual as economic person and rational person, constructs property right transaction rules, forms energy saving market, enables enterprises or individuals to capitalize on energy saving and industrialize in pursuit of value and efficiency. The quality and quantity of energy saving index is the basis of its value and capitalization, the participation of energy saving investors is the condition of the formation of energy saving market, and the energy saving certificate is the trading rule and space of energy conservation. Therefore, the performance of energy saving depends on the rationality of the trading system of energy saving certificate. From the experience of European Union and other countries, the lessons of compulsory energy saving by Chinese government can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design and arrangement of trading energy saving certificates in China. The balance between objective institutional demand and subjective institutional supply will make the trading system of energy saving certificate in China move from theory to reality, and legal progress will witness this historical process.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922.6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荣泗;;《能源法》框架设计思路[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7年15期
2 陈姝蓉;;完善我国能源法律体系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06年17期
3 永增;;能源法不是“万能钥匙”[J];中国石油石化;2007年24期
4 本刊编辑部;;《能源法》制定取得进展[J];中国环保产业;2008年01期
5 司坡森;;能源法开门立法亟待公众有效参与[J];江淮法治;2008年07期
6 ;三部委:《能源法》起草工作正式启动[J];煤炭企业管理;2006年03期
7 刘立新;;周凤起谈《能源法》[J];新财经;2008年01期
8 江小金;;略论制定《能源法》的必要性[J];法制与社会;2008年03期
9 王伟;;解读能源法几大看点[J];国家电网;2008年01期
10 ;机构[J];科技咨询导报;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莫神星;;探讨我国能源法的基本原则[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6年
2 孟庆瑜;刘茜;;环境资源法体系研究——从相关法律之间关系的角度谈《环境保护法》的修改[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07年
3 王锦;;日本能源安全法律制度及对我国相关立法的启示[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6年
4 马俊驹;龚向前;;论能源法的变革[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6年
5 莫神星;;我国能源安全保障法律问题探讨[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6 柯坚;;我国能源法安全价值刍议[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6年
7 董勤;;气候变化背景下水能资源的法律地位——兼对《能源法》征求意见稿的建议[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张一粟;;论我国能源立法应选择法典模式[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6年
9 胡颖铭;;我国能源安全保障的国内法律问题初探[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6年
10 宁琛;;能源法在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中的作用探究——彻底贯彻环境保护的预防原则[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韩晓霞;我国将催生首部《能源法》[N];中国石油报;2005年
2 韩晓霞;首部《能源法》填补基础法空白[N];中国环境报;2005年
3 谢晓冬;《能源法》有望年内形成草案[N];中国改革报;2006年
4 欣华;《能源法》立法工作公开征求意见[N];中国石化报;2006年
5 浙江湖州电力局 卢炳根;《能源法》大中之“小”[N];中国电力报;2008年
6 早报北京专稿 孙宗胜;能源局局长:能源法最快明年出台[N];东方早报;2005年
7 记者 彭源长 苟慧智;建设节约型社会需“能源法”助力[N];中国电力报;2006年
8 记者 江书程;国家就《能源法》立法公开征求意见[N];中国石油报;2006年
9 记者 任丽梅;《能源法》12月1日起面向社会征求意见[N];中国改革报;2007年
10 韩洁邋罗沙;能源法出台脚步渐近[N];人民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刚;国际原子能法框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新凤;论我国能源立法的完善[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张峗;能源公用事业立法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3 石云;论我国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的法律规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赵仕玲;能源法立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5 周敏;美国《2005年能源政策法案》评析[D];厦门大学;2008年
6 宁琛;我国能源法基本制度体系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7 李康明;确立新的能源价格形成机制的法律思考[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8 辛超;论中国能源法的立法和完善[D];山东大学;2012年
9 李杨;我国能源法立法模式与制度的完善[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
10 陈珏;应对气候变化在能源法中的制定问题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0566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2056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