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环境法论文 >

关于环境合同的内容厘清与框架构建的探讨

发布时间:2018-06-25 00:47

  本文选题:环境 + 环境权 ; 参考:《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硕士论文


【摘要】: 合同是调整法律关系的重要制度,它最初起源于市民社会。合同制度自罗马法建立以来就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法律关系的一种手段,然而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在资本主义社会表现为一种自由竞争机制向国家干预机制的发展,而合同的意思自治原则也在一定的方面得以相应的约束。当今民法与环境法呈现融合趋势,许多民法上基本原则和制度都可以被环境法学所借鉴。 吕忠梅教授是我国早期从事环境合同研究的前辈,在她一系列的文章中对环境合同的研究基本上是从合同制度的发展变化,即个人意志和国家意志的角度进行撰写;在合同的分类上主要将其分成环境分配合同和环境消费合同;环境合同的内容主要也是依照民事合同的框架来对主体、客体、权利义务关系进行了探讨。实质上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体系。 本文以环境合同的民事和行政性的特征为铺垫,对民事合同和行政合同皆作探讨,但以民事性质的合同为主。与前辈的研究思路有所不同的是,本文首先花费大量篇幅从传统环境权理论的研究入手,对环境合同所规制的环境权利的范围和内容作一个明晰;其次在现代的环境合同理论中,合同所调整的权利义务关系不明晰、客体也有争议,本文对环境合同的分类作延伸,试图对环境合同从另一个角度进行分类;最后,在此种分类的基础上,我们认为有必要对当事人具体的权利义务作更进一步的细化,才能使得环境合同能真正对环境问题做出贡献发挥应有的价值。
[Abstract]:Contract is an important system to adjust the legal relationship. It originated from the civil society.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Roman law, the contract system has been a means of adjusting the legal relationship between equal subjects. However,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economy, the development of a free competition mechanism to the state intervention mechanism in capitalist society. And the principle of autonomy of the will of the contract can also be bound in certain aspects. Nowadays, civil law and environmental law are converging, and many basic principles and systems in civil law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 by environmental law. Professor Lu Zhongmei is the forerunner of environmental contract research in the early period of our country. In her series of articles, the research on environmental contract is basically written from the angle of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 of the contract system, that is, the individual will and the state will. In the classification of contracts, it is mainly divided into environmental distribution contracts and environmental consumption contracts, and the content of environmental contracts is mainly based on the framework of civil contract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bject, object, rights and obligations. In essence, a relatively perfect system has been formed. Based on the civil and administr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environmental contracts, this paper discusses both civil and administrative contracts, but mainly on civil contracts. What is different from the previous research idea is that this paper first spends a lot of space on the study of traditional environmental rights theory and makes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the scope and content of environmental rights regulated by environmental contracts. Secondly, in the modern environmental contract theor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ights and obligations adjusted by the contract is not clear and the object is controversial. This paper extends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environmental contract and tries to classify the environmental contract from another angle. On the basis of this classification, we think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further refine the specific rights and obligations of the parties in order to make the environmental contract truly contribute to 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play its due value.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D922.6;D923.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瑞兴;;环境人权的司法保障之省思:从环境人权到环境诉权[J];公民与法(法学版);2011年06期

2 彭立威;;法权意义上的生态人格[J];法学杂志;2011年07期

3 林广海;辜恩臻;;完善诉讼制度,为环境诉讼保驾护航[J];绿叶;2011年08期

4 李长健;欧阳柳萌;;税收视角下的农民环境权保护[J];江西社会科学;2011年06期

5 常纪文;;论环境基干法律的修订完善[J];绿叶;2011年08期

6 张军驰;樊志民;王倩;;我国农村环境治理的对策研究——基于环境法律分析的视角[J];理论月刊;2011年09期

7 崔浩;;完善我国公众环境参与权利的法律规范[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1年05期

8 蒋莉;;农村需要什么样的环境法——基于对城市中心主义环境立法的反思[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1年04期

9 刘超;;疏漏与补足:环境侵权解纷中进退失据的环境行政调解制度[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0 周和敏;;对现代社会环境权理论的探讨[J];上海海关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波;;论环境合同的“软法”属性[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2 柴晓宇;;从徽县“血铅超标”事件审视我国环境权制度的缺失及建立[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07年

3 邵海;;环境权——公民的基本人权[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4年

4 朱爱明;郑惠玲;;环境权的宪法增设思考[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4年

5 朱谦;;环境权问题:一种新的探讨路径[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4年

6 王方玉;;环境民事权利的困境与民法的修订[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7 邱正文;;论环境权的不平等性及其克服[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四)[C];2006年

8 李琼;;浅谈公民环境权[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7年

9 文同爱;;论可持续发展时代的环境公平和环境效率[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10 武静;彭欣;李希昆;;论环境权与和谐社会[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整治违法排污企业 保障群众生活健康[N];淮南日报;2006年

2 谭雄伟;“有水皆污”立法执法是源头[N];中华工商时报;2006年

3 王忠彦;修改《环境保护法》势在必行[N];中国环境报;2007年

4 记者 郄建荣;污染受害者主张环境权利太难[N];法制日报;2006年

5 周峰 农工;儿童伤害,,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N];联合时报;2009年

6 傅丕毅 张道生;浙江·治污:用市场化手段求解环保困局[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7 本报评论员 成露;环境意识开始走向权利意识[N];工人日报;2000年

8 邵渝;论环境公正[N];中国改革报;2007年

9 黄冀军;法度明才能执法硬[N];中国环境报;2006年

10 颜敏;保护环境:是责任更是权利[N];东方早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陈文;生态物权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2 印辉;WTO环境规则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3 孟庆垒;环境责任论[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4 雷芸;环境税正义论[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5 李钰;环境污染健康损害赔偿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6 密佳音;基于环境正义导向的政府回应论[D];吉林大学;2010年

7 朱晓燕;论我国破产企业环境法律责任制度的设立[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张景明;和谐理念下环境法律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惠子;关于环境合同的内容厘清与框架构建的探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2 周培萍;环境合同制度构建探析[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3 蒲纯;我国环境合同制度的法律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4 秘明杰;环境权利法律确认的法理分析[D];福州大学;2005年

5 李洪柱;环境义务论[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6 周丹;相邻关系中的环境权利及其法律保护[D];重庆大学;2010年

7 李宏;公民环境权的宪法设计[D];山东大学;2007年

8 周晓莺;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D];武汉大学;2005年

9 张平;环境公益诉讼的法理学基础[D];四川大学;2005年

10 范瑾;探析环境问题的深层次原因[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0637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20637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6a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