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环境法论文 >

中外出版法制建设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26 05:56

  本文选题:比较研究 + 出版自由 ; 参考:《编辑之友》2010年02期


【摘要】:正以企业化、市场化和产业化为中心的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已经逐渐成熟,现在已到全面深入阶段。改制后,绝大多数书报刊出版单位转变为企业,独立经营,自负盈亏。与此相对应,在出版业的宏观调控中,行政方式
[Abstract]:The reform of press and publication system centered on enterprise, market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has gradually matured, and now it has reached a comprehensive and deep stage. After restructuring, the vast majority of publishing units into enterprises, independent management, self-financing. Correspondingly, in the macro-control of the publishing industry, the administrative mode
【作者单位】: 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
【分类号】:G239.1;D912.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延华;胡智慧;;日本科技期刊运行机制和发展环境研究[J];编辑学报;2006年01期

2 张志强;万婧;;美国出版研究生教育略述[J];编辑学刊;2005年06期

3 张志强;张瑶;;国外出版研究生教育概述[J];中国编辑;2006年02期

4 尹章池;影响我国出版市场的制度因素、制度缺陷与化解设计[J];编辑之友;2004年04期

5 柴玉舟;;中外出版业保护政策比较[J];出版与印刷;2006年01期

6 闵阳;;论共生环境下的媒体竞争[J];当代传播;2006年02期

7 李子薇;;浅议媒介形态演变下的中国媒介体制改革[J];当代经理人(中旬刊);2006年09期

8 王靖华;新加坡对大众传媒的法律管制[J];东南亚纵横;2005年02期

9 陈建群;;为老百姓写新闻——社会新闻的题材、立场和手法[J];东南传播;2007年01期

10 刘华宾;媒介产业发展研究面临新课题[J];电视研究;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张志强;万婧;;美国出版研究生教育略述[A];中国编辑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臧海群;张国良;;受众研究跨学科的性质与方法——兼论建立跨学科研究的受众学[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3 姜红;;作为“信息”的新闻与作为“科学”的新闻学[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4 李双龙;;主题:传播网络下的中国大都市郊区农村居民[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飞;在解构中建构[D];四川大学;2003年

2 杜成会;理解报纸大众化——关于我国20余年报业改革的思考[D];复旦大学;2003年

3 汪凯;大众传媒与当代中国公共政策——转型时代的状况与趋向[D];复旦大学;2004年

4 李晓静;中国大众媒介可信度指标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5 魏金成;改革与创新:制度创新论视野下的央视新闻改革[D];复旦大学;2005年

6 田中初;当代中国灾难新闻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7 孔祥军;新闻精品:一种理论建构和组织文化的框架[D];复旦大学;2005年

8 赵士林;论中国媒体的危机报道[D];复旦大学;2005年

9 宋祖华;媒介品牌战略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10 张健;新闻自由与经济自由的和谐与悖谬[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军;网络新闻编辑研究[D];河南大学;2002年

2 李明伟;中国当代电视新闻传播观念的沿革[D];河南大学;2002年

3 王瑶;文化娱乐新闻的自律和他律[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4 何晶;简论鼎盛时期的《申报》(1931—1935)[D];四川大学;2002年

5 张春娟;模糊语言在不同语境中的理解[D];西北大学;2003年

6 朱燕萍;鲁迅的期刊编辑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7 侯立明;新闻报道立体化倾向[D];河南大学;2003年

8 陈超;议程设置理论的全面解读[D];河南大学;2003年

9 包韫慧;出版品牌研究[D];北京印刷学院;2003年

10 范琳娜;畅销书运作研究[D];北京印刷学院;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骥;;国内外超声波用于污泥减量的比较研究[J];广州环境科学;2011年01期

2 宋海鸥;毛应淮;;国外环境治理措施的阶段性演变:工业污染治理——以美、英、日三国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15期

3 陈京京;丁晓静;蔡英;卞卫东;;氢化物原子荧光法与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水中镉的比较研究[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1年08期

4 王罗春;张超;周振;;人工配水和实际污水(AO)_2SBR同步脱氮除磷比较研究[J];水处理技术;2011年07期

5 石德金;马骋;赵天娇;;含油废水处理技术的比较研究[J];北方环境;2011年08期

6 冀周英;陈银广;;碳源对SBR系统短程硝化/反硝化除磷影响的比较研究[J];水处理技术;2011年06期

7 石瑞雪;何连生;孟睿;徐东耀;席北斗;;月牙藻、四尾栅藻生长的氮营养动力学特征[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年S1期

8 张金凤;何栋材;;中外生态补偿机制比较研究[J];中国园艺文摘;2011年06期

9 隋秀英;;奥康纳与克沃尔生态社会主义思想比较研究[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1年04期

10 邓伟;林杰豪;;城市污泥调理过程中调理剂的应用比较研究[J];河南化工;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晓波;;中美“生态走廊”模式之比较研究——兼论濒危物种生态评估制度[A];适应市场机制的环境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2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2年

2 余洁;;中法两国环境管理体制比较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3 马慧;杨士龙;徐智熊;;环境行政管理体制比较研究[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7年

4 朱晓燕;;国外海岛生态环境保护立法模式比较研究[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5 王杰;;中日两国企业环境报告的比较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6年

6 赵远钧;;中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比较研究[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8年

7 张小强;;中美森林法比较研究及其对森林法修改的启示[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4年

8 曹仁林;贾晓葵;;不同地区土壤镉污染对农产品影响的比较研究[A];首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陈文纳;钟惠萍;李莉;杨军;李毅;;碱化聚合法聚硅氯化铝结构及效能的比较研究[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10 窦玉珍;冯琳;;美洲地区生态效益补偿比较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马万里;我市生态战略与研究通过鉴定[N];蚌埠日报;2006年

2 陈云芬;生态系统变化中的“绿色传奇”[N];云南日报;2006年

3 张枫;农村土地资源生态评价新技术研究结题[N];科技日报;2006年

4 宗新建;温州民间金融将成历史?[N];金华日报;2005年

5 田逢春;建设高原湖泊国际研究中心[N];云南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彭善枝;环保产业与可持续发展[D];武汉大学;2004年

2 朱贤姬;中韩海洋环境管理的比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3 刁炳祥;掺混电镀污泥焙烧陶粒的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4 钟宇红;环境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无机组分源解析的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刘怡;不同方式改性的膨润土吸附苯胺的比较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6 张学振;微囊藻毒素对鱼类和哺乳动物致毒效应的比较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7 尤明刚;广州和香港两地都市区路尘和下水道积尘中有机污染物及元素组成比较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4年

8 赵广琦;崇明东滩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和芦苇与互花米草入侵的光合生理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文泽;德、日等国循环经济法制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D];山西财经大学;2008年

2 陈凤艳;环境侵权民事责任比较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5年

3 张雷;国内外环境责任保险比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4 刘薛;中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比较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5 徐丽琳;中外环境信息披露规范比较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6 曲涛;青岛与济南的生态城市建设对比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7 王洋;万峰湖水库、兴西湖水库富营养化特征与浮游植物响应的比较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6年

8 姜林林;京津冀鲁辽五省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比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肖征;国内外学校—社区环境教育模式的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10 李秀娟;上海生态城市建设综合评价及比较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0694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20694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4c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