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侵权诉讼证明标准问题研究
本文选题:证明标准 + 环境侵权诉讼 ; 参考:《东岳论丛》2010年07期
【摘要】:在证明标准本身概念上,学者们的争论已不多。但在证明标准的具体设计上,却是众说纷纭。从证明标准的三种模式入手进行分析,继而提出盖然性的诉讼证明标准,考虑到我国传统的诉讼证明标准存在的内在缺陷,特别是在对待环境侵权这样特殊的诉讼,必须在我国建立针对不同性质不同对象的有区别的证明标准去实现不同诉讼的公平正义的目标。
[Abstract]:There is little debate among scholars on the concept of proof standards themselves. However, there are different opinions on the concrete design of the standard of proof. Starting with the analysis of the three modes of the standard of proof,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standard of proof of necessity, considering the inherent defects of the traditional standard of proof of litigation in our country, especially in dealing with the special lawsuit such as environmental tort. 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different standards of proof for different objects in China to achieve the goal of fairness and justice in different litigation.
【作者单位】: 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武汉商贸职业学院素质教育工作部;
【分类号】:D925;D922.6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吕忠梅;环境侵权诉讼证明标准初探[J];政法论坛;2003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学宽;郭志远;;反传闻规则对我国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启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2 宋佳;张目强;;论我国刑事侦查权控制机制的完善——兼评外国刑事侦查权控制机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3 奚玮,张韬;试论民事证明责任的法律性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4 奚玮,连照广;浅论物品与证据种类的划分[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5 霍海红;;主观证明责任逻辑的中国解释[J];北大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6 何家弘;;论司法证明的基本范畴[J];北方法学;2007年01期
7 封利强;;证据审查机制初探[J];北方法学;2009年05期
8 宋琛;孙庆童;;自由心证的“自由”与“不自由”——民事诉讼自由心证原则解读[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9 朱立恒;;英国传闻证据规则例外的变迁及其启示[J];比较法研究;2008年06期
10 程春华;;论法官的自由心证与法官对证据自由裁量——以民事诉讼为考察范围[J];比较法研究;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董亚平;;关于我国刑事诉讼贯彻直接言词原则的思考[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陈新生;金石;;检察机关对刑讯逼供行为的监督查处机制[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李越;;与充分公开有关的实验证据问题的探讨[A];专利法研究(2010)[C];2011年
4 张保生;王进喜;吴洪淇;;中国证据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5 兰希;;论环境侵权构成要件中因果关系的低标准证明[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6 郭宝生;张彩霞;刘新;;也谈民事发回重审制度的重构——以规制二审法院滥用终审权为视角[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7 陈姝,
本文编号:20783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2078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