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环境法治中的环境正义
[Abstract]:Environmental justice is a relatively new type of environmental values. Due to economic, social, historical and other reasons, the concept of environmental justice in our environmental legislation is lacking, which leads to unfair distribution of environmental rights and responsibilities, and ultimately reduces the efficiency of the law. In fact, 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 is not only the imbalance between man and nature, but also the result of the imbalance between man and man. Therefore, the concept of environmental justice and the principle of environmental justice should be established in our environmental legislation. And on this basis to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relevant specific legal system.
【作者单位】: 云南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2.6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陈刚;;《京都议定书》与集体行动逻辑[J];国际政治科学;2006年02期
2 李培超,王超;环境正义刍论[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3 洪大用;环境公平:环境问题的社会学视点[J];浙江学刊;2001年04期
4 曹明德;关于修改我国《环境保护法》的若干思考[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卫萍;王建东;;现代环境道德体系及构建途径[J];河北学刊;2006年01期
2 高国荣;环境史学与跨学科研究[J];世界历史;2005年05期
3 冉庆凯;栾胜基;;环境影响评价有效性的制度特征分析[J];环境保护;2005年13期
4 陈冬;;公众参与:环境法的基本原则[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5 朱步楼;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环境公平问题探析[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6 马绍峰;美中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比较研究——兼评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J];科技与法律;2004年03期
7 吴凯,雷海平,李希昆;论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法律机制的缺陷与完善[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8 李春燕;;公众参与的功能及其实现条件初探[J];兰州学刊;2006年09期
9 康纪田;;遏制资源浪费是建立节约型社会的关键[J];南方论刊;2005年12期
10 喻永红;;传统环境法与现代环境法的比较分析及其启示[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车越;中国东部平原河网地区水源地的环境管理:理论、方法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李阎魁;城市规划与人的主体论[D];同济大学;2006年
3 张雄;西部大开发与西部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论纲[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4 陶伦康;循环经济立法理念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5 马彩华;中国特色的环境管理公众参与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6 梅宏;生态损害预防的法理[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7 熊鹰;政府环境管制、公众参与对企业污染行为的影响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8 王辉民;环境影响评价中引入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段洪波;论环境权的伦理基础[D];合肥工业大学;2003年
2 孟琳琳;生态移民对牧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研究——以敖力克嘎查为例[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3 任s,
本文编号:22557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2255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