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法制保障
[Abstract]:Environment-friendly refers to the "is environment-friendly", the environment-friendly society is the kind of society that the society is environment-friendly, and it is in the final analysis the social-friendly society.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nvironment-friendly society is not the envy of the people, but the helpless of the sick. The environment-friendly society is the society which is properly treated b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eople and the people. Because the environment-friendly behavior is not easy to happe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eople and the people is difficult to realize, and the environment-friendly social construction must be regulated and promoted by law. The task of environment-friendly social construction is to overcome the problems of hard-to-overcome and serious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It is natural that the basic line to overcome the problem of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is to conform to nature. Environmental law, which serves the environment-friendly society, must be subject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environment-friendly society, and it should be the natural law.
【作者单位】: 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
【分类号】:D922.6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徐祥民;;被决定的法理——法学理论在生态文明中的革命[J];法学论坛;2007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龙花楼;;中国农村宅基地转型的理论与证实[J];地理学报;2006年10期
2 王华春;唐任伍;杨丙见;;城市化加速时期国有土地集约使用:理论与实践——兼论国有土地立体空间开发与利用[J];教学与研究;2006年10期
3 郝洁;;武汉市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4 何金海;;论自主创新[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5 常修泽;;中国现阶段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02期
6 李晓琳;丁锋;;部分国家能源战略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矿业;2007年01期
7 马晓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把握的几个重大问题[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6年04期
8 冯之浚;;循环经济的范式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6年08期
9 王敬松;;我国广播电视管理体制及其改革[J];中国行政管理;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陆铭策;黄宏杰;段复霖;;当前农村卫生机构存在问题及建议[A];银龄睿智——为“十一五”规划建言献策论文选编[C];2006年
2 孙彩红;;继续加强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的思考[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顾文选;;以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 以宜居城市为目标 迎接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新阶段[A];2006中国科协年会9.2分会场——人居环境与宜居城市论文集[C];2006年
4 贾大山;;“内河优势”战略内涵及其战略准备阶段进展评价[A];第十届全国内河船舶与航运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丁锋;景东升;韩志强;;我国能源结构与政策的探讨[A];第一届中国能源战略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黄伟;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法律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2 陈建;论仲裁员在市场经济中的定位[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3 潘胜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管理及其绩效评价[D];湖南大学;2007年
4 刘玉龙;中国近现代医疗建筑的演进[D];清华大学;2006年
5 覃京燕;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信息可视化设计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06年
6 周学政;区域体系下的共性技术创新网络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7 于汉学;黄土高原沟壑区人居环境生态化理论与规划设计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严小平;着力提高农民收入,加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杨树东;南京市生育保险病种费用影响因素及付费标准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3 罗成琳;基于信息化的军队组织体制转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4 鲁航线;内资BOT在我国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上的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5 叶晔;上海私车牌照额度拍卖的合理性与合法性[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6 包水梅;我国研究生教育宏观结构的发展与改革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7 吴剑敏;基于RFID技术的物品层次管理应用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07年
8 马晟坤;城市滨河游憩带的旅游开发及其空间布局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邱仁富;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发展规律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7年
10 谭美军;新农村建设中村级组织建设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健康;;试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愿景的实现途径[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03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伟;;维护和实现生态正义,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2 杨勇;宋兵魁;郭康伟;;大力推动清洁生产审核为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创造基础[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3 杨志;陈静;陈华;佟颖;叶浩;;建设武昌环境友好型社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4 李党生;许镭;;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与高职环境教育发展[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8年
5 李彦龙;;科学环保观——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关键词[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6 许燕杰;林志斌;;推动环境友好型社会建立的环境管理机制探讨[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7 程亚萍;;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应关注的三大法律问题[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8 刘景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对策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9 申谱;;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几点对策[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8年
10 周辉;曾文忠;李叶欣;;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伦理学思考[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中国人力资源研究会会长 原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刘福垣;理顺人际关系 和谐人天关系[N];中国环境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华;环境友好型社会视阈下中国环境文化新体系的构建[D];长沙理工大学;2008年
2 王旎;论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中的公众参与[D];中南大学;2009年
3 胡永;论环境友好型社会生态政治建设[D];苏州大学;2007年
4 张菊;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中公众参与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8年
5 严国涛;环境友好型社会中的经济和技术发展趋势探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6年
6 吕洁;基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生态社区创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张燕锋;环境友好型社会理论及评价方法初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赵晓丹;生态文明教育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8年
9 游高端;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中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能力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10 杨海波;政府在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中的作用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4978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2497889.html